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樂小夜曲

作於1787年。這是莫扎特的小夜曲中最受人們歡迎和喜愛的一首。需要注意的是這是一首音樂會小夜曲,有四個樂章象一部縮小了的交響曲。它與情歌小夜曲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體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弦樂小夜曲
  • 發行時間:1787年
  • 歌曲原唱:莫扎特
  • 音樂風格:古典
莫扎特,作者,賞析,柴可夫斯基,作者,樂譜介紹,賞析,

莫扎特

G大調弦樂小夜曲(作品k525)

作者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德語: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

賞析

原有五個樂章,後第五樂章因故失傳,所以現存只有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快板,G大調,4/4拍,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鳴曲。第一主題開門見山,以活潑流暢的節奏和短促華麗的八分音符顫音,組成了歡樂的旋律,其中充滿了明朗的情緒色彩和青春氣息;隨後是輕盈的舞步般旋律。
第二樂章,行板,C大調,2/2拍,抒情的浪漫曲。音樂開頭樂隊奏出簡易、 動聽如歌的主題,旋律溫柔恬靜,猶如輕舟蕩漾,充滿了綿綿情思。
第三樂章,小快板,G大調,3/4拍,小步舞曲。主題節奏鮮明,旋律流暢,充滿了青春的活力。
第四樂章,迴旋曲,G大調,快板,4/4拍,主題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明澈流麗,跳蕩著無憂無慮的情感,象徵著幸福完美的感情。它在該樂章中共出現五次,每次都作了調性變化。最後仍重複這一主題,結束全曲。

柴可夫斯基

C大調弦樂小夜曲(作品48〉

作者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Ilitch Tchai-kovsky,1840-1893),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俄羅斯民族音樂與西歐古典音樂的集大成者。

樂譜介紹

《C大調弦樂小夜曲》作於1880年, 同年十二月三日由莫斯科音樂學院師生合奏演出,初演即取得極大成功。翌年十月又在彼得堡俄羅斯音樂協會的演奏會上正式公開演出。其中第二、第三樂章的旋律最為著名,常常單獨演出,樂曲從始至終浸透著濃郁的俄國民謠風格。

賞析

全曲共分四個樂章,每個樂章都附有標題。
第一樂章:作曲家在總譜上注有“小奏鳴曲式的小品,'的標題。
C大調下行音階式的寬廣莊重的序奏主題滿懷激情,逐漸低落平靜下來之後,由適度的行板轉入中速的快板。主部主題二度嘆息的音調心潮起伏,惆悵哀怨,和輕盈跳躍的副部主題形成對比,副部是無窮動的樂段,酣暢淋漓充滿活力,二度嘆息音調在其間呼應乃神來之筆,進入高潮後再現部的起伏短句更為情深意切,副部回到C大調,尾聲與序奏相對應,結構完整。樂章採用省略展開部的小奏鳴曲式是音樂律動的自身需要。
第二樂章:圓舞曲(walzer) 三部曲式 G大調
柴可夫斯基是寫作交響樂歌劇、舞劇三大音樂體裁的大師,也是一位譜寫圓舞曲的高手,他創作了不少絕妙的圓舞曲珍品,本篇即是世界圓舞曲寶庫中的上乘之作。悠揚飄逸,措施典雅,宛如一群仙女在翩翩起舞,嫻娜婆婆,令人神往,尾聲的反向上、下行音階進行如彩虹在天邊消失,韻味無窮。
第三樂章:悲歌(Elegie)
悲哀的小廣板(Larghetto elegiaco),開始是每四個小節一個哀嘆的樂句,情緒起伏,欲言又止。這一發自內心的哀嘆主題第一個和弦就是級小七和弦的第三轉位,這種和聲進行是史;前例的。外聲部反向進行和連續的密集和弦,1音樂深沉而有張力,富於悲劇色彩和戲劇性,J次起伏之後,繼之以一個完全的終止式和補二,第一小提琴以痛定思痛的心緒唱起了感人與腑的悲歌,具有強烈的主觀傾訴的性質。這個與懷企求與渴望的旋律變化反覆了六次達到令、腸斷的沸點,多少真摯溫暖的同情和安慰終t絕望和渺茫所代替。弦樂隊全部加上弱音器?現傾訴的主題,朦朧而淒涼,往事不堪回首,E至記憶的消逝......
第四樂章:終曲(俄羅斯主題)Finale〈Tema.11SS0)
輕柔緩慢的序奏主題取材白俄羅斯民歌在牧場上》由行板轉為快板之後,主題輕快歡氏,取材於俄羅斯民歌《在綠色的蘋果樹下》,開頭兩小節的音調正好與全曲序奏主題(終曲結庭前再一次出現〉的下行四度音階相輝映,副題縱情地歌唱,灑脫自信。終曲一掃憂鬱壓抑的情司,代之以熱情奔放,純樸歡樂的民間歌舞場量,最後在歡騰熱烈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