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州軍校

延州軍校

寶元元年,党項圍延州七日,鄰於危者數矣。范侍郎雍為帥,憂形於色。有老軍校出,自言曰:“某邊人,遭圍城者數次,其勢有近於今日者。虜人不善攻,卒不能拔。今日萬萬無虞,某可以保任。若有不測,某甘斬首。”范嘉其言壯人心,亦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賞拔,言知兵善料敵者首稱之。或謂之曰:“汝敢肆妄言,萬一不驗,須伏法。”校笑曰:“君未之思也。若城果陷,何暇殺我邪!聊欲安眾心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延州軍校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夢溪筆談》
  • 作者:沈括
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注釋

1.侍郎:宋代官名。范雍:宋代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字伯純,曾於時道二年(公元1033年)知陝州,受鎮武軍節度使鎮守延州。
2.軍校:古代軍隊中任低級軍職的軍官。
3.數:很多。
4.拔:攻占。
5.虞:危險。
6.為:因此。
7.或:有人。

作品譯文

寶元元年,党項軍隊圍困延州七天,多次瀕於危急。侍郎范雍擔任延州主帥,憂慮萬分。有一個老軍校出來,自稱說:“我是邊地人,遭遇圍城多次,那時有和今天很相似的形勢。胡虜之人不善於攻城,最後攻占失敗。今日之事絕對沒有危險,我可以承擔責任。如果有不測之事,我甘願被斬首。”范雍讚賞他的話能激勵人心,也因此稍微安定。戰事平息後,這個軍校大受獎賞提拔,說他是知曉軍事善於預測敵情的首推人選。有人問他道:“你竟敢隨意亂說,萬一不應驗,你要伏法被斬的。”軍校笑著說:“你沒有想過這件事。倘若城果然被攻陷,哪有時間來殺我呢!我姑且用這些話安定人心而已。”

作品賞析

戰爭的勝負往往取決於軍心士氣,面臨強敵,尤其需要沉著鎮定,方能取勝。本則筆記記述的老軍校之事也證實了這一道理。這是發生在北宋中期延州戰役中的一個真實故事。當戰爭危急之際,軍心浮動,連主帥也憂形於色,這位老軍校卻挺身而出,斷言城不會被攻破,並甘願承擔城池陷落的處分。老軍校的話確實起到了安定軍心的作用。文章結尾,他卻以意想不到的話語道出了真情:“若城果陷,何暇殺我邪!聊欲安眾心耳。”原來他並非料事如神的人。這種類似喜劇的情節,令人讀之不禁掩卷而笑,同時又為他的膽略機智所折服。

作者簡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公元1031年(天聖九年),出生於一個下層官吏的家庭,家境並不富裕,沈括常自謂“出自寒門”。母徐氏,是蘇州吳縣人,知書達禮,諳通文墨;父沈周,為官清正,不主張嚴刑苛法,到泉州任職時,沈括隨往。
沈括的一生,可以概括為從政和科學研究兩個方面,茲舉其要點:公元1070(熙寧三年),參加了王安石變法,並且是改革派的中堅人物;公元1075(熙寧八年),出使遼國,“正駁斥遼國無理爭地要求,維護了宋室主權;繼而鎮守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武備,設防邊睡,有效地抵禦西夏。沈括一向重視興修水利、監製兵器、管理財政等,希望促進國家強盛。沈括在從政的同時,一生重視科學研究和科學發明的記載。所進行的科研,堪稱廣博,諸如觀測天象,繪製渾儀景表,補修《奉元歷》(類似今天的陽曆);在數學方面,創立“隙積術”和“會圓術”;在物理學方面,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早於歐洲400多年,對共振規律也有研究;在地質學方面,從岩石生物遺蹟中推論出沖積平原的形成,還提出石油的命名。此外,又鑽研藥用植物與醫術。沈括平生著述頗多,著名的傳世之作有《夢溪筆談》、《長興集》、《蘇沈良方》等。在《資治通鑑長編》中,尚有一部分他所撰寫的《乙卯入國奏請》、《入國別錄》等資政史料。
公元1082(元豐五年),因徐禧失陷永樂城,沈括連累受貶,居潤州,築夢溪園(今鎮江東郊),潛心著述,至紹聖元年復官爵,次年(1095)辭世,終年6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