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地基沉降控制與工程實例

建築地基沉降控制與工程實例

《建築地基沉降控制與工程實例》是2011年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邱明兵。該書可供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參考借鑑。

基本介紹

  • 書名:建築地基沉降控制與工程實例
  • 作者:邱明兵
  • 譯者:邱明兵
  • ISBN:9787-112-13176-1
  • 頁數: 189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11-7
  • 裝幀: 平膜
  • 開本:16開本
相關背景,內容簡介,目錄,

相關背景

20世紀初,人們從實踐中總結出:獨立建築物或構築物可能傾倒造成重大事故。學者從地基土塑性開展角度提出極限承載力的計算方法。按照這類方法和相應安全係數驗算地基承載力,則可保障建築物不致傾倒。這個階段,重點驗算地基承載力。
20世紀中期,人們發現建築物傾斜或者局部傾斜過大可能影響生產,比如:相鄰廠房柱地基變形過大,影響吊車運行。學者提出要驗算地基沉降,使之滿足建築物使用要求;具體方法為等效作用分層總和法。為了方便在工程界推廣,學者又將“地基承載力”與“地基沉降”合二為一,提出了“地基承載力特徵值”的概念。其涵義為:按照地基承載力特徵值設計獨立基礎或條基面積,地基總沉降小於某一經驗值。這個階段,重點驗算地基沉降(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包含了地基沉降的內容)。
到了20世紀90年代,建築物形態日漸複雜,荷載大且分布不均;建築物對總沉降和差異沉降的要求更高。這個階段,重點在驗算地基差異沉降,但是影響地基差異沉降的因素很多,這使得分析的精確度有限。此時,“地基沉降控制”是一個較好的選擇。“地基沉降控制”首先認可沉降計算的不確定性,然後在總結大量沉降觀測資料的基礎上,梳理出可以有效控制總沉降和差異沉降的措施。

內容簡介

總結眾多建築工程施工或使用期間出現的質量事故,總能找到建築地基沉降“失控”這一根源,由此警示工程師應關注建築地基沉降而不僅僅是地基承載力;但建築地基沉降呈雙曲面特徵並隨時間、水環境而變化,難以用某個確定的沉降數值來表征,這給工程師帶來極大困惑。
多年以來,地基以“沉降控制”為主還是“承載力和沉降計算”為主,一直是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兩難選擇。選擇“承載力和沉降計算”,有規範作為依據,但工程實際困難遠遠多過規範所提供的解決手段。比如:某些場地的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但沉降過大導致建築物開裂甚至傾斜,某些建築沉降計算滿足設計要求但差異沉降過大導致建築物開裂,某些場地按地基承載力設計又過於浪費等;此外,體型複雜建築需要進行沉降計算,但計算結果常常與實測差距甚大;再者,規範尚未提供計算差異沉降的具體方法。因此,地基設計是以“承載力和沉降計算”為主還是以“沉降控制”為主一直是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一塊心病。
在對地基沉降預估達到某種精度之前,結構工程師或者岩土工程師應在“地基承載力驗算”和“地基沉降計算”的基礎上,把握“沉降控制”這一核心。此外在建築工程質量控制的全過程,如設計、審圖、施工、檢測、監理等,都應貫穿“沉降控制”這一要點才能較好的解決岩土工程中的疑難問題,為工程質量保駕護航。
本書以“按地基沉降控制”為核心,詳細論述了天然地基承載力與沉降的關係、樁基承載力與沉降的關係、沉降預估、沉降控制、結構—地基基礎共同作用、樁基變剛度調平、獨立基礎與承台比較等相關內容;同時,針對不同場地上的不同建築類型提出相應“控制措施”,通過近20個案例,探索一條以“沉降控制”思想為指導的最佳化設計之路。這些案例在確定地基方案和設計全過程均以“沉降控制”為準繩,並驗算了“地基承載力”和“地基沉降”,得到既安全又經濟的最佳化結果,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具有很好的指導和示範作用。
本書作者多年從事建築結構、岩土工程、橋樑結構的設計和諮詢工作,是國家註冊土木工程師(岩土)、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參編《建築樁基技術規範》JGJ 94-2008、《建築樁基技術規範套用手冊》(2010年),編著《建築結構震害機理與概念設計》(2011年)。
邱明兵編著,征訂號:20577,16開,2011年7月出版,定價:30元。

目錄

第1章 地基承載力淺談
1.1引子
1.2地基承載力涵義探討
1.2.1 地基承載力涵義探討
1.2.2 岩石地基承載力與基礎埋深
1.2.3 淤泥與淤泥質土地基承載力
1.2.4 福建某住宅工程
1.2.6 湛江某倉庫
1.3地基承載力與強度指標的關係
1.3.1 臨塑荷載與臨界荷載計算(條形基礎)
1.3.2 偏心荷載作用下地基土極限承載力
1.3.3 配重範圍
1.4地下水對地基承載力的影響
1.4.1 浮容重
1.4.2 水穩定性
1.4.3 某工程實例:地下水對地基承載力的影響
1.5各類地基的承載力比較
1.6地基承載力與地基沉降的統一性
1.7地基承載力表
1.8工程實例:雲南XX廉租房工程實例
本章參考文獻
第2建築物地基變形控制
2.1基礎沉降還是地基沉降?
2.2地基允許變形值的涵義
2.3建築物地基沉降的控制對策
2.4地基大變形失穩與對策
2.4.1 黃土濕陷大變形
2.4.2 軟土地基大變形
2.4.3 總結
本章參考文獻
第3地基沉降計算
3.1土中應力
3.1.1 均布矩形荷載作用於地面
3.1.2 集中力作用於地面下一定深度
3.1.3 考慮樁徑影響的Mindlin解應力係數
3.2天然地基沉降計算
3.2.1 淺埋基礎
3.2.2 深埋基礎
3.3樁基礎沉降計算
3.3.1 群樁基礎沉降計算要點
3.3.2 沉降計算經驗係數 的內涵
3.3.3 某工程實例
3.3.4 複合樁基沉降計算
3.4減沉複合疏樁基礎沉降計算
3.4.1 概述
3.4.2 減沉複合疏樁基礎沉降計算要點
3.4.3 某工程實例
3.5工程實例:唐山XX住宅小區樁基礎設計
3.5.1 工程概況
3.5.2 整體(結構—筏板—樁土)最佳化思路
3.5.3 沉降計算與沉降觀測
3.5.4 解析
本章參考文獻
第4結構—地基基礎共同作用分析
4.1結構與基礎(筏板)的整體抗彎剛度
4.2共同作用對上部結構的影響
4.3上部結構—樁筏基礎共同作用實用分析
4.3.1 均勻布樁共同作用的實用分析
4.3.2 變剛度布樁共同作用的實用分析
4.4工程實例1:北京XX工程樁基礎共同作用分析
4.4.1 工程概況
4.4.2 擬建場地地質條件
4.4.3 主要技術問題及最佳化方案
4.4.4 承台結構承載力驗算
4.4.5 沉降計算
4.4.6 共同作用分析
4.4.7 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
4.4.8 沉降觀測
4.5工程實例2:威海XX工程地基處理共同作用分析
4.5.1 工程概況
4.5.2 工程地質條件
4.5.3 需要解決的問題
4.5.4 設計實施方案
4.5.5 共同作用分析
4.5.6 案例解析
4.6工程實例3:哈爾濱XX工程樁基礎共同作用分析
4.6.1 工程概況
4.6.2 場地地質條件
4.6.3 樁選型與設計
4.7工程實例4:河北XX工程樁基礎共同作用分析
4.7.1 工程概況
4.7.2 場地工程地質條件
4.7.3 解決措施
4.7.4 共同作用分析
4.8工程實例5:唐山XX工程樁基礎共同作用分析
4.8.1 工程概況
4.8.2 場地工程地質條件
4.8.3 設計與計算
4.8.4 共同作用分析——17號樓
本章參考文獻
第5單樁承載力
5.1 概述
5.2人工挖孔嵌岩樁
5.2.1 護壁形式
5.2.2 人工挖孔嵌岩樁適用條件
5.2.3 豎向受壓承載力性狀
5.2.4 單樁極限承載力標準值
5.3後注漿灌注樁
5.4抗浮樁設計
5.4.1 抗浮設防水位的取值
5.4.2 抗浮水頭壓力
5.4.3 抗浮措施
5.4.4 抗浮設計整體穩定性安全度
5.4.5 抗拔樁布置
5.4.6 抗浮錨桿可否當作彈性支座
5.5工程實例1:廣東XX工程人工挖孔嵌岩樁設計
5.5.1 工程概況
5.5.2 挖孔樁設計
5.5.3 總結
5.6工程實例2:貴州XX工程人工挖孔嵌岩樁設計
5.6.1 工程概況
5.6.2 場地地質條件
5.6.3 承載力計算與剖析
5.6.4 沉降觀測
5.6.5 總結
5.7工程實例3:內蒙古XX工程後注漿灌注樁設計
5.7.1 工程概況
5.7.2 場地工程地質條件
5.7.3 常規設計
5.7.4 案例解析
5.7.5 方案比較
5.8工程實例4:山東XX工程後注漿灌注樁設計
5.8.1 工程概況
5.8.2 場地工程地質條件
5.8.3 樁選型與設計
5.9工程實例5:北京XX工程抗浮樁設計(一)
5.9.1 工程概況
5.9.2 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
5.9.3 抗浮樁設計方案
5.9.4 抗浮計算
5.10工程實例6:北京XX工程抗浮樁設計(二)
5.10.1 設計條件
5.10.2 地基基礎荷載計算
5.10.3 單樁極限承載力
5.10.4 樁基礎設計與驗算
5.10.5 案例解析
本章參考文獻
第6獨立基礎與承台比較雜談
6.1基礎跨厚比與基底反力分布
6.2偏心荷載作用下的地基承載力驗算
6.3縱筋配置
6.4柱縱筋與基礎錨固
6.5受沖切與受剪下計算
6.6錐形獨立基礎與錐形承台
6.7筏板跨厚比與變剛度調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