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亮(曾湖北勛西縣縣長)

張志亮(曾湖北勛西縣縣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志亮 (1892—1973) ,男,字伯明。淄博淄川區北旺村人。1915年考入青州省立第四師範。1928年任淄川縣教育局局長,1929年建立淄川縣立初級中學(今淄博市第四中學)併兼任校長。曾任湖北勛西縣縣長兩年。後回鄉行醫,著有《外科集注》,1973年去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志亮
  • 別名:伯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淄博淄川區北旺村
  • 出生日期:1892
  • 逝世日期:1973
  • 職業:醫者
  • 畢業院校:青州省立第四師範
  • 主要成就:淄川縣教育局局長
    淄川縣立初級中學校長
  • 性別:男
人物經歷,個人業績,

人物經歷

張志亮,號鏡如居士,生於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卒於1973年,終年81年。
志亮出生於書香門第,其父,叔父均為清末舉人(父親張樹桂,同治葵酉科,叔父張樹梓,光緒已卯科),六歲起即在本村私塾讀書,所讀四書五經,其父去逝後,志亮於1905年入縣立高等國小堂讀書三年,畢業後在城南寺教學二年,又往渭頭河村教學三年。
1915年考入山東省立第四師範讀書五年,在青州讀書期間,時值五四運動,他受新文化思潮,特別是"教育救國論"的影響,立志投身教育事業,報效祖國。1919年寒假期間,志亮在家鄉聯絡數村,利用北旺村甘露堂的房產廟舍,聘請四師畢業同學蘇慎卿,劉可殿,邵錫吾等任教,經淄川縣政府批准註冊,建立了淄川縣第三兩等國小校(1923年後的淄川縣第七國小前身)這是他投身教育的第一次嘗試。第三兩等國小校建立之時,因利用廟產舊址,房舍殘破不堪,課堂光線昏暗,教學用具匱乏,經費短缺,情勢艱難是今天無法想像的,為了改變現狀,志亮到處奔波募捐,不辭辛勞的籌集資金,使學校廟宇修補同時竣工,並篆刻碑碣,把捐款人姓名以及款項節餘情況記載清楚,鄉里齊聲稱頌,這也為後來他從事教育管理提供了經驗。
1921年志亮于山東省立第四師範畢業後又入省立濟南自治學校讀書一年,畢業後回淄川任縣農會會長,在此期間與商會聯合在淄城北街主持成立了淄川道院紅十字會,開辦慈善事業,並成立了北旺高等學校。
"五·三"慘案後,日本人控制了山東大部分地區,省政府被迫遷往泰安,淄川縣政府遷往磁村西山。日本特務山下默應為加強對淄川的文化侵略,以辦學為名尋找志亮,志亮為了躲避山下默應,出走泰安,於1928年考入孫良誠辦的教育局長訓練班,半年後回淄任縣教育局局長。
淄川教育局是1923年由淄川縣勸學所演變過來,志亮是第三任局長,他接任之初,全縣教育形式十分嚴峻,特別是教育經費短缺,連最基本的現狀都難維持。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他從抓解決教育經費入手,倡議全縣各地所有公地(包括廟田)、公樹一律作為辦學校底款,又聯合地方士紳經縣裡批准,隨糧帶徵每人銀一兩附加教育費壹圓,並由所成立底教育基金委員會獨立管理使用。教育經費由原來底9500元猛增至48000元,學校因之有較大發展,完小由原8所增至16所,初小由300餘處發展至524處,學生21711人。設定縣教育會以協助縣教育局辦好全縣國小教育事業。1929年秋,建立淄川縣第一所中學--淄川縣立初級中學(今淄博市第四中學前身),志亮(教育局長兼)任校長,教務主任。
為了培養師資力量,擴大國小教師隊伍以適應全縣教育發展底需要,志亮全力支持並重新開辦了淄川師範講習所,聘請原在北旺國小任教的劉可殿、孟綏之、蘇可庭等出任教職,後該所併入縣立初級中學,設立中師範班。該班至抗戰爆發共辦四期,畢業學生220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師來源不足的困難。
1931年,志亮往益都東關國小任教員一年,後往平原師範任教導主任一年,因母病重辭教回家。
1932年,志亮應湖北勛陽專署專員李墨林(淄川磁村人)之邀,赴勛陽專署任科長半年,又轉任勛西縣縣長二年半,後隨李去河北省獻縣任縣長秘書,半年後又赴省倉縣專署任秘書,直至"七七事變"。
1937年抗戰開始後,志亮回到淄川,投筆從戎,與其長子張英參加張里元的山東第三專區游擊隊第二支隊(即後來的山東第三專署保全四旅)翟汝鑒部,先後任參議和參謀長,以謀抗日大業。
1939年翟部垮台後,志亮即回鄉在淄川西關於淄博名醫孫即岩,高金聲開設中醫藥店,他任外科大夫。在任中醫外科大夫期間,志亮潛心醫學研究多方蒐集臨床驗方,寫成了包括外科,內科,傷科在內的《外科集注》一書。(又名青囊集,未出版,由其四子張旭保存。)
1945年日本投降後,志亮去濟南任省立救濟院外科主任兼第二造紙廠科長,次年任淄川縣參議會參議長。
1948年淄川縣解放後,因年事已高,並厭倦政治紛爭,志亮回鄉重操舊業,行醫救人;此後一直在醫學上奔波求索,為鄉親施診施藥,救死扶傷,以己之長,救民危難,至今深受鄉里敬重。

個人業績

張志亮一生喜愛醫學,教育學,佛學。他集半生時間撰寫《外科集注》一書,並珍藏有蒲松齡手稿《擬表》數十篇(後由其子張英張傑,張旭於一九八四年共同捐獻與國家)。
張文峰編輯整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