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德雷·霍伊爾

弗德雷·霍伊爾

弗雷德·霍伊爾(Sir Fred Hoyle‎,1915年6月24日—2001年8月20日),英國著名天文學家。青年時期的霍伊爾思維獨特,經常藐視各種規章制度。在當地文法學校畢業後,霍伊爾進入了劍橋大學伊曼努埃爾學院學習。1946年,霍伊爾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新理論,認為太陽原本是雙星,太陽的伴星瓦解後形成了行星。1948年,霍伊爾同湯米·戈爾德和赫爾曼·邦迪一起創立了穩恆態宇宙模型。1957年,霍伊爾和伯比奇夫婦、福勒四人提出了元素合成理論,即著名的B2FH理論。1967年,霍伊爾同福勒和瓦戈納一起以大爆炸理論闡明了輕元素的起源問題。為紀念這位天文學家,第8077號小行星以他的名字“霍伊爾”命名。\n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弗德雷·霍伊爾
  • 性別::男
  • 國籍::英國
  • 出生年月::1915年6月24日
  • 去世年月::2001年8月20日
  • 職業::學者 天文學家
霍伊爾,主要著作,

霍伊爾

弗雷德·霍伊爾
弗雷德·霍伊爾弗雷德·霍伊爾
弗雷德·霍伊爾(Sir Fred Hoyle‎,1915年6月24日—2001年8月20日),英國著名天文學家。 
霍伊爾1915年出生於英國約克郡賓利。青年時期的霍伊爾思維獨特,經常藐視各種規章制度。在當地文法學校畢業後,霍伊爾進入了劍橋大學伊曼努埃爾學院學習。1936年畢業後攻讀碩士研究生,1939年成為聖約翰大學的特別研究生,同年獲得碩士學位。當時他已經具備獲得博士學位的必要條件,但他從未有這念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霍伊爾被征入海軍部研製雷達。1945年霍伊爾獲聘為劍橋大學的數學講師。1957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8年擔任天文及實驗哲學普魯明教授。1967年霍伊爾創建了劍橋大學的理論天文研究所,並成為首任所長。1970年霍伊爾擔任英國皇家學會副會長。1971年至1973年擔任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長。1972年獲封爵士。次年,與校方維持長期的緊張關係,霍伊爾遂辭去劍橋大學的一切職務,成為獨立科學家。 
1948年,霍伊爾同湯米·戈爾德和赫爾曼·邦迪一起創立了穩恆態宇宙模型。1960年代,越來越多的證據令大爆炸宇宙模型為人們廣泛接受,然而霍伊爾一直堅持自己的穩恆態宇宙模型。英文“大爆炸”一詞最初就是1949年霍伊爾在BBC的一次廣播節目中首先使用的,本意是嘲笑大爆炸模型。在他看來,大爆炸模型最初的“奇點”難以令人接受。 
1946年,霍伊爾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新理論,認為太陽原本是雙星,太陽的伴星瓦解後形成了行星。1957年,霍伊爾和伯比奇夫婦、福勒四人提出了元素合成理論,即著名的B2FH理論。198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福勒,未授予霍伊爾,不少人認為這和霍伊爾與一些機構關係緊張有關。1967年,霍伊爾同福勒和瓦戈納一起以大爆炸理論闡明了輕元素的起源問題。 
1960年代,霍伊爾和加揚·納里卡合作,一同提出了穩恆態模型的新版本,加入了局部的快速膨脹區域,並且得出萬有引力常數隨時間減小、地球在膨脹的結論。1970年代,霍伊爾離開劍橋大學後,同昌德拉·魏克拉馬辛格合作,提出星際物質中存在生命所必需的複雜分子。他們認為,生命最早可能是在太空中出現的,地球上生命可能來源於進入太陽系內區的彗星攜帶的有機分子。這個學說是一個自提出以來廣受爭議的話題,1990年代以後發現了一些支持該學說的證據。例如20世紀90年代,射電天文學家在星際中真的發現了某種胺基酸的光譜——這說明霍伊爾關於太空中存在有機生命的猜測是有一定道理的。 
霍伊爾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除了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之外,霍伊爾還在巨石陣用途、核能利用、以及冰河時期的相關領域進行過研究。他還寫下多部學術專著、科普讀物、科幻小說、電視連續劇,以及一部自傳。霍伊爾的許多研究成果不符合被認為是正統的學術觀點。儘管如此,他仍然被認為是20世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 
為紀念這位天文學家,第8077號小行星以他的名字“霍伊爾”命名。

主要著作

The Black Cloud, 1957  A for Andromeda, 1962  Nicolaus Copernicus,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 London, p. 78, 1973  Astronomy and Cosmology: A Modern Course, 1975, ISBN 0-7167-0351-3  Energy or Extinction? The case for nuclear energy, 1977,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imited, ISBN 0-435-54430-6. In this provocative book Hoyle establishes the dependence of Western civilisation 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redicts that nuclear fission as a source of energy is essential for its survival.  The Intelligent Universe, 1983  Evolution from Space: A Theory of Cosmic Creationism, 1984, ISBN 0-671-49263-2  Burbidge, E.M., Burbidge, G.R., Fowler, W.A. and Hoyle, F., Synthesis of the Elements in Stars, Revs. Mod. Physics 29:547–650, 1957, the famous B2FH paper after their initials, for which Hoyle is most famous among professional cosmologists.  Hoyle, F., The big bang in astronomy, New Scientist 92(1280):527, November 19, 1981.  Arp, H.C., Burbidge, G., Hoyle, F., Narlikar, J.V. and Wickramasinghe, N.C., The extragalactic universe: an alternative view, Nature 346:807–812, August 30, 1990.  Home Is Where the Wind Blows: Chapters from a Cosmologist's Life (autobi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0-19-850060-2  Mathematics of Evolution, (1987) University College Cardiff Press, (1999) Acorn Enterprises LLC., ISBN 0-9669934-0-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