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家訓

張子家訓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心人

美酒釀成緣好客,教子收書散千金

閒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

——《張子家訓》 張良漢代丞相 寫於公元前200年 彭城子房山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張子家訓
  • 創作年代漢代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張良
  • 創作地點彭城子房山頂
  • 創作時間:公元前200年
家訓介紹,字音,字義,歷史介紹,書中說話要點,1)觀察,2)語氣,3)語調,4)語法,5)表情,6)眼神,7)動作,8)關鍵,9)心緒,10)感情,書中說話技巧,張子家訓原文,相關的書籍,張良簡介,

家訓介紹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心人
美酒釀成緣好客,教子收書散千金
閒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
——《張子家訓》 張良漢代丞相 寫於公元前200年 彭城子房山頂

字音

張子家訓 zhang zi jia xun

字義

張子家訓:一個被世人尊為張子(張良)的學者所著作的家訓,同《朱子家訓》一樣由於書寫比較經典,比較朗朗上口,所以在世界上傳播開來。
張子家訓竹簡張子家訓竹簡
張子家訓》:創作時間為公元前200年,在江浙一帶流傳,主要的內容是根據自身的遭遇講述人心險惡(這個是劉邦殺賢臣的歷史原因),如何為人處事的家訓。
朱子家訓》:創作時間為1650年左右,在江蘇蘇州崑山上海一帶流傳,在是張家的女兒嫁給朱柏廬後,以《張子家訓》總結而來,後由其增刪修改後編撰成《朱柏廬治家格言》後又經人編輯增刪,才成為現在的模樣。並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朱子家訓》就是《張子家訓》的精華本,因為創作目的和創作年代相差了2000年,前者更傾向於如何防身,防人,為人處事,小心謹慎,更傾向於“說話的技巧”,話術等。而後者則更傾向於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做人。一種是希望子孫可以世代為官,一種是希望子孫可以平安做老百姓的,絕對不可以一概而論。

歷史介紹

公元前251年,有一名叫“張良”,字子房的人因受仙人考驗,為了他撿起三次鞋而獲贈《鬼谷子》十四篇中遺失的兩篇《百戰兵法》、《修心話術》(源自《後漢書》,但又一說是《太公兵法》源自《二十四史》),從而幫助劉邦統一了天下,成就了漢室江山。雖然故事有些神奇,但是三次揀鞋卻可以看作某一名老者對於他的心術的考驗,因此還是有一定的事實根據的。
張良創作《張子家訓》是有歷史原因的,因為劉邦在統一天下以後誅殺賢臣,讓張良很是心灰意冷,自己雖然有不世之才,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朋友兄弟一個個被滿門抄斬,於是適宜下在彭城子房山上吹簫冥思,終於寫下千古傳送的名章佳句——《張子家訓》。但是家訓風雨兩千年幾經刪改,原文已經不可考,後經過徐州兩漢文化中心蒐集整理民間素材,才得以再版人間。
張良在徐州“子房山”吹簫時領悟到話術並不是應該仰仗“技巧”去矇騙蒙蔽別人,而是一種綜合的為人處事的技巧,於是寫下《張子家訓》洋洋灑灑數百句,教導子孫如何“學習話術”,如何“精進話術”,如何發揮“話術的最大效果”。後來張子房家道中落,家訓也散落民間,後來女兒帶去朱家被修繕後分為《朱子家訓》,《增廣賢文》等書,流傳於世。可惜朱家為人純良,修繕本上不再有教導人如何修煉話術的內容了。而真本《張子家訓》只有在江浙一帶,徐州(江蘇省徐州市原彭城)等地還有殘本流傳。話術在古代是一種非常強橫的存在,可以說是同治國,談判,縱橫,兵法,休戚相關的綜合藝術,是一種古代能人奇士必備的基本要術。而到了今天卻真的沒落到了一種謀生取財的地步了,可以說是這門藝術的悲哀。
張良的雕像張良的雕像

書中說話要點

《張子家訓》這樣認為:話術不等於口才,你可以看到一個人說話很快,那只是他有表達欲望,君不見世界上能說話的人多了,還不是一樣吃虧上當受騙?話術到底是什麼?一些人把它簡單的理解為說話的技術,但是更應該理解為“語言的藝術”。

1)觀察

—— 鬼谷子為什麼算命極準?那是因為他可以一眼就從你身上得到很多信息

2)語氣

—— 只有創造出一個非常好的談話條件才可以讓別人願意同你交談

3)語調

—— 只有說話抑揚頓挫才可以“說的比唱的好聽”,讓人忘記了時間聽你“廢話”

4)語法

—— 只有頻繁的運用各種排比反問才可以達到你想要的效果,比如排比之後加反問,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我覺得,我覺得,我覺得,你覺得呢?難道不是么?)

5)表情

—— 只有表情豐富才可以增加對方的投入度,也達到了對話的基本表現力

6)眼神

—— 如果你不敢去看對方的眼睛,那么你的話術非常弱,不應該去吃話術這行飯,要讓眼睛會說話,會笑,自然可以說動別人

7)動作

—— 適當的動作可以增加語言氛圍的立體感,太多小動作會讓別人反感你。

8)關鍵

—— 把握語言的關鍵是話術高低的分水嶺,如果你不能三句話引起別人的興趣,建議你放棄後面所有的話!舉例(如果你是問別人借錢,如果三句話不能很好的傳達出鋪陳,句子重點,厲害關係,那么後面的輔助都可以節省了,因為談話越久,他對於你的戒心和反感就越重,如果對方已經起了結束談話的意念的話,無論你要做任何事,全部都會失敗!)

9)心緒

—— 談話要一心四用,1嘴上說的要控制語速和情感,2眼睛觀察對方的表情 3分析他們的心思和想法 4立刻找出新的切點和爆點並對切點結果作出準確的預測。

10)感情

—— 如果在談話時可以輔助其他感情作為分支,那么就可以達到完美了。

書中說話技巧

張子家訓是有其寫成的歷史原因的,畢竟開國功臣當中,僅僅只有“他一人”得到好下場,其他非死即誅,,所以非常推薦大家好好的看一下他的文章。
以下詩句是以《張子家訓》中的詩句做分析
語未開談人先笑
1)笑容 —— 哪怕你不漂亮,也要一直保持笑容,那樣會讓你給別人造成一個很寬鬆的談話環境,為後面做出鋪陳
事未提及先誇人
2)誇人 —— 誇獎別人,特別是不流露痕跡的誇獎別人是一定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的,比如你在汽車上想問別人藉手機,如果你開口直接要是很有可能被拒絕的,但是如果你先誇他老婆漂亮,然後再開口就容易多了。
心思縝密猜後話
3)預設 —— 在說話之前先把結果想到,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猜測到一個結果的。猜測一個人的心理,可以更好的掌控整個局面
反駁也要順心意
4)反駁 —— 一定不可以反駁別人,一旦反駁了別人,就意味著談話的結束,最好的辦法是說“您說的很對!如果……就更好了!”
話術最高是動情
5)動情 —— 這個東西只能意會
以退為進取他命
6)雲推 —— 在同話術高手之間搏擊話術需要懂得利用空隙轉讓主動權,讓他“言多必失”,然後找“至死點”,一擊至命。高手說話不一定要快,卻要有邏輯,有道理,用對方的話一下悶死不給他反口的能力。
高帽一戴難下台
7)自謙 —— 在說話之前先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上,把對方抬高,就仿佛下棋搶占先機一樣,可以開始就把對方陷入不利的境地。高帽一戴,就下不來台了。
做人守本不欺生
8)饒人 —— 得饒人處且饒人,話術最高明的地方是不欺生呀!小心欺人欺生變欺天了!事情可以做絕,話不可以說絕,否則死的一定是你自己。
懷疑一切好做事
9)懷疑 —— 除了自己懷疑一切,別人說的任何話題都要持“保有態度”
放下一切好做人
10)釋懷—— 過去的事情無論是對是錯,一定要放下,否則話術還未練成就先傷到自己。

張子家訓原文

張氏家訓
徐州兩漢文化研究中心《張子家訓》樣本徐州兩漢文化研究中心《張子家訓》樣本
左邊是原文 右邊是注釋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擅長好做事,天道只酬勤
惜錢莫教子,護短莫從師
苦學應好問,莫待老來遲 勸學觀
學在一人下,用在萬人上
十年無人問,一舉天下知
固窮興土木,錢活向富尋 金錢觀
招商先做嫁,缺短莫亂雲
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
識人應誠赤,慎言有後金
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心人
美酒釀成緣好客,教子收書散千金
閒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
輕信他人言,賣屋又賣田 用人觀
輕借他人力,虧損不可計
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
人具信而立,正氣引福緣
做善引百祥,為惡招百殃 是非觀
舉止要得體,戒躁忌鋒芒
親族尊長幼,笑謔不敢猖
交友應謹慎,治家德為長
胸揣金不換,不用石敢當
平和親鄰里,肆志欺善良 為人觀
多交官富貴,暗結惡豪強
量力助無賴,自有用時詳
勤有餘而怠不足,無能何以不失資 處世觀
想今朝又思來年,族黨知儲不江湖
人之死生多蒙昧,傾家蕩產以禍福
詐者自有起釁義,殘暴不凌禮法除
流水下灘非有意,白雲出峭本無心
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悔恨陰
受人恩德宜先退,莫待恩愛反成仇
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
童僕施小禍,從此無福音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藥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
萬事親身歷,事必應躬親
立身先揚名,和藹如三春
做事有目的,亂行禍子孫
夫妻言而信,師友誡而行
一目十行練眼力,一字百解練思緒 練話術
一口十辯練縱橫,一事百回練陰陽
子孫切記時時練,撕書百卷始成才
經卷百萬應有價,絕頂天資訓難成
一快二頓三珠連,四眼五神六動作
七情八感九反問,十分控場靠話題
在商言商皆靠利,在官言官靠關係
引人入勝靠表情,先順他心駁其意
世事理應留後路,百般心力思後續 練心術
官道莫種荊棘草,來年免掛子孫衣
初見開口先露笑,莫談是非先誇人
淺談觀色思後話,巧引話題制人言
官大不管親人事,家富不理窮困人
他人生活忌輕近,只怕以後難脫身 練權術
未先開口情先進,半吐真言半藏真
信誓撫肩引後話,假做真時就是真
無情亦要打官腔,話不絕時藏半分
事可做絕無餘地,留有後話好見人
世事難料無絕對,人窮一定難翻身
是非成敗隨口允,話說不亂心境深
養性修身縱橫術,天下兵法都這般 練邪術
入夢雲山采仙藥,正氣雲集方入邪
古為今用通事理,正為邪用通時務
莫道人間黑如許,只怪今世人吃人
一日一站集剛毅,一日一誦集雄辯 練正氣
一日一騙集心力,一日一跪集情愫
朝朝苦練來度日,連續三千六百日
移情遷怒與膽識,正氣不練可自成
學成莫許通天地,兼顧數家不成文 勸正氣
一心一意專求道,只專一術可大成
人生三萬六千天,抬頭三尺有神明
身有正氣可入殮,不可玩人股掌中
百畝良田留後院,何嘗不予子孫耕 勸餘地
為人處事多做善,一分禪力邪氣增
為人常善作惡易,正人君子好殺生
苦練正氣為消業,一分辛苦一分靈
做事無需耍手段,萬般話術只動情 綜述
虛情假意誰人知,心術強時辨不明
明爭暗鬥拼勢力,江湖理應留後路
邪為正用無風劍,正氣濃時不留名
多行不義必自斃,平日做人理應誠
童僕妻妾毋俊美,閨房之福非人行
年輕實應多奮鬥,老來修心多念經
居身務期質樸意,教子必該有義方
刻薄成家無久享,心充善念不消亡
烏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情
狎昵惡少受其累,屈志老成可相依
守份安命集天道,順時聽天修政道
前段文章是出自《後漢書注》,後段文章比較通俗是後人整理的

相關的書籍

《徐州兩漢文化考》
《史記》
《上下五千年》
《張良傳》
《成功學》
《官道》
《增廣賢文》
《諸子百家》
鬼谷子
原文:
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橋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橋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
張良揀鞋得天書的典故張良揀鞋得天書的典故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
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
五日,良夜半前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
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翻譯:
張良曾經信步閒逛到了下邱的一座橋上,(這時)有一位穿粗布短衣的老人,走到張良身邊,故意讓自己的鞋子掉到橋下,回過頭來對張良說:"小傢伙!到橋下把我的鞋子撿來!"張良一楞,真想揍他,又想想他是老人,(就)竭力忍住(氣),到橋下把鞋子撿來。老人(對張良)說:"替我穿上鞋!"張良(想,既然)已經替(他)撿了鞋子,(就替他穿上吧),於是兩膝踞地替他穿鞋子。老人伸出腳(讓張良)穿(鞋子),(鞋子穿好後,老人)笑著走了。張良感到非常奇怪,就望著他走。老人走了一里路光景,又折回來,(對張良)說:"小傢伙(還是)可以教育的!五天后天亮時,和我在這裡會面!"張良(更)感到他很怪,(就)跪著回答道:"好的。"
五天后,天一亮,張良去(橋上赴約)。老人已經先到了,氣呼呼地(對張良)說:"跟老人約會,(竟然)後到,什麼道理?"(轉身就)走,(邊走邊)說:"五天后早點來會面:"
五天后,雞鳴時分,張良去(赴約)。老人又先到了,又氣呼呼地(對張良)說:"(還是)後到,什麼道理?"(轉身就)走,(邊走邊)說:"五天后再早一點來會面!"
五天后,還不到夜半,張良(就)去(赴約)。過了一會,老人也來了,很高興地(對張良)說:"應當這樣。"(接著,)拿出一卷竹簡編成的書,說:"好好讀這卷書就可以做帝王之師了,。十年後,將應驗。十三年(後),你去看望我,濟北谷城山下的黃石,那就是我。"(說完)就走了,沒有說別的話。(張良)沒有再見到(老人)。
天亮後,(張良)看看他送的那捲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感到這件事實在怪,(從此)經常誦讀、研究這卷兵書。

張良簡介

張良(公元前231年—前186)字子房,漢族,漢初三傑之一。傳為漢初城父(《後漢書注》云:“張良出於城父”,即今安徽亳州市東南)人。先世原為韓國貴族。秦滅韓後,他圖謀恢復韓國,結交刺客,在博浪沙(在河南原陽東南)狙擊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蘇睢寧北)。秦末農民起義中,率部投奔劉邦,不久遊說項梁立韓貴族成為韓王,為韓司徒。後韓王成被項羽殺害,復歸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劉邦西入武關後,在嶢下用計破敵;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為漢王請漢中地”;在楚漢戰爭中“長計謀平天下”,都為劉邦所採納。漢朝建立,封留侯。見劉邦封故舊親近,誅舊日私怨,力諫劉邦封夙怨雍齒,釋疑群臣。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外,子房功也”。傳見《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張良傳》。
張良在三國志11中的頭像張良在三國志11中的頭像
“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漢代開國謀臣張良,並非體魁雄偉、英氣非凡的人物。他身居亂世,胸懷國亡家敗的悲憤,投身於倥傯的兵戎生涯,為劉邦擊敗項羽以及漢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官拜大司馬之後,辭官歸隱,是漢初三傑當中,唯一一位甚得善終的人。
其他相關的故事還有 張良納履張良借箸 zhāng liáng jiè zhù 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