張效潔

張效潔

張效潔,男,博士,1980年6月出生,河北工業大學研究員、博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效潔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鋰-硫電池材料
  • 任職院校:河北工業大學
個人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學術成果,榮譽獎項,

個人經歷

學術經歷
2002.09-2008.01: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理學博士,導師:耿延候(教授)、王利祥(研究員);
2008.02-2010.08: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系,博士後。
2010.09-2011.12:德國馬普學會高分子研究所,博士後;
2011.12-2017.11: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2017.11-今:河北工業大學化工學院,研究員。
期刊任職:
《當代化工研究》編委

主講課程

材料現代分析技術》、《環境與能源材料》、《光電高分子材料》

研究方向

1.鋰-硫電池材料(全固態電解質,新型硫正極材料)
2.高分子合成方法學、新型聚合反應

學術成果

主持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作為骨幹成員參與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子課題項目1項。在Adv. Mater.、ACS Macro Lett.、Chem. Commun.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20餘篇。所發表論文被SCI期刊引用480餘次,其中單篇引用次數大於50次的論文2篇(Adv. Mater. 2015, 27, 6753-6759. 80次;Adv. Mater. 2014, 26, 471-476. 156次)。相關工作被17篇次國際知名的綜述雜誌文章予以介紹和評述,且多篇工作被SYNFACTS進行專門評述。
研究成果:
以現代有機化學領域的新進展、新發現為基礎,開發更加高效、環保的高分子聚合新方法,並以此構建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體系是申請人近年來科研工作的核心。圍繞新型有機反應及其在高分子功能材料領域中的套用,申請人開展了多項系統性和創新性的研究工作:
(1)碳氫活化直接芳基化反應在合成共軛聚合物材料中的套用。通過金屬鈀催化碳氫活化縮聚反應,實現了高分子量給/受體型共軛聚合物的高效合成,闡釋了單體結構與碳氫活化反應活性之間的關係,為共軛聚合物的綠色合成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
(2)以可再生胺基酸為原料,通過多組分聚合、開環聚合等方法製備了系列聚類肽、聚酯及聚胺基酸等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為生物可再生原料的高效利用、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的多元化製備及套用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
(3)通過多種炔基環化反應構築複雜稠環單元,設計併合成了一系列以新型稠環單元為核心的高性能光電小分子/高分子材料,揭示了稠環單元的選擇對於材料光電性能的調控機制,為科學合理地設計、製備複雜共軛體系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持。
科研項目
1.基於植物來源環氧和酸酐的全生物基聚酯的合成及其結構-性能關係研究(5167319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多重刺激回響性含硒聚胺基酸的設計、合成及其性能研究(18JCYBJC43000)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綠色通道項目;
3.碳氫活化偶聯聚合反應合成給-受體型共軛高分子的研究(2120408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榮譽獎項

[1] 2018年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才
[2] 2018年河北工業大學“元光學者”啟航A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