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威廉·畢洛夫

弗里德里希·威廉·畢洛夫

弗里德里希·威廉·畢洛夫Friedrich Wilhelm von Bülow(1755-1816年)拿破崙戰爭時期的普魯士王國軍團司令,步兵上將,五位1813年大鐵十字勳章獲得者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弗里德里希·威廉·畢洛夫
  • 外文名:Friedrich Wilhelm von Bülow
  • 國籍:普魯士王國
  • 出生地:法爾肯貝格
  • 出生日期:1755年
  • 逝世日期:1816年
  • 職業:軍事家
早年生涯,解放戰爭,最後征戰,

早年生涯

弗里德里希·威廉·畢洛夫Friedrich Wilhelm von Bülow(1755-1816)拿破崙戰爭時期的普魯士王國軍團司令,步兵上將,五位1813年大鐵十字勳章獲得者之一,登內維茨伯爵(1814),1755年2月16日出生於舊馬爾克畢洛夫家族世襲領地法爾肯貝格。十四歲時,他在柏林洛圖姆伯爵的團隊里當士官生。1772年起任準尉,1777年任少尉,1786年任中 尉,1793年任大尉和普魯士路德維希·斐迪南王子的教官,他以此頭銜參加了1793年的遠征,並很快晉升為少校。在圍攻和奪取美因茲時(1793年), 他是英勇作戰的光輝典範。
1805年晉升為中校,1806年他參加了萊斯托克將軍指揮下的托倫保衛戰,和自己的營在瓦爾特斯多夫戰役中立了功。1808年 他成為少將和波美拉尼亞旅的指揮官,年初當他還是上校的時候就暫時代理了指揮官的職務。1811年他被調到馬里恩韋德西普魯士旅,在法俄戰爭初期臨時擔任 東普魯士和西普魯士的總督。

解放戰爭

1813年戰局初期,他任中將,被委派去圍攻施特廷。在陶恩青將軍接替他之後,畢洛夫聯合路德維格·約克·馮·瓦滕堡彼得·克里斯蒂安諾維奇·維根斯坦將軍一起,迎擊在義大利總督歐仁·博阿爾內指揮下渡到易北河右岸的法軍分隊。4月5日在這裡的默克恩附近順利地進行了第一次戰鬥,接著很快就占領了哈雷。但是在極短時間內,由於聯軍的退卻又被迫放棄了哈雷。為了保衛受到烏迪諾威脅的柏林,又返回渡過易北河。6月4日在魯考的勝利使這次戰役圓滿結束。
馮·比洛紀念像馮·比洛紀念像
停戰以後,在瑞典太子貝爾納多特的最高領導下,他指揮普魯士第三軍團。他率領該軍團參加1813年8月23日大貝倫會戰而第二次解救了柏林。9月 6日在登內維茨會戰中,他迫使米歇爾·內伊元帥向維登堡退卻,因而第三次保衛了柏林。在圍攻維登堡之後,他同北方軍團一起參加了萊比錫會戰。當聯軍強渡萊茵河時,他侵入荷蘭,以強攻占領了杜斯堡、聚特芬、安亨。12月2日,他把他的大本營安置在烏得勒支並且包圍了侯爾康和海爾托亨博斯。1814年,他從布雷達出 發,1月11日贏得了霍赫斯特拉滕會戰的勝利,炮擊安特衛普,進入布魯塞爾,占領了拉費爾和蘇瓦松,聯合西里西亞軍團,3月9日和10日在郎城附近的戰鬥 中擔任中路軍指揮。他是黑鷹勳章的獲得者,晉升為步兵上將。締結和約後任西普魯士和東普魯士總督。

最後征戰

當1815年戰爭重新爆發時,他受命統帥第四普魯士軍 團。由於命令遲到了,他沒有參加林尼戰役(6月15日),但是由於強行軍實現了同布呂歇爾的聯合,促進了滑鐵盧戰役的勝利結局,為此暴君腓特烈·威廉三世委任他為他曾如此勇敢地率領過的、因而本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第十五常備團的名譽團長。1816年1月11日,他回到自己的總督職位上,2月25日在科尼斯堡因患肝病逝世。-----卡爾·馬克思寫於1858年3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