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勝(武漢體育學院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張德勝(武漢體育學院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張德勝,男,1963年生,中共黨員,湖北武漢新洲人,先後畢業於湖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現為武漢體育學院新聞傳播學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德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
  • 出生日期:1963.08.25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華中科技大學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科研課題,著作教材,論文評論,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主要學習經歷
起止時間
學習單位
所學專業/所從事學科領域
1982.09-1987.07
在湖北大學中文系本科學習
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
1992.09-1995.07
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攻讀碩士學位
文藝學專業
2005.09-2010.07
在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新聞傳播學專業
主要工作經歷
起止時間
工作單位
所擔任的行政職務
1987.07-2001.07
鹹寧學院(現湖北科技學院)
任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副教授,兼任學校教務處副處長
2001.07-2011.12
廣州體育學院(作為人才引進調入)
任體育人文社會學教授,兼任體育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2012.01-2018
武漢體育學院(湖北省省級“楚天學者”
特聘教授)
任體育人文社會學博士生導師,兼任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主要貢獻

張德勝是1999年“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1年湖北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獲得者,2007年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2007年“廣東省師德先進個人”,2009年國家體育總局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獲得者,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負責人,2015年新聞傳播學“湖北名師工作室”主持人,2016年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獲得者,2016年湖北省“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2017年湖北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獲得者,2018年湖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得者。
張德勝同時還是省級重點培育學科新聞傳播學學科負責人兼首席專家,省級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體育解說評論》和《現代體育與社會進步》課程負責人,省級試點學院改革項目執行人,省級實習實訓示範基地項目執行人,專事新聞實務、體育觀賞、媒體體育等領域教學與研究,已出版專著、教材十餘部,在《體育科學》《現代傳播》《上海體育學院學報》《當代傳播》等期刊上發表論文五十多篇。
兼任中國高校影視學會體育影視分會副會長,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新聞傳播分會副秘書長,湖北省體育科學學會體育傳播分會會長。

科研課題

近五年來作為第一負責人承擔的各類項目情況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批准時間
大型賽事的媒體運行與新聞服務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
2011
體育播音專業套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研究項目
2012
全媒體時代體育院校新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湖北省“十二五”教科規劃項目2012年度重點課題
2012
足球文化與武漢城市軟實力建設研究
湖北省科技支撐計畫軟科學研究類項目
2013
家庭體育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研究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
2013
大數據技術對體育品牌傳播的影響
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14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普工作規劃(2017-2020年)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國家體育總局)委託項目
2016
湖北省本科專業(新聞與傳播專業)專項評估指標體系研究
湖北省教學科學規劃重大招標課題
2017
“荊楚卓越新聞人才”協同培育項目
湖北省教育廳
2017

著作教材

專著名稱
出版社
時間
現代體育與社會進步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6
體育解說評論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6
媒體體育與體育媒體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5
新編大學語文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體育觀賞概論
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8
體育媒體通論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6
大學語文
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4

論文評論

[1]張德勝. 新聞教育當回歸素養教育[N].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8-06-19(008).
[2]張德勝,張鋼花,李峰.體育外交在我國強國建設中的作用及實踐路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8,42(01):27-32.
[3]張德勝,李峰.現代公民體育素養的媒體培養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7(05):198-201+206.
[4]張德勝,張鋼花,李峰,姜曉紅.體育解說評論的本質特徵與主體角色[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7,51(05):5-9.
[5]張德勝.論新聞採訪對象選擇與媒體責任體系構建——以新華社稿件《現在該不該買房》為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39(05):42-46.
[6]張德勝,李峰,王子也.體育解說評論的3種邏輯及其科學運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7,41(02):15-20.
[7]張德勝.體育解說員的賽後修養[J].青年記者,2016(36):55-56.
[8]張德勝,李峰,姜曉紅.體育解說評論的五大基本原則[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11):12-19.
[9]張德勝.體育解說員的賽前功課[J].青年記者,2016(29):46-47.
[10]張德勝,高杏,李峰.新華社客戶端“現場新聞”的采編髮策略研究[J].新聞與寫作,2016(07):104-106.
[11]張德勝,張鋼花,李峰.媒體體育的傳播模式研究[J].體育科學,2016,36(05):3-9.
[12]張德勝,黃靖捷,李峰.體育賽事行銷傳播的創新策略——以中超海報的實踐為例[J].新聞與寫作,2016(05):95-97.
[13]張德勝.新聞傳播學“三雙式”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J].青年記者,2016(09):103-104.
[14]張德勝,周潔,李峰.微信平台在職業體育俱樂部品牌傳播中的套用研究——以CBA東莞新世紀俱樂部微信公眾號為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6,36(01):7-10.
[15]張德勝,李峰.北京田徑世錦賽央視轉播的四大特色[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12):111-114.
[16]張德勝,柏茹慧.全媒體視閾下民族文化的傳播[J].貴州民族研究,2015,36(04):37-41.
[17]張德勝.周亮“解說門事件”產生的原因及啟示[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4,30(06):30-32+99.
[18]張德勝,付曉靜,劉曉麗,姜欣,潘陳青.論家庭體育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4,30(04):32-35.
[19]張德勝,付曉靜.微博平台上的微公益傳播[J].傳媒觀察,2014(03):26-28.
[20]張德勝.廣州亞運背景下珠三角體育傳媒發展趨勢與體育新聞專業人才培養關係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9,29(05):34-38.
[21]張德勝,趙小峰.體育新聞的手機傳播特點[J].傳媒觀察,2008(11):35-36.
[22]張德勝,於淼,孫法紅,李峰.北京奧運會電視轉播權開發及其遺產[J].新聞知識,2008(09):13-16.
[23]張德勝,黃啟龍.CCTV5更名奧運頻道的利弊分析及長遠思考[J].新聞知識,2008(05):20-22.
[24]張德勝.體育觀賞作為體育娛樂休閒的哲學思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02):66-69.
[25]張德勝.我國電視體育新聞的基本特徵及其改革[J].新聞知識,2008(02):31-33.
[26]張德勝.當前電視體育專題節目現狀分析[J].當代傳播,2008(01):109-111.
[27]張德勝,姜曉紅,張偉,嵇玲.小康社會大眾體育與大眾傳媒之間的關係研究[J].新聞知識,2007(11):39-41.
[28]張德勝.體育明星市場開發中的傳媒作用[J].當代傳播,2007(06):56-57.
[29]張德勝,黃啟龍.我國休閒體育教育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體育科研,2007(06):81-84.
[30]張德勝,趙小峰,張偉,嵇玲.休閒體育文化傳播方式研究[J].當代傳播,2007(04):24-26.
[31]張德勝,張偉,嵇玲.體育部落格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J].新聞界,2007(03):107-109.
[32]張德勝.轉型期我國體育與新聞傳播的問題與對策[J].青年記者,2007(07):9+8.
[33]張德勝.黨報體育新聞報導的現實特徵[J].當代傳播,2007(02):92-93.
[34]張德勝,肖沛雄.體育新聞專業實習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與創新[J].新聞界,2007(01):114-115+108.
[35]張德勝.報紙賽事報導“三段論”研究[J].新聞界,2006(06):63-64.
[36]張德勝,張朝霞,堯春華,陳治,梁波.從F1報導看紙媒三強的核心競爭力[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05):74-76+67.
[37]張德勝,姜曉紅,張素芳.武術文化的當代傳播方式研究[J].體育科研,2004(06):15-18.
[38]張德勝,姜曉紅,於淼,張素芳.武術文化的當代傳播方式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05):113-116.
[39]張德勝,王玉珍,於淼.武術文化的當代傳播方式研究[J].鹹寧學院學報,2004(04):61-64.
[40]張德勝,於淼,姜曉紅.體育報紙新聞標題數位化現象探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02):115-117.

獲獎記錄

1.1998年被湖北省教育委員會評選為“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省級跨世紀學術骨幹”
2.1998年被湖北省教育委員會評選為“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管理工作者”
3.1999年被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評選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4.2001年榮獲湖北省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三等獎(獲獎項目為“師專系列選修課建設研究”)
5.2007年被廣東省人事廳、省教育廳、省總工會、省教育基金會評選為“南粵優秀教師”
6.2007年被中國教育工會廣東省委員會評選為“廣東省師德先進個人”
7.2010年榮獲國家體育總局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三等獎(獲獎項目為“體育新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8.2010年被評選為“廣州體育學院教學名師”(首批)
9.2014年被湖北省教育廳評選為“湖北省高校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獲批項目為“融媒時代的體育新聞傳播研究”)
10.2015年被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評選為新聞傳播學“湖北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首批)
11.2016年榮獲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獲獎著作為《媒體體育與體育媒體》)12.2016年湖北省教育廳、省財政廳評選為“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
13.2018年榮獲第八屆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獲獎項目為“新聞傳播類專業‘三雙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14.2018年榮獲第十一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獲獎項目為“融媒時代體育新聞傳播的理論與實踐(系列論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