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泉(慈善家)

張忠泉(慈善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忠泉,江蘇東台人,祖籍安豐鎮下灶村,國小文化,中共黨員,鹽城市建築總公司退休工人,1965年5月,被評為江蘇省先進工作者;1982年5月,被授予江蘇省勞動模範的榮譽稱號。張忠泉一生省吃儉用,行善積德。哪裡有困難、有災情,他的錢就捐到哪裡。2010年9月,張忠泉當選為鹽城市第二屆道德模範;張忠泉還被評為2010年揚州十大新聞人物、2011年鹽城十大感動人物。2013年4月29日,住在揚州市邗江區杭集鎮王集村義子王斌家的張忠泉老人走路時不小心跌倒,腦部受創,不幸與4月30日晚辭世,用一生行善的張忠泉老人和我們永別了。“老人去世時交代不要打擾更多的人。”根據老人的意願,義子王斌沒有通知任何媒體,直到5月7日他從揚州來到鹽城為老人註銷戶口時,才被媒體所知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忠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28
  • 逝世日期:2013
  • 性別:男
人物事跡,50年前,化名“學雷鋒”捐助災區,行善成“痴”,捐款回執一張床都鋪不下,每天一伙食不超過2元錢,人物語錄,網路評論,

人物事跡

張忠泉來到鹽城市慈善會把自己多年積蓄下來的10萬元捐給慈善會,並再三要求“這筆款子要用於救災”。就在去捐款的路上,老人還陸續撿了3個他人丟棄的塑膠瓶,讓人感動。這次捐款,張忠泉老人就是專門從揚州來的。在鹽城市慈善會,張忠泉老人簽訂了捐贈協定,協定明確這筆錢主要用與救災,其中,老人特彆強調,有1000元作為特別黨費,請慈善會代交給組織。張忠泉老人說,這10萬元中,有一部分是自己的退休工資,還有一部分是他幾年間靠撿破爛賣廢品得來的。為了積攢這10萬元錢,老人沒買過衣服,現在身上的衣服、手套、鞋子都是撿來的,吃的也很簡單,只要不餓就行。
老人撿破爛為生老人撿破爛為生

50年前,化名“學雷鋒”捐助災區

4月13日,張忠泉老人在鹽城慈善總會捐出10萬元,記者對其簡單採訪後,老人就匆匆離開,問其聯繫方式,答“沒有”;問其住址,他只含糊地說寄居在揚州。記者多方查找,也未能找到老人。連日來,記者幾經周折,找到老人的家人、原工作單位、退休後所住的社區和敬老院,大抵了解了一個凡人難以理解和模仿的“慈善痴人”。1959年張忠泉來到原鹽城地區建築公司(現為江蘇建興建工集團公司)做修車工,“老人家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做好事了。”江蘇建興建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陳汝勤告訴記者。翻開陳舊的檔案,記者發現,上面記錄著老人第一筆捐款是在1963年春節。在那個饑荒的年代,張忠泉在阜寧一工地上拿出20元錢,交給當地政府慰問軍烈屬。
張忠泉
1963年,毛主席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張忠泉被雷鋒事跡所感動,就學雷鋒做好事,工友休息了他不休息,自己做完事了就幫別人做,星期天他還帶著工具上街義務為民眾修車。
1965年春,張忠泉在廣播中聽到陝西發生了重大災害,就悄悄來到郵政局,將自己積聚的30元寄給了陝西救災部門,在寄款人簽名一欄,張忠泉寫下 “學雷鋒”三個字。
收到捐款的陝西省有關部門甚為感動,為了查找“學雷鋒”,陝西民政部門向捐款的匯出地——當時的鹽城地區行署發函,請求查找“學雷鋒”,鹽城地區行署還在報紙上刊登了《尋找“學雷鋒”》的文章尋人,沒有結果。
張忠泉隨工程隊到興化施工,看到一戶人家已幾天揭不開鍋了,張忠泉十分痛心,買了15公斤黃豆送給這戶人家。人家問他的名字,他說叫“學雷鋒”,說完丟下黃豆就掉頭走。為了找到恩人,這家主人到建築工地尋問一個叫“學雷鋒”的人,聽說“沒有這個人”,這家主人又到工地裡面一個個找,終於找到了張忠泉。工友猜測,報紙尋找的“學雷鋒”可能就是張忠泉。面對領導追問,張忠泉終於承認自己就是向陝西災區捐款的“學雷鋒”,並拿出當時匯款的30元匯款單。

行善成“痴”

1966年秋,張忠泉作為先進工作者被送到南京湯山溫泉工人療養院療養,可張忠泉在行李中帶了打氣筒、鈑手等工具,別人療養,他就在療養院的路邊擺地攤,免費為當地軍民修車。療養一個月,也義務幫別人修了一個月的車。
記者了解到,近50年來,老人行善成“痴”,甚至影響到了自己家庭的生活,讓妻子和女兒很是不滿,相繼離他而去。4月13日捐款那天,記者問及老人的家庭,他簡單地說了句:“妻子離了,女兒不認我了。”
記者輾轉找到老人的堂弟張忠元,在張忠元的印象中,堂兄家裡沒什麼東西。他說,由於堂兄不顧家,嫂子和侄女都很生氣,家庭矛盾不斷激化。多年前,堂嫂便和堂兄離了婚,女兒也離開了他,回到老家東台居住。離婚後的張忠泉隻身一人生活在鹽城,一次,張忠泉生病,女兒來看他,見張忠泉孤身一人躺在病床上,邊哭邊責備:“你不是喜歡幫助別人嗎?現在怎么別人不來照應你啊!”父女倆為此不歡而散。“侄女家現在還很困難,住的房子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張忠元說:“他資助他人的事我知道不少,他確實對自己和家人很刻薄。我對他的做法既不理解又很佩服。”
說到張忠泉的“傻”,江蘇建興建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陳汝勤說,張忠泉還被別人誤解成“沽名釣譽”,原來公司機關大院一度沒人打掃,張忠泉每天早上就主動掃地、清理下水道、接水管、運垃圾,有人說張忠泉在“作秀”,有意表現自己,可張忠泉一乾就是半年,直到有了專職清潔工。到了1983年,張忠泉患上了風濕性關節炎,他不得不因病提前退休。

捐款回執一張床都鋪不下

退休後的張忠泉收入少了,為能繼續幫助別人,他做過小生意。後來老人走路吃力,他開始踏車出去撿破爛,每年過年,其他老人都穿新衣服,而張忠泉身上都是垃圾堆里撿的舊衣服。
這么多年來,老人捐了多少款,他自己也說不清。採訪過張忠泉的記者范女士說,當時,老人的捐贈證明和收據將老人的床都擺滿了,還放不下。“我當時真的很震撼!”據悉,在張忠泉的這些匯款中,大多用的是匿名。老人還立下遺囑,待自己去世後,將所有存款分別捐贈給希望工程、殘疾人協會、黨組織和為他送終的人。

每天一伙食不超過2元錢

提起老人,五星街道雅和居委會主任蘇珍甚為感佩。“10多年前我第一次到他的住處,眼淚都流出來了,太可憐了。”那是個大夏天,可是老人的床上卻鋪著塑膠紙,他捨不得買蓆子。
鄰居們告訴記者,以前張忠泉每天很早就推車出去賣東西了,賺的錢自己一分捨不得用,聚積起來都捐了。而他自己的早飯和中飯,都是早上做好了放在飯盒裡帶在路上吃,一般都是青菜豆腐之類的素菜,他計畫自己每天的生活費不超過2元錢。
老人家中最值錢的東西,就是一台冰櫃了,但這個冰櫃不是用來存放食品的,打開冰櫃裡面全是藥,老人患有肺氣腫、哮喘等多種疾病,他捨不得去醫院看病,就自己買藥放在冰櫃里備用。也有鄰居說他“痴”、“傻”,老人從不辯解,只有遇到蘇主任時,才把心裡話跟她講:“人家說我是痴子,說我神經病,其實我正常得很,我是黨員,我要向雷鋒學習,我捐錢不是為了榮譽。”
蘇主任回憶說,因為患支氣管炎,吃西瓜之類的涼東西會好受些,老人就到市場上買人家挑剩下的,小的西瓜,只花5毛錢。即使生活很節儉,老人還是不願接受別人的幫助。逢年過節居委會送些慰問品給他,可一眨眼功夫他又把東西送回來了,說:“我不要這些東西,把東西送給有困難的人吧。”2006年冬天,蘇主任去看望老人,看到他蓋的被子是撿來的又舊又硬的棉花胎,就買了條踏花被送了過去,沒想到老人第二天騎著三輪車又把被子送到了居委會。
蘇主任告訴記者,居委會經常勸阻他的捐贈行動,“在你吃好、住好、生活好的前提下,把剩餘的錢捐出來,不要再出去拚命掙錢了。”“沒想到張爹爹最後還是把錢捐了,這10萬元捐出後,他估計一分積蓄也沒有了。”蘇主任告訴記者,老人攢到2006年才有一張5萬元的存單,估計這幾年又積了一部分錢,這應該是老人所有的積蓄了。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強烈地震,老人捐出了他的最後一筆善款1000元。

人物語錄

捐贈協定簽訂後,慈善會向張忠泉老人發捐贈證書時,老人沒有接受,他說:“我不要(捐贈證書)。我只希望我能夠幫助受災的人,只想留下精神,教育下一代。”

網路評論

網友海浪說:"實在是讓人肅然起敬!真誠的祝福老人家在有生之年永遠健康"!
網友友誼長存說:“很感人。但是我感到不應該收下老人的錢。應該收下他的精神,把錢用來安排好老人的晚年生活。”
網友新王牌小兵說:“這位老人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