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農民文化教育研究(1935-1948)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農民文化教育研究(1935-1948)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農民文化教育研究(1935-1948)》是201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鋼濤。

基本介紹

  • 書名: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農民文化教育研究(1935-1948)
  • 作者:賈鋼濤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
作者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賈鋼濤(1975-),男,湖北襄陽人。法學博士,現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專家,教育部項目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審專家。兼任陝西省陝甘寧革命根據地史研究會副會長,陝西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項,主持完成其他省部級課題8項,在研教育部等多項省部級課題。先後在《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黨史研究與教學》《毛澤東思想研究》《理論探索》《社會主義研究》《長白學刊》《湖北社會科學》《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黨政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獲得多項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學術專著3部,獲得多項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2015年入選陝西省人文英才計畫。

目錄

導 論
第一章 從邊緣到中心:農民文化教育“延安模式”的確立與張揚
第一節 從喚醒國民到動員民眾:大革命時期中共農民文化教育的濫觴
第二節 從激發民眾愛國意識到擁護蘇維埃:蘇區農民文化教育的興起
第三節 從“師俄”到“中國化”:農民文化教育“延安模式”的生成
第二章 歷史合力:農民文化教育“延安模式”的生成邏輯
第一節 改變文化荒漠的社會訴求
第二節 新民主主義文化觀的規約
第三節 農民與知識分子的有效互動
第三章 三位一體:農民文化教育的“延安模式”
第一節 識字掃盲與新文字改革
第二節 民智教化、移風易俗與改造二流子
第三節 大生產運動與培育革命化的農民
第四章 多輪驅動:農民文化教育“延安模式”的主要載體
第一節 《邊區民眾報》
第二節 新秧歌運動
第三節 邊區民教館
第四節 冬學
第五章 文化與政治相結合:農民文化教育“延安模式”的重要特質
第一節 民族化
第二節 科學化
第三節 大眾化
第四節 民主化
第六章 傳承創新:農民文化教育“延安模式”的重要價值
第一節 歷史價值:農民教育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第二節 現實價值:新時期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借鑑
結 語
參考文獻
後 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