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基廣

張基廣,湖北省特級教師、湖北省武昌實驗國小校長,稱教育是讓學生不跳樓引熱議。

2019年9月5日,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享受省部級表彰獎勵獲得者待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基廣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教師
簡介,自述,熱議,警醒,

簡介

張基廣,湖北省特級教師、武漢市武昌實驗國小校長。“有家長問我,從學校層面來講什麼是教育?我通俗地告訴他們,就是讓學生‘今天睡好覺,明天不跳樓’。”在武漢一家教育研究院的成立儀式上,應邀作報告時講上述一番話的。簡單的一句話10個字引起各方熱議,出乎張基廣的意料。他告訴記者,當天自己報告內容是《教育的斷想》,聽眾是來自湖北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和學者。

自述

回想說這番話的緣由,張基廣說,作為一個校長和教育工作者,自己經常追問:“什麼是教育?什麼是學生?什麼是老師?”他說,當時自己想把這句話說給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聽。“睡好覺”說到底就是要減輕負擔,學校、家長要給學生留下自主、自然、個性發展的時間和空間,為其終身發展打好基礎。“不跳樓”涉及德育,學生只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不會出現心理問題,能頂住未來社會的壓力和挑戰。
張基廣的言論被與會的很多專家認為是折射了真實、嚴峻的教育現實。當前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學生負擔太重,壓力太大。
他說,這一問題的出現,究其根源就是教育方式沒有按規律辦,因而出現“揠苗助長”“小大人”現象等一系列問題。在他看來,教育改革不像生病吃藥,能夠立竿見影。中國教育正走在改革路上,進程十分緩慢,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建設。

熱議

聆聽了報告的鄖縣教育局局長吳忠恆認為,這句看似極端的話,反映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於教育真諦的理解———學生身心健康與社會的完滿適應。“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他們睡好覺,是一項大工程。”吳忠恆說,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要教他們學會正確面對挫折以及認識生命的價值。他認為,“最基礎的東西,往往容易被忽視、做不好。”
襄陽市一中副校長王勇則提出質疑,“讓學生身心健康,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但不是全部。教育還要讓學生懂知識、懂禮儀,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等。”另一名老師更直截了當地說,這樣理解教育有些淺,“教育哪是這么簡單的事?”
“校長說得一針見血,我們家的孩子就睡不好覺。”67歲的黎女士是武漢市退休國小教師,其孫女目前在一所名校讀初一,作為曾經的教育工作者,對孫女面臨的教育現狀感到痛心,“孩子每天6點起床,晚上7點左右到家,作業通常要做到11點多。按理說,孩子都喜歡放假,可我孫女最怕放假,周末的作業多,比平時上課還累。2010年寒假,孩子只在大年三十、初一、初二休息了三天,其餘時間都在做作業。”
國小的作業量也不比國中輕。網友多多抱怨道:“我孩子上四年級,每天回家做作業要做到晚上9點多,若寫作文要寫到10點以後。這種情況下哪能睡好覺?”
這兩天,張基廣也留意了社會各界的議論,網上有挺自己的,也有罵自己的,對此,張基廣說:“我不能說我的話百分百正確,可能說得不完整,因為教育是件十分複雜的事情。但能引起思考就是好的。”

警醒

據《中國少年兒童十年發展狀況研究報告(1999-2010)》顯示,10年來,我國中小學生睡眠時間持續減少,在學習日近八成睡眠不足,在周末也有超過70%的中小學生睡眠不足。厭學、焦慮、敵對、敏感、抑鬱、偏執等心理問題,在中小學生中屢見不鮮。
湖北省陽光教育研究院院長方臘全表示,減負、素質培養不是一個新話題,但這么多年這個老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即便是新課改也收效甚微。
他說,現代社會急功近利、浮躁的氛圍比較濃,也影響到教育。家長都希望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最好的教育不是上名校,而是適合孩子的教育。我們教育不是為了升學,是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首先成人,然後成才。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博導范先佐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張基廣的這番話,擲地有聲、如當頭棒喝。
他說,這些問題看似學校教育的問題,其實卻涉及方方面面。既與家長“不輸在起跑線上”的思維、學校一味地知識教育有關,也與社會重學歷、輕能力的觀念有關。因此,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不能僅靠學校教育,只有親職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三位一體,共同為孩子營造寬鬆的成長環境,才能讓學生快樂成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