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博物館

張大千博物館

張大千博物館,位於內江東桐路圓頂山,規劃建築面積2778平方米,含5個展廳及一個報告廳、多媒體信息區、休閒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大千博物館
  • 地點:內江東桐路圓頂山
  • 建築面積:2778平方米
  • 總投資:7000多萬元
  • 票價:免費
項目背景,建築特色,

項目背景

張大千,生於內江,是 20 世紀中國畫壇中最負盛名同時又極具傳奇色彩的藝術大師。 張大千的藝術造詣和成就不僅緣於他豐富的藝術實踐與天才創作,也是因為他成功地處理 了繪畫中傳統與現代、繼承與更新的關係。
對岸眺望效果圖對岸眺望效果圖
內江市正藉助著名畫家張大千的國際聲譽,以“大千故里、文化內江”為主線,大力弘揚張大千文化藝術,打造張大千文化品牌。而張大千博物館則是這一舉措的重要步驟之 一。其目的在於展示世界著名畫家張大千的生活畫卷,追尋他傳奇的人生經歷,展現他的藝術成就,弘揚他的藝術精神和對世界藝術的巨大貢獻以及他在中國和世界美術史的地位。
在張大千文化品牌戰略措施中,博物館的建成,將是中西現代文化的又一次充分交流, 新館的建成,必將是內江城市的標誌性建築,對內江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知名度、加 快經濟建設等方面,都有著積極和深遠的意義。
張大千美術館張大千美術館
2010 年 4 月,開始設計張大千博物館。其中包括概念設計,方案設計及協助當地設計院服務內容。張大 千博物館主題為反映張大千和保羅·畢卡索之間的友誼。 張大千於 1956 年五月與畢卡索在法國巴黎會晤,交流切磋繪畫藝術,互贈繪畫,由此所謂東張西畢。內江政府因此期望將張大千與畢卡索的珍貴友誼延續成為內江市與馬拉加市的友好城市的基礎。
張大千博物館的規劃設計以“糅合東西方文化精華”和“建世界一流博物館”為原則, 體現中外文化的廣泛交流,既表現過去又展示未來。考慮配合內江傳統深厚的文化底蘊,引進世界級藝術文化機構及設施,帶動產業發展。

建築特色

建築形態布局取義於張大千的梅花圖,經過提煉與抽象,結合原有地形設計而成。建築形象與使用功能緊密結合,利圖在建築立面上給人們以現代獨特的造型印象。在保障外觀立面新穎美觀的同時,設計又充分重視節能問題。在提高建築使用的舒適度的同時節約能源損耗,降低建築日常運營費用。綜合利用該地段,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在其規劃意象特徵中體現其自身獨特個性,集現代建築藝術與技術於一體,展現獨特的建築魅力。
張大千博物館
標誌性:從張大千先生藝術創作中的諸多形態出發,衍生出建築獨特的有機形態。在新技術運用上,採用了膠合竹結構形成獨特的有機建築體形和豐富動感的室內展示空間。
生態化:從建築使用的材質,體形和周邊環境的互動咬合關係上來看,本設計試圖做到使建築物融入大自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