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春

張占春,1968年出生,又署牧丁,晴宇,齋號杏苑新舍。現代書畫家。出版有《張占春書法集》。代表作品有草書《琵琶行》,行書《前赤壁賦》、《醉翁亭記》以及楷書作品《春江花月夜》等。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社會評說,

人物簡介

張占春,1968年出生,又署牧丁,晴宇,齋號杏苑新舍。河北任縣人。現為河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邢台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邢台市硬筆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練習鑽研書法30餘年,遍臨古今大家,吐納自然和人生之大氣象,融真行草隸篆為一體,形成自家風貌和精神氣質。他寫草書,喜兼毫、長鋒,高執筆,輕鬆自然。《琵琶行》全長20米,共六百一十六字。出版有《張占春書法集》。代表作品有草書《琵琶行》,行書《前赤壁賦》、《醉翁亭記》以及楷書作品《春江花月夜》等。

社會評說

張占春生長在著名的滏陽河畔,滏陽河水孕育了他的深沉和靈性。國小階段,沒有字帖,沒有墨汁和紙張,他蘸著清水,在青磚牆上臨寫煙盒上的字型。高中階段,他買到第一本字帖,是柳公權的《玄秘塔》,如獲至寶。他臨寫《玄秘塔》,曾經一夜之間在廢舊的發報紙上寫了10米長,每字4公分大小。暑假期間,他臨寫顏真卿的《多寶塔》。炎炎烈日,他甩開膀子,站在房頂上練習寫大字,每字一尺見方。高中三年,他反覆臨寫劉體和顏體。數年後他對字帖的每個字都有印象,都能準確回憶起來。中學時代勤奮和刻苦奠定了他堅實的書法基礎。大學期間,接觸了劉炳森的隸書、周慧珺的行草以及唐代著名的小楷《靈飛經》。他每天在寢室寫字,早中晚各一次,從未間斷。大學生活開闊了他的視野。
張占春性情柔和,為人不亢不卑。他參加工作後雖然從政,但心在從文,對書法藝術充滿激情和追求。經過多年的摸索和不懈努力,他的書法功力日漸見深,書法風格日臻成熟。
他的作品,恣意縱橫,豪放大氣。無論八尺條幅,數十米長卷,還是團扇斗方,均能把握駕驅。從通篇章法到筆墨的運用,徹底打破了傳統模式。既有西方的審美色彩,又有中國儒家的中庸之道。無法有法,萬法俱全,他將真草隸篆有機地揉合在一起,將筆劃的粗細大小,字與字、行與行的顧盼照應,發揮得淋漓盡致,無論通篇還是單字,都體現了藝術形式美的韻律感。
他的作品,用墨濃淡乾濕,變化豐富,或積水如雲,或乾裂如風,或春雨如酥,或秋色艷陽;用筆抑揚頓挫,變化多端,或湍急直下,或潺潺流淌,或疾風驟雨,或老樹枯藤。他的作品,大草有大氣,狂草有狂氣,行書沉穩厚重,楷書稚拙率真,通篇參差錯落,疏密有致,跌宕起伏,變化自然。唐代尚肥,晉代尚瘦,元明清各有特點,當代書法百花齊放,他的書法,已經上升到有法無度的藝術高度。
他的作品,有深、厚、和、暢、變等特色。張占春書法筆墨功夫深厚,對書法藝術執著痴迷,來自於靈感的衝動和藝術的進步。文學是載體,他文學修養厚重,書法立意深遠。他心態平和,不為利益驅動,作品貫穿著入世和出世的中庸思想。暢,是指他在書法氣勢中的連貫性。他在書法藝術上的用筆之變,結構之變,章法之變,墨色之變,決定了他的作品的質量。
他的作品,有很強的文人特徵。中國繪畫自北宋蘇軾提出“士大夫畫”以來,歷代文人畫以非主流形象影響著正宗畫壇,對中國畫的美學思想以及對水墨、寫意畫等技法的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但是書法作為一種載體,以其實用性占據著上層建築領域。隨著社會的發展,書法的實用性逐漸衰退,對其藝術性的發掘與探索,成為當代文人的共同課題。張占春的書法,字中帶有文人情趣,字外流露著文人思想。
張占春認為,思想境界引領書法風格,書法風格引領書法技巧。普通人欣賞書法看字型美觀程度和運筆技巧,藝術家看風格、個性以及所承載的人文精神。儒釋道講究入世和出世,是指人生觀。儒家主張入世,參與政治作出一番大事,佛家道家主張出世,主張擺脫現實的困惑。入世年深,就會陷入世俗的各種煩惱和羈絆。如何站得高一些,望得遠一些,協調好各種矛盾,成為儒釋道追逐的焦點。張占春主張中庸之道,追求松靜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在大拙中尋求大美。張占春看《李小龍傳奇》,悟出書法的真諦。李小龍將中西拳法融於一體,無懈可擊。太極拳法以柔克剛,力撥千斤。柔水無形,可容與任何形狀的器皿。書法亦是如此,以有形創無形,以無聲創有聲,作品調動起觀者的情緒,或熱血沸騰,或拍案而起,方算達到藝術力量的果效。
張占春非常重視書法理論。他是中文系專業出身,有很深的文學素養。他認為一個真正的書法家,必須廣泛涉獵,有相對完善的理論基礎和獨到的見解,至少有一個個性鮮明的精通字型,對書法有清醇的認識和評判,社會上有一批冬粉追隨者。
張占春體會到,寫字要有分眾意識,即針對群體意識,不能有大眾意識,不能媚俗。書畫藝術要與社會活動和自然界中吸取營養,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書法從廣博中來,從古詩詞中來,從文學領域中來。故此張占春提出文人書法,並身體力行。
他的書法作品出版掛曆10萬冊,作品發表於多家報刊,作品被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等國際友人收藏,作品被邢台市政府作為禮品贈送給外賓,以及被黨和國家領導人收藏。其書法作品上傳網路,視頻點擊率上百萬次。楷書《春江花月夜》由中國書協副秘書長張旭光題跋:以行入楷,氣韻生動。
張占春年富力強,藝術形式在探索之中。我們期待他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2009年10月3日,農曆己丑中秋。
河北省書協理事、邢台市書協副主席張占春書法展暨書法研討會在邢台濱河美術館開幕。邢台市書協顧問、邢台學院黨組書記谷志科、河北省書協副主席、邢台市書協主席孫學東、邢台日報社副總編孟志斌、邢台市書協副主席薛英傑、陳偉、趙靈均等,以及邢台知名書畫家、評論家李印華、米榮國、尹立安、韓文斌、高玉昆、韓德廣、段晨祥等30餘人參觀書法展並出席研討會。研討會由谷志科主持。
研討會上,大家一致認為,張占春先生為人從藝,德藝雙馨,在從政之餘,多年來潛心研習書法藝術,取得日益精進的不凡業績。他早年諸體兼善,後主攻行草書,所創作品氣勢磅礴,渾然大氣,頗顯蕭散之風。墨法古道樸拙、醇厚含蓄,線條縱橫開合,舒張有度。占春先生堅持在傳統中不斷創新,雜揉各體之精華,經多年臨池研習,形成了“萬法皆有,卻又無法”之法的獨特個人藝術風格。
張占春先生本次書法展選擇在國慶60華誕、中秋雙節之際召開,具有十分深遠而獨特的意義。占春先生還倡導“四不”,即不舉辦開幕式,不裝裱作品,不邀請名人,不出版書法集。該做法得到書壇藝術家和廣大同道的一致讚賞。充分體現了占春先生不事張揚、勤懇求藝、虛懷若谷的高尚藝術人格和獨特人文情懷。
一是對他本人的印象。我所了解的張占春心胸坦蕩,為人正直,博學多才,處事低調。就拿這次展覽來說,不請高官名人,不邀媒體記者,不搞開幕儀式,不事修飾裝裱。東升老弟又給他送了個齋號,叫“四不齋”,很有意味。他前些時候就說,邀一些同道好友,開個“批判會”。隔靴搔癢也好,入木三分也罷。優點說出一二三,缺點也要猛砸砍。足見他的胸懷秉性。
二是對他書法的印象。他的草書、榜書豪放大氣,章法墨法極盡變化。進入展廳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震撼。比如草書中堂“晴空一鶴”、長卷“琵琶行”,榜書大字“有閒”、“觀遠”,那氣象何等壯觀,真有氣吞萬里之勢,落筆雲煙之感。短刀長槍、風牛陣馬,殺得個痛快淋漓。但並非是字字張牙舞爪,筆筆鋒芒畢露。而是放得開收得攏,整體上非常和諧壯美,更加符合“含蓄”這個古老的的審美命題。草書么,就要有草書的樣子,尤其大草要大氣,狂草要狂氣。這樣才能適合時代特徵,才能充分抒發情感。書法本來就是書寫情性,草書更是彰顯了這一本質。他的行書沉穩厚重。有法無法,一任自然,豎軸橫卷、斗方小品各具特色。上行欲倒,下行即扶,上下呼應,前後關照。有的地方疏可走馬,有的地方密不透風。他的楷書稚拙率真,兼具隸行韻味,但不失整體渾然的風格。古人說,楷書難於飛揚。占春的楷書神采飛揚,空靈瀟散。足見他駕馭筆墨的非凡能力。
總之,占春先生在書法藝術的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追求,比起05年出版的第一本書法作品集,不是上了一層樓而是上了兩層樓,藝術風格已經非常鮮明。人無完人,書無盡善。提些問題。1、他的篆書隸書比起草行楷並不遜色,可能因為時間、空間的緣故未展示給大家,展覽略顯單調,是一個小小的遺憾。2、未展示早期作品,對於沒看到過05作品集的人來說,就不能很好的全面的了解他跋涉軌跡和發展變化。3、作品簽蓋的印章較少,多數印文不鮮明,影響作品的整體觀感。4、有的字筆畫漂浮,不當斷處而斷了,比如草書“鶴”字第二筆轉折處。誠然瑕不掩瑜,細枝末節不影響人們對其作品整體的藝術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