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坊鎮(湖南省瀏陽市張坊鎮)

張坊鎮(湖南省瀏陽市張坊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坊鎮,歸屬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管轄,位於瀏陽市東部,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南麓,湘贛邊境,面積319.7平方公里,是瀏陽市面積第二大的鄉鎮,距離市區60公里,距離長沙市區130公里,境內交通便利,規劃中的蒙華鐵路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大瀏高速公路,S309省道,X001縣道(張小公路)穿境而過。

全鎮通行客家話,客家風情濃郁。

境內七星嶺為湖南東部最高峰,海拔1593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坊鎮
  • 外文名稱:Zhangfang Town
  • 別名:張家坊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中國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
  • 下轄地區:張坊,上洪,白石,茶林,富溪,田溪,江口,陳橋,人溪
  • 政府駐地張家坊社區
  • 電話區號:0731
  • 郵政區碼:410308
  • 地理位置:瀏陽東北部,大圍山南麓
  • 面積:319.7平方公里
  • 人口:31000人
  • 方言客家語銅鼓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大圍山公園,李白故居,黃石洞漂流
  • 機場:距離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102公里
  • 火車站:瀏陽站,張坊站,上洪站
  • 車牌代碼:湘A
  • 高速公路出口:大圍山南收費站 茶林互通
  • 高速公路大瀏高速公路
  • 鐵    路:蒙華鐵路
  • 歷史名人李白王首道,張藩
基本情況,歷史沿革,名稱由來,政區沿革,並鄉歷史,並村歷史,氣候環境,經濟發展,財稅收入,工業數據,農業建設,綠色示範村莊,歷史名人,王首道,開國中將 張藩,李白烈士,

基本情況

張坊鎮位於瀏陽市東部,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南麓,湘贛邊境,地處東經114°03′—114°15′、北緯28.15′一28°26′之間,南靠本市小河鄉,西連永和鎮官渡鎮達滸鎮、北接大圍山鎮,東北與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排埠鎮毗鄰,東南與江西宜春市萬載縣仙源鄉赤興鄉白水鄉接壤,距長沙市區130公里、瀏陽市區60公里,總面積319.7平方公里,是全市面積第二大的鄉鎮。
全鎮通行客家話,客家風情濃郁。
政府駐地張坊社區。
地理最高點位於大圍山主峰七星嶺,海拔1593米。
擁有1條過境高速公路,1條省道(將改造為國道),1條縣道,1個已經公布的客貨兩用火車站。村村通硬化公路。
湖南省瀏陽市張坊鎮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明永樂戊子年(1408年),域民為表彰張姓叔、侄二人同登鄉榜建張家坊(牌坊),簡稱張坊。 距瀏陽市政府60千米。

政區沿革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為瀏東第三都,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張坊鎮,十九年(1930年)屬瀏陽縣第三區。1955年6月,改為張坊區。1956年7月,分為張坊、上洪、人溪等6個鄉。1958年9月,張坊、上洪、人溪3鄉合併為上游公社,同年12月更名為張坊公社。1992年5月建立張坊鎮。1995年6月,上洪鄉、人溪鄉併入張坊鎮。

並鄉歷史

現張坊鎮轄域,1950年屬瀏陽縣第四區,
張坊鎮地圖張坊鎮地圖
1956年改為張坊鄉,
1958年改為上游公社
1961年改為張坊公社,
1983年復為張坊鄉,
1992年建鎮;
1995年原張坊鎮、上洪鄉和人溪鄉合併設立張坊鎮。

並村歷史

1997年並鄉之後,張坊鎮轄新正街社區和張坊、禹門、太陽、茶林、守和、中塘、冬茅山、彭坊、白石、心田裡、板溪、方石、石溪、安福、文竹、西溪、東村、上洪、梅嶺、雙坳、金鐘、雙溪、湖洋、七星、田村、古塘、富溪、鐵頁、突石、小溪、虎坳、山茶、七溪、立坪、紅沙、楊林、洪塘、三橋、南雁39個行政村。
2004年下轄東溪和上洪2個社區,白石、守和、彭坊、中塘、茶林、張坊、禹門、石溪、田村、西溪、雙坳、雙溪、金鐘、富溪、小溪、虎坳、三橋、洪沙、七溪和七星20行政村。
經過進一步的精簡機構,並村整合,現張坊鎮下轄2個社區、8個行政村,分別為上洪社區和張家坊社區,白石村、茶林村、富溪村、田溪村、江口村、陳橋村、人溪村和七星嶺村,下設24個居民小組和92個村民小組。

氣候環境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偏少,無霜期偏短,境內土壤肥沃,板頁岩、花崗岩風化物面積各占土地總面積的62%和34%。自然資源豐富,轄區內企業以竹木加工為主,主產竹地板、竹膠板、精細木裝飾板,有建成和在建水電站10座,有礦泉水廠3個;農業以黑山羊、黑兔養殖、優質一季稻、烤菸、蓖頭種植、花木栽培等為主。
全鎮山多谷深坡陡,自然條件垂直變化大,山林面積39.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5%。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素有“綠色莊園”之稱,是觀光休閒的旅遊勝地。
張坊鎮是有名的文明古鎮和革命老區。據考證早在3100多年前域內已有人類活動,張坊始名已有598年,置鎮史已有155年,境內在錄烈士有1080人,特別是王首道、張藩、張翼翔、何志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在新中國建立後又擔任黨、政、軍重任,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鞠躬盡瘁,永垂青史。
張坊鎮是景色秀美的旅遊勝地。境內群山環抱、立峻挺拔,在崇山峻岭和茂密山林之中,鑲嵌著無數的奇峰異石、流泉飛瀑、寺院古墓,大圍山森林公園東麓園位於境內七星嶺村,更有湘鄂贛蘇 革命烈士李白故居維埃政府駐地舊址、毛澤東遇險舊址,王首道故居、李白故居等紅色旅遊景點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
張坊鎮社會事業也得到了全面協調發展。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中國小教育教學軟硬體水平持續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不斷提升,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達到100%;衛生事業得到加強,醫療條件不斷改善,新型合作醫療覆蓋面達90%以上;弱勢群體救助力度加大,困難民眾落實了低保政策,敬老院進行了新建擴改,實施了五保全居工程,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90%;加強了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民眾治安滿意率達99%以上,社會安定祥和,人民安居樂業。

經濟發展

財稅收入

張坊鎮2014年財政收入情況
(一)財稅收入完成情況。全年財稅任務926萬元,完成995萬元,占任務的107%,比上年增加94萬元,增長10.4%。其中:地方收入完成550萬元;上劃收入完成446萬元。按徵收部門計算的情況:國稅部門完成364萬元;地稅部門完成530萬元,菸葉稅完成102萬元。
張坊鎮的烤菸種植業張坊鎮的烤菸種植業
(二)上級補助收入情況。全年實現到位各項財政性撥款收入1880萬元,超額完成年初各項爭資1770萬元目標。

工業數據

2014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7.2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 2.6億元,同比增長18%,完成工業投資 3.8億元;同比增長100%,工業招商引資1000萬元,同比持平。新增數位化企業1家。

農業建設

20114年以來,積極貫徹落實上級部門的會議精神和工作要求,結合本鎮新興旅遊產業的發展,突出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引導優質稻、小水果、無公害蔬菜等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全鎮實現農作物播種總面積為57510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為32910畝,烤菸2080畝,冬種油菜12000畝,小水果6200畝,玉米、西瓜、苗木等4200畝,蔬菜複種面積達5500畝。全鎮遏制耕地拋荒卓有成效,集優質稻、小水果、油菜、蔬菜於一體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休閒景觀農業初具雛形。

綠色示範村莊

2014年創建了富溪綠色示範村莊,完成公路綠化10公里,種植6—8cm香樟175株,白楊樹1400株。高標準建設上洪綠色示範社區,總投資30餘萬元。完成上楊村級道路綠化2公里,栽種楊樹1000侏,河道綠化2公里,栽種帶冠香樟1000株。村部栽種10cm以上桂花樹40株,帶冠紅茶花樹6株,君子蘭盆景20盆。
王首道故居地坪鋪草皮1000 m2。
建設了江口村陳家坊綠色示範屋場,種植帶冠香樟22株,桂花樹25株,色塊30m2,綠籬28m。創建綠色庭院20個。

歷史名人

王首道

王首道(1906—1996)。
王首道同志王首道同志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春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瀏陽縣委書記,湘鄂贛邊特委書記,湖南省委常委,湘贛蘇區省委書記,中共中央組織局秘書長。參加了長征。任中央軍委縱隊政治部主任和國家保衛局執行部部長,游擊總隊司令員,十五軍團政治部主任。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秘書處處長、辦公廳主任,八路軍南下支隊政委,湘鄂贛軍區政委,中原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東北行政委員會財經委員會主任、工業部部長,1949年參與組織了爭取程潛、陳明仁在湖南舉行和平起義工作,任長沙市軍管會副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副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交通部副部長、部長,國務院第六辦公室主任,是新中國交通運輸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1964年後,任中共中央中南局書記處書記,廣東省委書記、省革委會副主任,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會長,中共七屆中央候補委員,1956年七屆七中全會遞補為中央委員,八至十一屆中央委員,中顧委常委。

開國中將 張藩

張藩,1902年生於湖南瀏陽張坊,1929年入黨,歷任湘鄂贛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長、紅6軍團16師48團政委。紅軍主力長征後,張藩在湘鄂贛邊堅持了極其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
中將 張藩中將 張藩
1939年,新四軍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張藩任新四軍挺進縱隊參謀長。1940年6月,葉飛、張藩指揮挺進縱隊取得了郭村保衛戰的勝利。黃橋決戰中,時任一縱參謀長的張藩乘敵人混亂潰敗一舉俘敵500餘名。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重建軍部,張藩任第一師第一旅參謀長。7月20日,日、偽軍1.7萬餘人向鹽阜地區合擊,企圖摧毀蘇北抗日根據地。葉飛、張藩決定主動進攻調動敵軍回援,選擇敵重要據點古溪,兩個小時就殲敵一個團。10月,敵向高郵周莊進犯,張藩率部設伏殲日、偽軍200餘人。1942年4月,張藩任第一旅副旅長兼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率部積極反“清鄉”、反“蠶食”、反“偽化”,同敵作戰百餘次,共斃傷日、偽軍2000餘人。
1943年7月,張藩任蘇中公學副校長,為部隊和地方培訓了4000餘名骨幹。
1944年8月,張藩任新四軍第一師兼蘇中軍區參謀長,11月任蘇中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他指揮部隊發起攻勢作戰,爭取大批偽軍反正。1945年2月,日軍集結5000餘人進行大“掃蕩”。為牽制敵人,蘇中軍區攻占據點5個,殲偽軍900餘人。4月下旬,偽第5集團軍獨立團將由日軍兩個中隊護送調防,張藩等蘇中軍區領導迅速以優勢兵力,設伏於高郵縣三垛鎮附近,經4小時激戰,殲日、偽軍1800餘人。
張坊鎮(湖南省瀏陽市張坊鎮)
1945年8月,張藩所部展開大反攻,興化偽第22師劉湘圖部6000餘人拒不投降。攻城總指揮張藩親臨前線指揮攻擊部隊攻入城區,斃傷日、偽軍700餘名,俘敵5000餘名,此後又率部連克十餘處據點,解放了蘇北重鎮鹽城。
解放戰爭時期,張藩任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第一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29軍政委。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華東軍區空軍副司令員、蘭州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2002年3月2日,張藩在南京逝世。

李白烈士

李白烈士原名李華初(曾用多個化名)。1910 年5 月出生於湖南省瀏陽縣張家坊板溪村的一戶貧農家庭。
張坊鎮(湖南省瀏陽市張坊鎮)
李白烈士是我黨我軍中長期戰鬥在無線電通訊工作崗位上的最優秀的代表;他也是我黨隱蔽戰線的英雄、對敵鬥爭的勇士。他就是著名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主人公李俠原型人物。
9 歲上國小。學校老師深受五四運動革命思潮影響,常用《新青年》《湘江評論》所載文章教育學生,使李白從小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
受家貧交不起學費影響,他13 歲便綴學外出務工,到一個染坊當學徒。這種經歷讓他體會到社會的不公。所以,大革命時期,在火熱的農民運動高潮的帶動下,15 歲的李白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於1927 年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收秋起義。
1930 年,李白正式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任宣傳員,1931 年到黨中央開辦的第二期無線電訓練班學習。從此,他與我黨我軍的無線電通訊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畢業後就任紅五軍團第十三軍無線電隊政委。由於他的言傳身教,這支由國民黨起義軍隊改編而成的隊伍,一掃舊軍隊的壞習氣,成了一支屢建戰功的技術勁旅,在第四次反“圍剿”戰鬥中,受到總部的嘉獎。
張坊鎮(湖南省瀏陽市張坊鎮)
1934 年10 月,李白踏上了長征之路。
1937 年全國抗戰開始後,我黨一方面大力開展敵後抗日戰爭;一面加強了對敵占區的隱蔽戰線的鬥爭。在八·一三日軍攻占上海後,1937 年10 月,黨中央社會部派李白赴滬潛伏,負責建立上海地下黨組織與黨中央聯繫的空中通道。
1948 年12 月29 日晚至30日凌晨,李白在上海用地下電台向當時黨中央所在地西柏坡通報時遭到包圍逮捕,押到警備司令部連續受刑訊逼供30 多小時,前後用刑30 多種,他以超人的鋼鐵意志,始終堅貞不屈。
1949 年4 月,李白被秘密轉押至國民黨南市警察局蓬萊路看守所。他通過一位出獄難友發信給妻子,約好讓妻子到看守所後面一家老百姓的陽台上與之隔窗相見。當時,他的雙腿已被老虎凳壓斷,不能站立,只能靠難友的托扶爬到視窗見妻兒一面。他對妻子說:“事已此,個人安危不必太重視。天快亮了,我無論生死,總是覺得愉快和欣慰的。”這天深夜,李白被押到浦東戚家廟秘密殺害。時年39 歲,入黨24 年。與李白同時血灑上海灘的還有另外的11 位烈士。他們都犧牲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1949 年5 月7 日。20 天后的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
張坊鎮(湖南省瀏陽市張坊鎮)
1983 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將李白等12 位同時遇難的烈士遺骸遷入龍華烈士陵園。在那裡長眠著1600 位烈士的忠魂。
在李白烈士出生地張坊板溪村和犧牲地上海市都建有李白烈士故居,用以紀念這位隱蔽戰線的英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