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原鐵路

京原鐵路

京原鐵路(Beijing-Yuanping Railway),簡稱京原線,是中國境內一條連線北京市和山西省原平市的國鐵Ⅰ級客貨共線單線鐵路,線路呈東西走向,是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三線建設”期間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修建的重要戰備鐵路,也是晉煤外運中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京原鐵路採用興建新線與合併舊線的方式修築,分期分段建設運營;西段(原平至棗林段)於1958年10月提前修建,由抗日戰爭時期修築的原平鐵路改建而成,於1960年10月鋪軌完成並交付臨時運營;東段(北京至棗林段)於1965年11月開工建設,於1971年10月30日鋪軌完成;全線於1972年7月通過初步驗收,與1972年12月31日正式交付北京鐵路局接管使用。

截至2003年,京原鐵路全長419千米,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最高運營速度80千米/小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原鐵路
  • 外文名:Beijing-Yuanping Railway
  • 開通日期:1972年12月31日
  • 線路長度:419千米
  • 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
  • 運營速度:80千米/小時
  • 鐵路等級:國鐵Ⅰ級
  • 車站數量:53個
  • 起止站點:石景山南站、原平站
  • 途經省份:京、冀、晉
  • 途經城市:北京、淶水、淶源、繁峙、原平
歷史沿革,線路站點,技術標準,沿線車站,線路走向,運營情況,設備設施,建設成果,技術難題,重點工程,建設規劃,價值意義,

歷史沿革

  • 修建背景
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係因赫魯雪夫的改革而惡化;同時隨著越戰加劇及美國向台灣海峽增兵,中美關係亦日益緊張;受蘇美兩國影響,印度、日本、韓國等國對中國亦持敵對態度。當時中國軍工產業均分布於東部及沿海地區,一旦開戰位置將極其不利,故“三線建設”計畫被提上中國戰略層面。京原鐵路沿線雖不屬三線建設規劃地區,但距北京最近,地勢險峻易守難攻,便於領導人進行疏散,便與成昆鐵路及北京捷運一期工程同時列入建設計畫。
  • 規劃建設
1958年3月,京原鐵路由鐵道部第三設計院進行勘測設計並編制設計意見書。4月至6月,北京至棗林段進行勘測。6月,設計意見書通過鐵道部鑑定,線路東端在石景山南站接軌,西端在原平接軌。10月,為適應五台山鐵礦建廠的需要,西段(原平至棗林段)提前修建,由抗日戰爭時期修築的原平鐵路改建而成。
1960年10月,原平至棗林段鋪軌完成並交付臨時運營。
1961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批覆《京原鐵路初步設計》鑑定意見。
1963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向中國國家計委上報《京原鐵路計畫任務書》。
1964年,中國國家計委批覆《京原鐵路計畫任務書》,與初步設計鑑定意見相比,線路技術標準發生變化。
1965年5月,京原鐵路北京至棗林段進行施工準備。11月,東段(北京至棗林段)重點工程開工。
1967年,京原鐵路北京至棗林段全面開工建設。紫荊關以西驛馬嶺隧道、平型關隧道相繼開工。4月,鐵道兵第十四師掘進驛馬嶺隧道時,因未探測到西洞口20米處存在地下河,一個50人的工兵班墜入岩洞,全部遇難。事故發生後設計人員將隧道開鑿位置北移並以整體道床形式穿過。
1969年6月1日,線路從石景山南站開始鋪軌。1969年9月,驛馬嶺隧道主體工程完工。10月1日,北京至良各莊段通車。
1970年初,中國政府要求京原鐵路全線於1971年底通車。4月,線路從良各莊向西繼續鋪軌。9月,線路從棗林向東鋪軌。
1971年10月30日,線路在靈丘242千米處接軌。
1972年7月,京原鐵路全線通過初步驗收。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對京原鐵路進行驗收交接。12月31日,京原鐵路以靈丘站北京端為界,正式交付北京鐵路局北京鐵路分局和大同鐵路分局接管使用。由於為戰備鐵路,京原鐵路並未舉行任何通車典禮。

線路站點

技術標準

設計參數
線路長度
417.65千米
鐵路等級
國鐵Ⅰ級
正線規模
單線
輸送能力
初期300萬噸,近期500萬噸,遠期1000萬噸
限制坡度
6‰,平峪至平型關西20千米下行雙機12‰
最小曲線半徑
600米
到發線有效長度
650米(預留850米)
閉塞方式
繼電半自動
動力方式
內燃牽引(石景山南至臨丘)
50赫茲/25千伏接觸網供電(原平至臨丘)
參考資料:

沿線車站

截至2003年,京原鐵路沿線共有車站53個。其中,北京站、北京南站和豐臺站與京哈鐵路共線,故不納入里程計算範圍。
序號
車站名稱
里程(千米)
車站等級
位置地址
區域管理
1
0
一等站
北京市石景山區
2
10
四等站
北京市房山區
3
19
四等站
北京市房山區坨里鄉
4
28
四等站
北京市房山區南觀村
5
31
四等站
北京市房山區
6
35
二等站
北京市房山區良各莊村
7
48
四等站
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
8
54
四等站
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
9
62
四等站
北京市房山區張坊鎮
10
73
四等站
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鎮
11
78
四等站
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鎮
12
87
四等站
河北省淶水縣上莊村
13
96
四等站
河北省淶水縣荀各莊村
14
102
四等站
河北省淶水縣福山口村
15
109
三等站
河北省淶水縣白澗鎮
16
114
四等站
河北省淶水縣趙各莊鄉
17
122
四等站
河北省易縣南城司鄉
18
130
四等站
河北省易縣奇峰塔村
18
138
四等站
河北省易縣紫荊關鄉
20
146
四等站
河北省易縣大盤石鄉
21
154
四等站
河北省淶源縣塔崖驛鄉
22
160
四等站
河北省淶源縣王安鎮
23
171
四等站
河北省淶源縣浮圖峪村
24
178
四等站
河北省淶源縣北屯村
25
185
三等站
河北省淶源縣城關鎮
26
194
四等站
河北省淶源縣小西莊村
27
204
四等站
河北省淶源縣艾河鄉
28
216
四等站
山西省靈丘縣招柏鄉
29
223
四等站
山西省靈丘縣
30
231
三等站
山西省靈丘縣大澗鄉
31
238
二等站
山西省靈丘縣城關鎮
32
250
四等站
山西省靈丘縣
33
258
四等站
山西省靈丘縣東河南鎮
34
269
四等站
山西省靈丘縣東河南鎮
35
279
四等站
山西省繁峙縣東淤地鄉
36
287
四等站
山西省繁峙縣東莊村
37
296
四等站
山西省繁峙縣大營鎮
38
304
四等站
山西省繁峙縣金山鋪鄉
39
312
四等站
山西省繁峙縣砂河鎮
40
321
四等站
山西省繁峙縣集義莊鄉
41
331
四等站
山西省繁峙縣光裕堡鄉
42
340
三等站
山西省繁峙縣城關鎮
43
349
四等站
山西省代縣峨口鎮
44
359
四等站
山西省代縣棗林鎮
45
371
三等站
山西省代縣城關鎮
46
383
四等站
山西省代縣陽明堡鎮
47
390
四等站
山西省原平市大營鄉
48
398
四等站
山西省原平市崞陽鎮
49
409
四等站
山西省原平市薛孤鎮
50
419
一等站
山西省原平市
參考資料:

線路走向

京原鐵路蜿蜒於太行山區,從石景山南站起,跨越永定河,沿太行山區邊緣丘陵地帶行進,隧道較多,至東域寺(雲居寺)進入山區,十跨拒馬河,沿線地勢險峻,溝谷深切,多傍山隧道群。線路越紫荊關,過浮圖峪,以7032米長隧道穿驛馬嶺進入山西境內,經靈邱盆地跨唐河,上坡直趨平型關,進入晉北黃土高原。平型關隧道長6190米,出口標高1250米,是全線最高點。然後緩坡而下,沿滹沱河南岸行進,至棗林跨到北岸直奔終點站原平,與同蒲鐵路相接。京原鐵路沿線有十渡、野三坡、紫荊關、淶源等著名旅遊景區。

運營情況

  • 運營歷程
1972年12月31日,京原鐵路正式交付北京鐵路局接管使用,投入運營。
1982年,南觀村站至良各莊站區間側向增設燕山站。
1983年,上莊站至福山口站區間增設苟各莊站。同年,紫荊關站至塔崖驛站區間增設大盤石站,兩站均為會讓站。
1988年,陽明堡站至崞陽鎮站區間增設王董堡站。
1989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批准,上莊站更名野三坡站。
2005年3月18日,太原鐵路局成立,原屬北京鐵路局大同鐵路分局的靈丘站至原平站區間改由太原局管理,分界點位於京原鐵路K234處。
2009年4月7日,由陝西韓城開往北京西站的1164次列車,在行駛到京原鐵路苟各莊至野三坡區間時,發生6節車廂脫軌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
2009年12月1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批准,苟各莊站更名為百里峽站。
2011年10月10日,由陝西韓城至北京西的1164次列車在石景山南站發生機車脫軌事故,無法繼續行駛,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2016年3月,京原鐵路太原局管段電氣化改造工程開工建設,線路全長174.29千米,改造範圍從山西原平站至大同臨丘站,改造涉及隧道病害整治、站場改造、橋樑加固及涵洞等。
2018年1月1日,京原鐵路太原局管段電氣化改造工程全線開通運營。
截至2019年4月,京原鐵路只有4對圖定旅客列車,分別是K601/602次列車(北京—太原)、K603/604次列車(北京—運城)、6437/6438次列車(北京西—大澗)和8817/8818次列車(靈丘—太原)。

設備設施

  • 車輛設施
京原鐵路運行的主要為HXN5型內燃機車DF4D型內燃機車和DF4B型內燃機車。其中,跨局客運機車以DF4D型內燃機車為主,跨局貨運機車以HXN5型內燃機車為主,太原局管內客運機車以DF4B型內燃機車為主,北京局管內客運機車以DF4D型內燃機車為主。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京原鐵路所穿山區地質極其複雜,地層多有斷裂構造,岩石擠壓破碎,易於坍塌。沿線地震烈度為6至8度。沿線河流常年流水,不通航,洪期水猛流急,漲落幅度大;支流一般為為間歇性河流。沿線氣候受西北高壓帶的影響,夏季炎熱多雨,冬季乾冷少雨,平均氣溫11.8至6.8攝氏度,最高氣溫40.5攝氏度,最低氣溫零下28.2攝氏度;平均年降雨量490至740毫米。

重點工程

京原鐵路的主要工程有永定河特大橋,全長836米,為全線最長橋樑;驛馬嶺隧道,全長7032米,為20世紀70年代中國國內最長的鐵路隧道;平型關隧道,全長6190米,隧道出口標高1250米,是全線的最高點。

建設規劃

據2019年1月2日北京城市鐵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發布的訊息,對於貫穿房山並連線十渡等風景區的京原鐵路,北京市已與鐵路部門達成一致,未來將會推進市郊鐵路京原線的建設工作,現在正進行前期研究。未來,市郊鐵路京原線開通後,將溝通西南部與中心城區,成為通勤快速通道,並成為沿線特色文化休閒旅遊的通道,也將成為山區“生命線”。

價值意義

京原鐵路是首都通往山西的一條鐵路幹線。沿線地形隱蔽,資源豐富,鐵路修建期間,由於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需要,沿線修建了二十條專用線,良各莊、浮圖峪等地廠礦建設迅速發展。京原鐵路的建成,對加強首都戰備,開發河北、山西兩省山區,加速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京原鐵路修建簡史》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