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革命先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威,1902年出生,1928年離世。陸豐東海鎮舊墟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威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2年
  • 逝世日期:1928年
張威(1902-1928),陸豐東海鎮舊墟人。他家庭貧寒,,胸懷大志。烈士一貫刻苦耐勞,堅韌沉毅,不為窮困所動搖,堅決反抗反動統治。1916年烈士畢業於陸豐縣第二高等國小,後來在陸安師範念書,畢業後回陸豐組織讀書社,出版《陸豐青年》,對於宣傳社會主義和培養革命青年起了相當大的作用。1919年“五四”運動,張威領頭組織陸豐第一高等國小同學從汕頭、廣州回籍的同學一道參加反帝愛國宣傳活動。面對賣國賦,面對不平等條約,他憤慨地說:“我們是東方醒獅,是偉大的中華民族!”張威以彭湃為楷模,對彭湃的文章如獲至寶,愛不釋手,並主動參月彭湃組織的“社會主義研究社”。1922年7月,張威根據彭湃的指導思想,與鄭重、黃振新、陳自強等先進青年發起成立“陸豐青年協進社”,團結進步青年,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學說,傳播新文化。1923年畢業於海豐陸安師範 。1923年4月,彭湃籌備總農會,張威積極參加彭湃領導的陸豐農民運動。為了使權力歸農會,張威也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1924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肄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5年國民革命軍東征,烈士回縣領導陸豐農民參加戰鬥,並被任為中共陸豐支部負責人。1925年2月,廣東革命政府東征討伐陳炯明軍閥,張威被任命為四十四組組長,4月成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陸豐特別支部,張威任書記,同時任國民黨陸豐縣黨部執行委員,並當選為縣農民協會執行委員,8月間反動派羅覺庵匪軍乘國民革命軍回師廣州之際,肆意干擾陸豐城,烈士親率領農民武裝平定匪亂,旋任陸豐臨時縣長。10月任陸豐代縣長,表現出非凡的執政才能。1927年間蔣介石叛變革命,烈士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率領陸豐民眾於5月1日奪取政權,成立人民政府,後因國民黨反動軍隊進攻,以眾寡懸殊,退守大安、河口、新田一帶,9月間回師克復陸城。未幾,匪軍陳學順部傾全團兵力進迫海陸豐,烈士領導武裝農民退據新田、碣石等處,10月底與紅軍董朗部會師,趕走陳匪,重新克復海陸豐。同時配合部分紅軍與海豐工農革命軍,攻克反動殘餘部隊盤踞的碣石城,建立了陸豐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後烈士被選為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委員兼任海、陸、惠、紫四縣軍事總指揮。
張威紀念亭張威紀念亭
1928年初,統治廣東的國民黨反動軍閥集中兵力,分四路進攻海、陸豐。在敵強我弱情況下,陸豐和海豐兩縣的蘇維埃政府分別於2月29日和3月1日撤出縣城,退到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為反擊敵人的進攻,保衛新生的紅色政權,張威從紫金回到陸豐。同年6月,陸豐、海豐、惠陽、紫金四縣委召開聯席會議,成立四縣軍事暴動委員會,張威被任命為陸豐暴動總指揮。6月17日,張威、林鐵史等同志赴陸豐東南地區組織夏收暴動 。7月18日在南塘區潭頭鄉不幸被捕。在獄中,不怕敵人嚴刑拷打,大義凜然,寧死不屈,1928年8月3日被反動派殺害。就義前,他在龍山中學校園內涼亭寫致母親遺書: "母親大人:兒死矣,為革命而死,死得光榮。"當走向刑場的時候,他高喊:“同志們,奮鬥到底,最後勝利是屬於農工的。”表現了共產黨人為革命而死的英雄氣概。現有張威紀念亭在龍山中學內,受到龍山學子的尊敬和讚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