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年先生學譜

張岱年先生學譜

《張岱年先生學譜》是國內研究張岱年先生學術思想的第一部學譜,它以年譜為骨架,以學術思想為血肉,真實、準確地反映了張先生學術思想的發展歷程,再現了張先生學術思想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緊密聯繫。《張岱年先生學譜》在收集張先生著作和學界研究成果上都是最完整、最準確的,有助於促進張先生學術思想研究的深入開展,使其在中華民族和人類的發展、進步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張岱年先生(1909-2004)是我國現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和文化巨人,為中國哲學和文化的更新、轉型探索出了一條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兼采中西文化之長的“三流合一,綜合創新”的嶄新道路,為中國文化的偉大復興做出了重大貢獻,為中華民族和人類文明寶庫增添了新的一頁。

基本介紹

  • 書名:張岱年先生學譜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0409547, 7800409546
  • 作者:劉鄂培 杜運輝
  • 出版社:崑崙出版社
  • 頁數:577頁
  • 開本:32
  • 品牌:解放軍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張岱年先生學譜》由崑崙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劉鄂培,1927年生,湖南平江人。1952年中業於清華大學哲學系,1953年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中業。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張岱年哲學研究會會長。從事中因思想史、中國哲學史的教學和研究。主要學術著作有:主編《張岱年文集》(共六卷)、《綜合創新——張岱年先生學記》、《張岱年研究》(與衷爾鉅)。合著《中國唯物論史》(並任副主編)、《周易知識通覽》。專著有《孟子選講》、《孟子大傳》。
杜運輝,1974年生,河北深澤人。1997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政法系,現為南開大學哲學系博十研究牛,主要從事中國哲學研究。
呂偉,1981年生,黑龍江泰來人,2005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哲學系,現為南開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儒家哲學研究。

圖書目錄

(張岱年哲學研究叢書)總序
體例說明
導論——岱宗巍立蒼鬆勁,星火傳承代有人
(一)幼年和青少年時期(一九〇九——九三二年)
一九〇九年(清宣統元年 己酉)
一九一〇年(清宣統二年 庚戊)一歲
一九一一年(清宣統三年 辛亥)二歲
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元年 壬子)三歲
一九一三年(民國二年 癸丑)四歲
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 甲寅)立歲
一九一五年(民國四年 乙卯)六歲
一九一六年(民國五年 丙辰)七歲
一九一七年(民國六年 丁巳)八歲
一九一八年(民國七年 戊午)九歲
一九一九年(民國八年 己未)十歲
一九二〇年(民國九年 庚申)十一歲
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 辛酉)十二歲
一九二二年(民國十一年 壬戍)十三歲
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 癸亥)十四歲
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 甲子)十五歲
一九二五年(民國十四年 乙丑)十六歲
一九二六年(民國十五年 丙寅)十七歲
一九二七年(民國十六年 丁卯)十八歲
一九二八年(民國十七年 戊辰)十九歲
一九二九年(民國十八年 己巳)二十歲
一九三〇年(民國十九年 庚午)二十一歲
一九三一年(民國二十年 辛未)二十二歲
一九三二年(民國二十一年 壬申)二十三歲

(二)第一個學術高峰時期
(一九三三一一九四八年)
一九三三年(民國二十二年 癸酉)二十四歲
一九三四年(民國二十三年 甲戍)二十五歲
一九三五年(民國二十四年 乙亥)二十六歲
一九三六年(民國二十五年 丙子)二十七歲
一九三七年(民國二十六年 丁丑)二十八歲
一九三八年(民國二十七年 戊寅)二十九歲
一九三九年(民國二十八年 己卯)三十歲
一九四。年(民國二十九年庚辰)三十一歲
一九四一年(民國三十年 辛巳)三十二歲
一九四二年(民國三十一年 壬午)三十三歲
一九四三年(民國三十二年 癸未)三十四歲
一九四四年(民國三十三年 甲申)三十五歲
一九四五年(民國三十四年 乙酉)三十六歲
一九四六年(民國三十五年 丙戍)三十七歲
一九四七年(民國三十六年 丁亥)三十八歲
一九四八年(民國三十七年 戊子)三十九歲

(三)學術低谷時期
(一九四九——九七九年)
一九四九年(民國三十八年 己丑)四十歲
一九五〇年(庚寅)四十一歲
一九五一年(辛卯)四十二歲
一九五二年(壬辰)四十三歲
一九五三年(癸巳)四十四歲
一九五四年(甲午)四十五歲
一九五五年(乙未)四十六歲
一九五六年(丙申)四十七歲
一九五七年(丁酉)四十八歲
一九五八年(戊戌)四十九歲
一九五九年(己亥)五十歲
一九六〇年(庚子)五十一歲
一九六一年(辛丑)五十二歲
一九六二年(壬寅)五十三歲
一九六三年(癸卯)五十四歲
一九六四年(甲辰)五十五歲
一九六五年(乙巳)五十六歲
一九六六年(丙午)五十七歲
一九六七年(丁未)五十八歲
一九六八年(戊申)五十九歲
一九六九年(己酉)六十歲
一九七〇年(庚戍)六十一歲
一九七一年(辛亥)六十二歲
一九七二年(壬子)六十三歲
一九七三年(癸丑)六十四歲
一九七四年(甲寅)六十五歲
一九七五年(乙卯)六十六歲
一九七六年(丙辰)六十七歲
一九七七年(丁巳)六十八歲
一九七八年(戊午)六十九歲
一九七九年(己未)七十歲

(四)第二個學術高峰時期
(一九八〇——九九七年)
一九八〇年(庚申)七十一歲
一九八一年(辛酉)七十二歲
一九八二年(壬戍)七十三歲
一九八三年(癸亥)七十四歲
一九八四年(甲子)七十五歲
一九八五年(乙丑)七十六歲
一九八六年(丙寅)七十七歲
一九八七年(丁卯)七十八歲
一九八八年(戊辰)七十九歲
一九八九年(己巳)八十歲
一九九〇年(庚午)八十一歲
一九九一年(辛未)八十二歲
一九九二年(壬申)八十三歲
一九九三年(癸酉)八十四歲
一九九四年(甲戍)八十五歲
一九九五年(乙亥)八十六歲
一九九六年(丙子)八十七歲
一九九七年(丁丑)八十八歲

(五)晚年時期
(一九九八——二〇〇四年)
一九九八年(戊寅)八十九歲
一九九九年(己卯)九十歲
二〇〇〇年(庚辰)九十一歲
二〇〇一年(辛巳)九十二歲
二〇〇二年(壬午)九十三歲
二〇〇三年(癸未)九十四歲
二〇〇四年(甲申)九十五歲

附錄 (二〇〇五一二〇〇八年)
二〇〇五年(乙酉)
二〇〇六年(丙戌)
二〇〇七年(丁亥)
二〇〇八年(戊子)
二〇〇九年(己丑)
後記

文摘

(2)時代的局限性。“體用”、“國粹”、“西化”三類文化觀,都形成於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代,所討論的僅限於“中學”與“西學”的關係。由於先天不足,它們不可能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中有所作為。
與之相反,(1)岱年先生的“文化綜合創新論”在思維方式上植根於他的“兼和”哲學之中。“文化綜合創新論”強調對中國傳統文化、西方文化、社會主義文化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然後汲取三者之長而融為一體,以補中國傳統文化之不足,這是一種科學的、辯證的思維方式。在前文中已論述了“兼和”是岱年先生哲學的精髓,因為“兼和”是中國辯證思維和西方辯證法的結合,是西方辯證法的中國化。
(2)岱年先生的文化觀是為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而設計的。“文化綜合創新論”提出於1987年,此時社會主義新文化已提上議事日程,他的文化觀是專為這個偉大事業而量身打造的。這種文化觀的內涵強調以中國文化為主,並融匯西方的和社會主義文化之長,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文化觀,因此超越了近百年來的各種文化觀,它既合乎中國國情,又切實可行。
(3)順乎世界文化發展潮流,適應了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客觀要求。人類在20世紀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痛定思痛,展望21世紀應是和平、發展的新世紀。今天冷戰思維、霸權主義日益不得人心,全球經濟一體化也必將促使人類文化向多樣化發展。因此,我們所說的中國新文化應是開放的,既要珍視中國的優秀文化傳統,又要以廣闊的胸懷走向世界,博採包括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在內的一切人類文化的優秀成果以提升自己,成為一種高度民主、高度科學的新文化。

後記

2007年4月13日,在清華大學召開的紀念張岱年先生逝世三周年暨張岱年哲學研究會成立座談會上,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張岱年哲學研究會會長劉鄂培先生建議編寫一部《張岱年先生學譜》,此建議得到與會學者的一致同意。隨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方克立先生提議劉先生擔任該書的主編,由我做劉先生的助手。兩年以來,我們重新查閱了張先生公開發表的文章,參考了學界對張先生的訪談錄及有關研究成果。書稿完成之後,劉先生囑我寫一篇後記。我想藉此機會說明一下本書的編寫過程,並致謝於提供無私幫助的諸位前輩、師長和友人。
作為本書主編,劉鄂培先生不僅擬定了全書的寫作計畫,而且親自去清華大學圖書館查找和複印資料。先生還通過任繼愈先生向國家圖書館請求幫助,通過《中國哲學史》等媒介向國內學界徵集張先生的有關資料。針對書稿中的疑難問題,他反覆查閱書籍報刊、詢問當事人,都要有確實的根據才能滿意;有的關鍵問題更是反覆考慮,與有關學者多次討論。先生視力不是很好,看書時間長了雙目就會模糊,字也會重疊起來,而這位80老人寫在書稿上的綿綿密密的小字,卻是整整齊齊、清清楚楚!

序言

2009年是張岱年先生(1909-2004)的百年誕辰紀念。今年(2008年)3月,由季羨林先生為首的21位專家簽名的《建議書》建議在2009年5月下旬,由北大、清華、北師大聯合主辦“紀念張岱年誕辰100周年暨綜合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屆時將出版《張岱年哲學研究叢書》,包括:1.編輯、出版《張岱年先生學譜》,凡40餘萬字,由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劉鄂培、南開大學哲學系博士生杜運輝負責編寫,力求真實、平實、詳盡而客觀地反映岱老的學術生涯。全稿分幼年和青少年時期(1909-1932)、第一學術高峰時期(1933-1948)、學術低谷時期(1949-1979)、第二學術高峰時期(1980-1997)、晚年時期(1998-2004)。2.編輯、出版(張岱年哲學研究)。2004年曾出版《張岱年研究》一書,今再編《張岱年哲學研究》,由劉鄂培、杜運輝、呂偉負責。3.編輯、出版《張岱年畫冊》,由張尊超、劉黃負責。
老友劉鄂培近些年來不顧年老體衰,孜孜不倦地研究張岱年先生的著作和學術思想,他編完《張岱年先生學譜》以後,要我為上述三種書寫序。岱年先生是我的老師,1950年夏我從北大哲學系本科畢業,考進清華大學哲學系讀研究生,岱年先生就在繫上。由於客觀原因,清華哲學系知名教授當時已無充裕時間給學生們講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