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曆臨董其昌仿柳公權書蘭亭詩卷

弘曆臨董其昌仿柳公權書蘭亭詩卷

《弘曆臨董其昌仿柳公權書蘭亭詩卷》是清代乾隆創作的一幅書法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弘曆臨董其昌仿柳公權書蘭亭詩卷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乾隆
  • 材質:紙本
  • 書法類型:行書
  • 規格:縱27.8cm,橫1144.5cm
卷前引首乾隆皇帝行書自題“進參堅異”四字,卷後自題一則,鈐印37方。
乾隆皇帝臨此本不止一卷,似乎對此情有獨鐘,平生一書再書,現保存下來在清宮裡只此一件。他每次臨寫就其闕字、闕句處,都與馮惟訥《詩紀》詳細校對,用董其昌的書法筆意補全,而此臨本書法最使乾隆皇帝得意,不勝欣喜,正如跋中所云:“再臨此卷,覺前者所摹尚不出範圍,茲乃得運轉自如,亦足以驗今昔之詣力矣”。
從第四柱到第七柱,帖首第一行都以“王獻之四言詩並序”開始,永和九年(353年)蘭亭集會時,王獻之只有十歲,還屬於幼童,當然不可能會做詩,在諸多長輩面前也許不敢作詩。而諸人之詩又無王獻之名字,乾隆帝認為柳公權臨池時是偶誤,董其昌臨仿時亦未深考,造成如此墨跡和拓本上的誤寫和誤刻,為了辨正,此本乾隆皇帝刪掉了第一行“王獻之四言詩並序”八個字。乾隆帝在跋董其昌臨柳公權書《蘭亭詩》(第七柱)中,已經發現了董的缺漏,本卷一一補全,如“未若保沖真、齊契箕山河”、“主人雖無懷”、“玄契齊古今”、“曹茂之詩之標名”及“湍”、“沉”、“游”、“明”、“難”等,但依然缺少郗曇、虞悅、孫嗣五言詩各一首。
其書法圓潤遒媚,以趙字為主,結字豐滿,運筆純熟圓潤中有生稚,規整中見消散。很是用心之作。由於乾隆皇帝一生“遍賜題榜”、“遍跋古代法書名畫”,使人們不免產生了反感,覺得其書法全都“俗不可耐”。近代馬宗霍《霋岳樓筆談》曾論乾隆書法曰:“高宗席父祖之餘烈,天下晏安,因得棲情翰墨,縱意遊覽,每至一處,必作詩紀勝,御書刻石。其書圓潤秀髮,蓋仿松雪,惟千字一律,略無變化,雖饒承平之象,終少雄武之風”。而此件書作也不免多一些柔媚平穩的用筆,缺少一些挺峭勁利的風姿。
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清代刻入“蘭亭”八柱,列為第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