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事物的理解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不同的人由於原有經驗不同,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理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引導學生從原有經驗出發,生長(建構)起新的經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 外文名: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 所屬學科:教育學,心理學
  • 分類:個體建構主義、社會建構主義
兩種建構主義,個體建構主義,社會建構主義,基本觀點,知識觀,學習觀,教學觀,套用,探究學習,支架式教學,情境教學,合作學習,相關理論,目的,

兩種建構主義

個體建構主義

個體建構主義與認知學習理論有很大的連續性,認為學習是一個意義建構的過程,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形成、豐富和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學習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一方面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獲得了新的意義,另一方面,原有的知識經驗因為新知識的納入,而得到了一定調整或改組。如,探究式學習就是個體建構主義的觀點在具體教學中的運用。

社會建構主義

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文化參與的過程,學習者是通過參與到某個共同體的實踐活動中,來建構有關的知識。學習不僅是個體對學習內容的主動加工,而且需要學習者進行合作互助。
因此社會建構主義更關注學習和知識建構背後的社會文化機制,認為不同文化、不同環境下個體的學習和問題解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基本觀點

知識觀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對現實的純粹客觀的反映,只不過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假設或假說,將隨著人們認識程度的深入而不斷地變革、深化,出現新的解釋和假設。
在具體問題的解決中,需要針對具體問題的情境對原有知識進行再加工和再創造。另外,儘管語言賦予了知識一定的外在形式,並且獲得了較為普遍的認同,但這並不意味著學習者對這種知識有同樣的理解。因為對知識的理解,還需要個體基於自己的知識經驗而建構,還需要取決於特定情境下的學習歷程。

學習觀

學習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對所接受到的信息進行解釋,生成了個人的意義或者說是自己的理解。個人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不同,調動的知識經驗相異,對所接受到的信息的解釋就不同。

教學觀

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不能簡單地強硬地從外部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是應該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主動建構新的知識經驗。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需要共同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探索,並在探索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和質疑。

套用

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就是基於問題解決活動來建構知識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是通過有意義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來學習與所探究的問題有關的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換言之,探索學習是指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主動地體驗,通過這些活動形成自己的知識與理解的學習方式。

支架式教學

支架式教學是指教師或其他人與學習者共同完成學習活動,為學習者提供外部支持,幫助他們完成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隨著活動的進行,逐漸減少外部支持,讓學生獨立活動,直到最後完全撤去支架。

情境教學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基礎上的教學成為情境教學。知識、學習是與情境化的活動聯繫在一起的。學生應該在真實任務情境中,嘗試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通過討論、交流、觀點爭論,相互補充和修改,共享集體思維成果,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過程。合作學習主要是以互動合作(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為教學活動取向的,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

相關理論

文化歷史發展觀
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創立的一種個體心理發展理論。他從人類生產勞動的社會性和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的原理出發,認為個人的心理發展不僅以他個人的經驗為基礎,而且也以歷史的經驗——先輩的經驗和社會的經驗——他人的經驗為基礎。
維果斯基把兒童發展區分為自然路線和社會路線。
自然路線下的發展,主要是受生理規律和某些比較簡單眼射的學習原則所支配,這與皮亞傑所說的嬰兒期的感覺運動活動是相應的。
社會路線下的兒童發展,所遵循的是以交往為基礎的原則。
他認為,個體的高級心理機能,如有意注意、邏輯記憶、概念形成、意志發展以及個性和意識,全都是由社會性相互作用派生出來的,是在社會性相互作用中發現的模式、方法和結構的體現,是複製社會性相互作用。維果斯基強調言語的掌握在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並認為個體的高級心理機能是由言語調節的。個體通過言語接收和內化歷史經驗和社會經驗,進行思維和自我意識,計畫和控制自己的行為。
所以,他把言語看作是把個體心理發展由自然路線轉到社會路線的工具。列昂節夫繼承並發展了維果斯基的觀點。他認為“活動”是最根本的,兒童的心理起源於外部活動,是在與外部世界特別是與人的相互作用中發展的。而兒童心理發展,是外部活動逐步內化為內部的心理活動的過程。

目的

建構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尋求適合於高級學習的教學途徑。其中適合於高級學習的教學途徑之一就是隨機通達教學(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隨機通達教學”認為,對同一內容的學習要在不同時間多次進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經過改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別著眼於問題的不同側面。這種反覆絕非為鞏固知識技能而進行的簡單重複,因為在各次學習的情境中會有互不重合的地方,而這將使學習者對概念知識獲得新的理解。這種教學避免抽象地談概念的一般運用,而是把概念具體到一定的實例中,並與具體情境聯繫起來。每個概念的教學都要涵蓋充分的實例(變式),分別用於說明不同方面的含義,而且各實例都可能同時涉及到其它概念。在這種學習中,學習者可以形成對概念的多角度理解,並與具體情境聯繫起來,形成背景性經驗。這種教學有利於學習者針對具體情境建構用於指引問題解決的圖式。可以看出,這種思想與布魯納關於訓練多樣性的思想是一致的,是這種思想的深入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