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學對大量性定製的回應

建築學對大量性定製的回應

作者縱觀最近幾十年的經濟與技術發展史,探討了在“大量性製造”模式向“大量性定製”模式演化的巨觀經濟技術背景下,設計技術由二維非數位化手段向三維數位化技術發展、由串列技術向並行技術發展的根本動力,深入探討了技術與經濟間的互動機制,提出了設計製造技術將向“集成化”方向發展的預見。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圖書信息

作者:史晨鳴 著
出 版 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9-1
印刷時間:2010-9-1
I S B N:9787564124380

內容簡介

社會經濟技術背景的變革必然會在建築學領域得到一定形式的回應。《建築學對大量性定製的回應》在大量性定製的經濟技術背景下,深入分析三維數位化技術和並行技術普及之後,建築學所表現出的與其他工業系統越來越強的集成化傾向,提出了“集成建築學”的理論構想,並分析了集成化進程對建築師的工作方法、建築設計和建築師職能以及建築設計思潮等方面產生的影響。
作者也從生理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以及系統論等角度討論了集成化進程所潛藏的危機,並對當下的建築設計思潮保持了冷靜的批判立場。
《建築學對大量性定製的回應》可供建築設計人員及建築學專業師生學習、參考。

圖書目錄

1.引言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義
1.3 選題背景
1.4 文獻綜述
1.5 研究方法
1.6 全書結構
2.變革的根本動力
2.1 加速式的發展及市場的異質化
2.2 數位技術提供的支持
2.3 新的經濟理論
3.大量性定製模式的運行機制及其優勢
3.1 新模式的生產機制
3.2 新模式的研發機制
3.3 新模式的行銷機制
4.設計系統的回應
4.1 對設計環節的新要求
4.2 非數位化二維設計到數位化三維設計的轉變
4.3 數位化三維設計技術對大量陛定製模式的回應
4.4 由串列工作模式向並行工作模式的轉變
4.5 數位化並行設計一製造技術的發展與演化
4.6 設計師的角色轉變
5.建築學的回應
5.1 三維數位化並行建築設計技術得以普及的前提
5.2 建築學的初次回應
6.走向集成化的數字時代建築學
6.1 變化的標準
6.2 對節奏的適應
6.3 過程的集成
6.4 職能的集成
6.5 集成化背後的建築師
7.已經或即將到來的變化
7.1 新的傾向
7.2 風格轉變的時機
7.3 經濟與技術的作用
7.4 建築發展的滯後性以及新風格的誘因
8.集成化的極限
8.1 建築師的極限
8.2 普遍的關聯性
8.3 計算機的極限
8.4 系統的極限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文摘

(4)既有的專業化製造技術不能滿足可變性生產的要求。要創造多樣化,就需要首先實現生產過程的可變性。
(5)所以,必須對全生產系統加以改變,必須縮短生產周期,提高反應速度,生產高質量產品。這需要通用性強的機械設備和技術嫻熟的工人。
(6)由於新產品比標準化產品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價格就可以適當提高。這一部分額外的利潤正好可以彌補由於生產批量減少而造成效率相對降低所帶來的損失。而且,當製造商取得一定經驗後,成本可以控制在原有水平,甚至更低。(7)這時,新的市場空白變得更小,要繼續取得成功就必須使生產更快速、產品更多樣。生產技術的進步必須更快,而產品研發周期必須更短。
(8)更短的研發周期帶來的是更短的產品製造周期。為了更貼近消費需求,必須對製造技術與過程進行持續的改進和更新。
(9)這又進而造成對現有產品需求的減少和市場的進一步分解,但同時也使消費者更青睞於選擇那些成功實現了多樣化的企業。用更多樣的產品來填補更小的市場空白,就成為制勝的關鍵。
由此就形成了一輪又一輪循環。其最關鍵特徵就是不斷“加速”:加速縮短的產品生命周期,加速的研發過程,加速的生產製造過程。速度的壓力迫使既有製造技術模式脫胎換骨。
2.1.5 新製造技術模式的目標
加速縮短的產品生命周期,加速的研發過程,加速的生產製造過程,這是加速發展的社會強加給各個行業的壓力,儘管這一壓力是人類社會自身造成的,但是人卻似乎無力控制它的發展,只能通過自我調節來不斷適應環境。畢竟,這種加速帶給了我們不斷豐富的物資與服務,不斷增加的財富,和更舒適、豐富的生活。
建築學對大量性定製的回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