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陵縣

廬陵縣

廬陵縣今即吉安縣。吉安位處江西中西部、贛江中游、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置廬陵縣,屬九江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廬陵縣
  • 時代:秦代
  • 類型:地名
  • 位置:吉安縣
歷史狀況,行政區劃,自然資源,人口,經濟,工業,農業,服務業,社會事業,醫療衛生,民政優撫,文化建設,基礎設施,交通,旅遊,名人,

歷史狀況

吉安縣古稱廬陵縣。《水經注》說它是因瀘水而得名。
先秦
夏、商時代(約前21世紀~前1046年),地域處揚州西境。周朝(前1046年~前221年),地屬吳、越、楚。
秦漢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始設廬陵縣,隸屬九江郡,縣治在今泰和縣西3里。高祖元年(前206年),秦亡,楚漢爭霸,英布為九江王,廬陵縣屬九江王國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潁陰灌嬰渡江平定楚地,分九江郡立豫章郡,領18縣,廬陵縣屬豫章郡。新始建國元年(9年),改豫章為九江郡,改廬陵為桓亭縣。建武元年(25年),桓亭縣復名廬陵。初平二年(191年),分豫章立廬陵郡,縣名高昌,屬廬陵郡。
魏晉
三國屬吳國領地。
晉太康元年(280年),司馬炎平吳,廬陵郡治遷石陽,縣屬沿舊。鹹康八年(342年),廬陵太守孔倫移廬陵治於今吉安市區,石陽縣隨徙。
南朝
梁天監元年(502年),武帝滅齊,高昌縣併入石陽縣,隸屬廬陵郡,郡縣同治所。
隋唐
開皇十年(590年),改廬陵郡為吉州,改石陽縣為廬陵縣。次年,撤銷吉陽(今吉水)、興平(今永豐)、陽豐(今永豐)三縣,併入廬陵縣,隸屬吉州。大業三年(607年),改吉州為廬陵郡,廬陵縣隸屬不變。
武德五年(622年),復置吉州,廬陵仍為附郭縣。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江南道分東、西二道,廬陵縣屬江南西道吉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吉州廬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廬陵郡為吉州,縣屬不變。
五代十國
吳天祐六年(909年),廬陵縣屬楊吳領地。
南唐保大八年(950年),析廬陵水東11鄉置吉水縣,廬陵縣仍為吉州附郭縣。
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廬陵的同水鄉與吉水的順化鄉互易(順化鄉即純化鄉)。
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忽必烈設立江西宣慰司,改吉州為吉州路,廬陵縣隸屬如故。
元貞元年(1295年),改吉州路為吉安路,吉安之名始於此,相傳意取“吉泰平安”之義,廬陵縣仍屬之。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元璋兵取江西,改吉安路為吉安府,廬陵縣屬吉安府。
洪武九年(1376年),改江西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廬陵縣屬江西布政使司湖西道吉安府。
崇禎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張獻忠克吉安,改吉安府為親安府,改廬陵縣為順民縣。次月,復稱吉安府廬陵縣。
清初沿明制,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湖西道廢,吉安府直屬省。
雍正九年(1731年),廬陵縣隸屬吉南贛道吉安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廬陵縣隸屬吉南贛寧道吉安府。
中華民國
元年(1912),廢府,撤道。民國三年(1914),改廬陵縣為吉安縣,設廬陵道於宜春,吉安縣屬江西省廬陵道。
十五年,廢廬陵道,吉安縣直屬江西省。
二十一年,江西省劃分13個行政區,吉安縣隸屬第九行政區。
二十四年,江西省縮編為8個行政區,吉安縣隸屬第三行政區。
三十一年,全省劃為9個行政區,吉安縣仍屬第三行政區。
1949年7月16日吉安縣解放。7月28日,奉令析吉安縣石陽鎮置吉安市,同屬吉安分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9月,吉安分區改為吉安專區
1958年11月,吉安縣併入吉安市,次年6月,縣、市仍分治。
1968年,吉安縣專區改名井岡山地區,吉安縣屬井岡山地區。
1979年改井岡山地區為吉安地區,吉安縣仍屬吉安地區,同年11月,縣治從吉安市五嶽觀遷至新縣城敦厚鎮。
1987年將興橋鄉、長塘鄉、樟山鄉劃歸吉安市。
1988年將盤田鄉火氣下村劃歸吉水縣阜田鎮。
2000年吉安地區改為吉安市,將值夏鎮、東固鎮、新圩鎮、富田鄉、文陂鄉、雲樓鄉劃歸吉安市青原區,曲瀨鄉劃歸吉安市吉州區

行政區劃

吉安縣轄12個鎮、7個鄉:敦厚鎮永陽鎮天河鎮橫江鎮固江鎮萬福鎮永和鎮桐坪鎮鳳凰鎮油田鎮敖城鎮北源鄉大沖鄉、里田鄉、梅塘鎮登龍鄉安塘鄉官田鄉指陽鄉。共有16個居委會、314個村委會。
  • 敦厚鎮:房山、文山、金家、泉塘、高塘、梨山、荊嶺等7個居委會,敦厚、禾埠、瑤池、瑤前、羅家、厚豐、馬甫、嵊山、竹山、金家、對門、烏石、南街、廖家、連山、店下、社前、蒼田、梨塘、下嶺等20個村委會。鎮政府駐高塘。
  • 永陽鎮:永陽居委會,下邊、樓南、蔣坊、涯湖、水滸、長湖、院背、新塘、鄧家、龍虎、荷蒲、東園、江南、成瓦、渡頭、高洲、車湖、趙家等18個村委會。
  • 天河鎮:天河居委會,毛田、常林、東坑、流芳、田家、天河、窯棚、白泥、橫林等9個村委會。
  • 橫江鎮:橫江居委會,壕瀠、凍丘、高隴、屋頭、范家、橫溪、彭家、老屋下、白沂、良梘、大洲、橫巷、富寺、南窗、仕洲等15個村委會。
  • 固江鎮:固江居委會,西源、小富、坊下、長水、東風、田西、松山、紅星、楓江、瑞溪、井溪、蘆西、沿江、賽塘、南湖、島潭、古巷等l7個村委會。
  • 萬福鎮:萬福居委會,萬福、大杏、逢塘、白竹、栗頭、官溪、永春、梅溪、梘下、谷塘、炯村、井頭、瑤江、梘口、麻陂、余家、塘東、留田、雅池、許家、淨坑、麻塘、圳上、老岡、嶺頭、地前、鶴洲等27個村委會。
  • 永和鎮:永和居委會,永和、永安、小湖、張巷、五星、下村、嶺上、行山、彭家塘、超果、南山、龍山、白沙、尚書、林洲、西坑、錦源、習家、南安、窯背、周家等21個村委會。
  • 桐坪鎮:桐坪居委會,桐坪、黃山、下田、大栗、楊山、山頭、林源、下陳家、臻源、金竹、花溪、什香、楓岡、都塘、栗背、社上、倉邊、福田、河山、張家、上溪、樟坑、合田、黃塘等24個村委會。
  • 鳳凰鎮:鳳凰居委會,鳳凰、猴家、車頭、康家、龍陂、屋場、土洲、倉下、曲塘、石塘、九龍、錢塘、村前、曾家坊等14個村委會。
  • 油田鎮:油田、大廟前、鹽田、大園、河源、樓下、屯山、路西、七里、板陂、龍洲、大江下、院山、橋邊、安下、青觀、福塘、丁田、花橋、芳頭、隍北、江前、松江等23個村委會。
  • 敖城鎮:敖城居委會,芳徑、版塘、毓芳、茶園、乾上、曠家、消洲、大村、功閣、瀘富、高車、禮溪、夏徑、流江、禾水、湖陂、上山、雙江等18個村委會。
  • 北源鄉:郭家店、北源、樹院、漁塘、下里家、峨田、義豐、亭前、半江、官塘、合和、下院、南坑、南源、壕源、瓜塘等16個村委會。鄉政府駐郭家店。
  • 大沖鄉:草結橋、下沔、性田、鶴江、大沖、大沙、森塘、東汶、凍頭、前村、新溪、鋪下等12個村委會。鄉政府駐草結橋。
  • 浬田鄉:浬田、塘下、仙峰、上湖、高陂、高峰、橋東、歷山、沂塘、井岡、清水、濯田、石南橋等13個村委會。
  • 梅塘鎮:栗塘、舊居、斂溪、前岸、膽源、同睦、東門、謝坊、梅塘、西湖、靈源、琶塘、醪村、固源、村背、小灌、中板、河源、土坊、裴家等20個村委會。鄉政府駐粟塘街。
  • 登龍鄉:龍岡、棟頭、清江、巷口、廟前、塘邊、郭家、牡塘、田心、泮塘、泗塘、高源、黃陂、朗石、青山等15個村委會。鄉政府駐龍岡。
  • 安塘鄉:竹垣、淡江、廣化、薴陂、安塘、早橋、赤陂、答橋、顏家、水西等10個村委會。鄉政府駐竹垣。
  • 官田鄉:官田、觀中、梅花、同完、林下、英村、夏派、田南、平田、湖霞等10個村委會。
  • 指陽鄉:新橋、湖仙、介富、水北、袁家、金田、長豐、老居、石坑、顧禮、蒼前、石下、瀨源等13個村委會。鄉政府駐火門嶺。

自然資源

境內河系發達,禾水、瀘水、桐江等是贛江的一、二級支流,水量充沛,可開發利用的相應年發電量近2.2億度。吉安縣生物種類達500餘種,縣內大量種養的濕地松(71萬畝)、吉固芷、車前籽、吉安黃牛等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較高的商品價值。吉安縣已探明的礦產資源達30餘種,具有潛力開發利用價值的有煙煤、無煙煤、磁鐵、錳、鋁鈦、鉛、銅、白泥、焦寶石、石灰石、高嶺土、瓷土、水晶、油頁岩及地熱等。

人口

2012年年末吉安縣戶籍人口為48755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99694人,占總人口的20.45%。吉安縣男性人口257167人,占總人口52.75%;女性人口為230386人,占總人口47.25%。人口總量操持低速增長。
人口計生率為75.3%,比上年降低了8.9個百分點。吉安縣人口出生率14.6‰,人口死亡率7.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97‰,比2011年提高了0.68個千分點,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63,性別比逐年下降。[2]

經濟

吉安縣城處於吉泰走廊中心,是大吉安“一城三片、兩江三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家級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互為依託,基本形成了以“一個機場(井岡山機場距縣城20公里)、一條水道(贛江航道)、兩條鐵路(京九、吉衡)、四條高速(大廣、武吉、泰井、吉蓮)”為構架的輻射珠三角、長三角、海峽西岸經濟區的6—8小時經濟圈。[3]
2012年,生產總值突破100億元,達106億元,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0億元,達113.65億元,增長2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00億元,達219.6億元,增長30%;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突破100億元,達109億元,增長21%。財政總收入邁上17億元台階,達17.02億元,增長22.27%,實現三年翻番,列全省第19位,地方財政收入12.3億元,增長48%;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邁上40億元台階,達44億元,增長24%;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邁上25億元台階,達25.4億元,增長18%;農民人均純收入6811元,增長8.98%。[4]
2012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60094萬元,增長13.6%,總量和增幅居全市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4475萬元,增長5%;第二產業增加值587827萬元,增長18%;第三產業增加值257792萬元,增長11.3%。全年人均生產總值達22403元,比上年增加2636元。三次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21.4:54.4:24.2調整為20.2:55.5:24.3,二產、三產比重分別比去提高1.1和0.1個百分點,一產比2011年降低1.2個百分點。
吉安縣財政總收入達17.02億元,比上年增加3.1億元,增長22.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3億元,增長48%,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總量繼續保持全市第一,列全省第19位。全年稅收收入完成11.8億元,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為69.6%。
2012年物價漲幅有所趨緩,但部分農產品價格始終處於高位運行,通脹管理壓力不斷加大。居民消費價格一季度同比上漲3.4%,上半年上漲3.3%,前三季度上漲2.7%,全年平均上漲2.6%。八大類中,全年菜類食品類價格漲幅居首位,漲幅達到 17.3%,其次為水產品,漲幅達到14.8%。[2]

工業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7戶,新增13戶,增加值51.9億元,增長30%。引進內資24億元,增長17.6%;利用外資5800萬美元,增長10.4%,其中現匯進資2879萬美元;外貿出口2.83億美元。投入4.31億元加快園區建設,鳳凰園區已形成“兩橫三縱”路格線局。西區1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及綜合服務配套中心投入使用。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0.8億元,增加值41.8億元,上交稅收8.3億元,分別增長30%、18.3%、38.3%,從業人員達2.8萬人,成為首批省級重點工業園區。[4]
轄區內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211.4億元,增加值52.2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1%和18.6%。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9.3%,比上年提高了0.1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206.86億元,增加值51.8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9.2%和18.3%。
2012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戶,總量達到78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9.6億元、利潤15.9億元、利稅25.5億元,分別增長28.4%、12.1%和18.6%。工業用電量3.08億度,增長9.5%。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391.02%。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一次能源生產總量48.6萬噸原煤,同比增長1.14%;啤酒76879.5千升,同比降低3.50%,哇哈哈軟飲料111581噸,同比增長88.07%,混合飼料64326噸,同比增長15.32%;水泥30.52萬噸,同比增長6.14%;鐵精粉129.61萬噸,同比增長11.19%。
園區基礎設施投入4.3億元,新建標準廠房18.2萬平方米,年末園區從業人數達28543人,新增就業人數2186人;園區實現工業增加值41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90億元、上繳稅金8.3億元,分別增長18.29%、30%和38.25%。
2012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65688萬元,比上年增長37.9 %。吉安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 1428.6萬元,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435萬元。[2]

農業

2012年,糧食總播面115.3萬畝,總產達45.4萬噸,連續九年增產。四大傳統產業持續壯大,橫江葡萄新增設施栽培5000畝,總面積達3.8萬畝,成功舉辦第九屆橫江葡萄節,出籠肉雞3500萬羽,出欄生豬70萬頭、肉牛12.1萬頭;五大新興產業生機勃勃,新增井岡蜜柚8495畝、高產油茶8200畝、花卉苗木3210畝、綠色蔬菜3000畝、楠木4595畝。新增省、市級企業5家。設立1個縣級、19個鄉鎮農村土地流轉服務機構,土地流轉新增8.4萬畝,其中規模以上農業土地流轉2萬畝。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1家。[4]
2012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23069萬元,增長 7.3%,其中種植業產值129576萬元,增長10.0%;林業產值22405萬元,增長12.3%;牧業產值150484萬元,增長4.3%;漁業產值18688 萬元,增長7.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916萬元,增長10.4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77236公頃,比上年增加1478公頃;糧食總產量45.6萬噸,比上年增長3.8%。油料種植面積22711公頃,產量達2.3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
2012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積達2573公頃,有林地造林733公頃,更新造林115公頃。吉安縣森林覆蓋率達62.2%。全年肉類總產量101803噸,增長7.9%,生豬出欄 624380頭,增長4.0%,年末生豬存欄390385頭,增長4.3 %;出售和自宰肉用牛87000 頭,增長2.3 %;年末牛存欄 115910 頭,增長4.5%;出籠家禽 285885 百羽,減少0.5%,年末家禽存欄 93120 百羽,增長9.8%;水產品產量19121噸,增長5.3 %。[2]

服務業

2012年,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09.92億元,比年初增加20.2億元,增長22.5%。其中:居民個人儲蓄存款餘額78.2億元,比年初增加16.23億元,增長26.2%;單位存款餘額31.49億元,比年初增加4.1億元,增長15.0%;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餘額16526元,增長28.5%。貸款規模繼續擴大,年末貸款金額為43.1億元,比上年增加8.37億元,增長24.1%。
主要財產保險累計保費收入3830.91萬元,比上年增加610.16,增長18.9%,其中車險2292.36萬元,增長19.9%,非車險693.93萬元,增長13.6%,農業保險844.63萬元,增長20.9%。累計賠付支出1669.27萬元,比上年增長11.4%。主要人壽保險保費收入7268萬元,比上年減少17.8%,賠款支出136萬元,賠付人數達2400多人次。[2]

社會事業

縣城建有6個公園,一千米以內有一個公園、五百米以內有一個休閒園林,吉安縣森林覆蓋率達到63.2%,是全國造林百佳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和全國園林縣城。[3]

醫療衛生

2012年,吉安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05個,其中醫院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98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個。吉安縣有衛生技術人員125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66人,註冊護士477人。共有床位數1115張,其中醫院520張,鄉鎮衛生院535張,婦幼保健院60張。截止年末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35.33萬人,參合率98.31%,比上年度提高0.1個百分點。全年共報銷醫藥費9366.57萬元,其中住院報銷8782.76萬元,政策補償比75.17%,一次性報賬率達98.4%,統籌基金使用率95.6%;紮實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項目,累計為居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30.55萬份,電子建檔率69.5%;規範管理65歲以上老年人2.6萬人、0-6歲兒童3.15萬人、孕產婦0.52萬人、高血壓病人2.19萬人、2型糖尿病人0.70萬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0.12萬人。[2]

民政優撫

2012年,投入4.74億元,全面完成省、市下達的民生工程任務。發放小額貸款1.08億元,新增城鎮就業1.0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1.39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4.54萬人,城鎮居民
基本醫療保險參保8.35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24.6萬人,參保率97.3%,參加新農合農民35.3萬人,參合率98.3%,一次性報帳率98.4%;免費救治尿毒症、先天性心臟病、白血病及白內障患者649名;發放城鄉低保金4111萬元、醫療救助金1581萬元;移民搬遷2107人,天河浪棟等扶貧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建成廉租房、公租房1356套,城市、國有林場棚戶區改造564套,農村危房改造1032戶;落實農機購置補貼1220萬元。[4]
2012年年末吉安縣全社會從業人員22.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就業人員10.3萬人,第二產業就業人員8.5萬人,第三產業就業人員4.1萬人。城鎮就業人員102890人,新增19239人,下崗再就業586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2087人,登記失業率為1.99%。截止2012年底,吉安縣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19050人,比上年末增加450人,其中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人數為 213人,比上年末增加28 人。
吉安縣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14958人,年平均工資為36528元。增長2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9元,增長15.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960元,增長23.87%。
全年縣財政安排民生工程配套資金1025萬元,發放民生資金1971.56萬元。發放城鄉低保金5097.77萬元,城鄉醫療救助金1678.11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34105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83498人,工傷保險參保37512人,生育保險參保26805人。全年108個貧困村規劃項目393個,總投資3254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1080萬元,已完成381個,占項目總數的96.9%,在建項目12個。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032戶,危房維修202戶,興建廉租住房700套。[2]

文化建設

2012年新建改建校舍6.3萬平方米;敦厚鎮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兩基工作先進
單位”;高考二本以上上線916人,高中教育承載力顯著提高;發放1173名邊遠山區教師津貼181萬元,125名教師享受職稱地方獎勵。文化體制改革順利完成,舉辦了首屆中國吉州窯文化研討會和第二屆藝術節,開展農村民眾文化活動156場,送戲下鄉107場,送電影下鄉4608場,建設農家書屋43家。[4]
2012年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全年共演出178場次,文化館(站)20個,公共圖書館1個,廣播站19個,廣播人口覆蓋率90.3%,電視轉播台1座,全面完成縣城有線電視數位化平移,有線電視節目108套,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4.1%。
吉安縣共有教育單位數272所,其中高中4所,普通國中20所,國小137所,幼兒教育100所,特殊學校1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5671人,教職工1903人;國小在校學生37603人,教職工1800人。2012年高考吉安縣二本以上上線1141人,增長13.1%,一本以上上線490人。[2]

基礎設施

2012年,完成10座小(1)型、22座小(2)型水庫除險加固和官田、敖城等4個集中供水主體工程;建設高標準農田2.55萬畝;新修通村水泥路103.9公里。[4]

交通

縣城至吉安市12公 里;至南昌225.6公里;南至贛州218公里;東距京九鐵路3.5公里,距永和贛江航運碼頭8公里;西至井岡山119公里。[5]

旅遊

橫江鎮公塘村位於吉安縣橫江鎮西北角,距吉永公路、吉井鐵路、贛粵高速公路出入口約1公里,是江西省AAAA級鄉村旅遊點。[6]
吉州窯景區位於贛江中游西岸的吉安縣永和鎮,距吉安縣城13公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級旅遊景區。[7]
廬陵生態公園是吉安縣最有特色的主題公園之一,位於縣城富川路以東,贛江大道以北,東昌路以南,2009年1月正式開園,是國家AA級旅遊景區。[8]
文天祥紀念館,1984年動工興建,1992年元月九日正式對外開放。館內陳列了文天祥生平事跡、遺物、手跡、著作、碑刻等。該館占地面積120餘畝,館內建築採取中軸對稱的宮殿式布局,由南而北,漸次升高,構成一組仿古建築群,主體建築為正氣堂。[9]
天祥公園,2011年5月21日建成開放,占地800餘畝。[10]
將軍公園占地面積80畝,2007年8月1日對外開放。主要內容為主題雕塑、將軍塑像園、浮雕牆、碑林和革命英雄紀念碑等。[11]
娑羅山森林公園地處吉安縣城南部,距吉安縣縣城5公里,經105國道可達,面積5.4平方千米,是山嶽型的自然風景旅遊區,省級森林公園。[12]
資國禪寺,國家AA級旅遊景區,位於吉安縣梅塘鎮龍鬚山麓,為禪宗聖地青原山的重要道場之一,是香客雲集的宗教旅遊勝地。始建於唐,初名長興寺,唐太和2年(828年)改為長興禪院,宋真宗大中祥符2年(1009年)改稱資國寺,幾經興衰,唐、宋、明、清均曾重修。
寺院座西北面東南,依次為山門、功德池、鐘鼓樓、大雄寶殿,殿內大佛高約6米,為江西第一大坐像銅佛。2000年重修了雄偉氣派的山門及圍牆,2002年重建了氣勢恢宏的大雄寶殿和如來佛(銅像)十八羅漢安厝。此後,又修復了清光緒年間的地藏殿,建成了天王殿、大悲樓、滴水觀音、兜率閣、千手千眼觀音殿、天冠彌勒閣等建築。[13]

名人

由唐至清,“進士六百,一對榜眼,兩名探花,五位狀元,均謂鼎甲”,且“宰輔有七”,湧現了民族英雄文天祥、三朝重臣周必大、著名詩人劉辰翁等一大批彪炳史冊的仁人志士。[3]
在革命戰爭年代,吉安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贛西南革命鬥爭的中心,被譽為“贛水那邊紅一角”。這裡奔涌過“十萬工農下吉安”的鋼鐵長流,走出了余秋里肖望東等46位共和國開國將軍和曾山等180多位地師級以上老紅軍,有名有姓的烈士達10049人,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犧牲,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將軍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