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陵古碑錄

廬陵古碑錄

《廬陵古碑錄》主要內容:歷史上產生了歐陽修、胡銓、楊萬里、曾安止、楊邦父、羅泌、周必大、文天祥、鄧光薦、劉辰翁、楊士奇、解縉、羅洪先、鄒守益、郭子章、彭時、彭華、劉繹等大批歷史文化名人。這些歷史文化名人的足跡遍布廬陵,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歷史晝卷,譜寫了絢爛奪目的廬陵文化。

基本介紹

  • 書名:廬陵古碑錄
  • 出版社:江西出版集團,江西人民出版社
  • 頁數:433頁
  • 開本:32
  • 品牌:江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高立人
  •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0036739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廬陵古碑錄》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高立人,男,1953年1月出生.江西省吉安市人。吉安市博物館館長,副研究館員。1997、1998年連獲國家“鄭振鐸、王冶秋文物保護個人獎”。主要從事地方史、廬陵文化、吉州窯、抗戰文化等課題研究。撰寫編輯了《吉安地區古書院》《白鷺洲書院》、《千古釣源村》、《曲瀨古村》等書,發表了《吉安傳統交通輿商貿》、《吉安地區古書院》、《民間自然寫意的吉州窯》、《先有永和鎮.再有景德鎮》、《宋碑出土,揭示廬陵科舉奇蹟》、《吉安仍有大量歐陽修後裔聚居——釣源明碑證實》等論文。1997年參與編撰《江西抗戰文化史料彙編》,任編委。2001年由上海文匯出版社出版專著《中國名窯大系,吉州永和窯》。2004年輿國家博物館合作.舉辦大型展覽《吉州窯》,出版大型畫冊《吉州窯》,任展覽策劃和總撰稿

圖書目錄

引言
編錄說明
吉州區
市博物館
宋故廬陵鄧君墓志銘
宋故葛孝子母胡夫人墓誌
宋故胡氏夫人地券
宋故將仕郎葛公仲吉墓志銘
宋故葛公主簿地券
宋故左丞相少傅贈太師益國周公墓誌
宋少傅大觀文益國公贈太師地券
先考蒲窗彭公宣義地券
先君蘭畹居士壙志
明故劉公敕甫之墓誌
明故周母延四孺人歐陽氏墓
明故劉母羅氏孺人墓志銘
明故東隅劉君墓志銘
明故方洲蕭先生墓志銘
明故張母孫氏孺人墓志銘
明故劉君鷺原墓志銘
明張母歐陽氏大孺人墓志銘
重修文丞相祠碑記
和林平園新修文山祠韻
皇清誥授奉直大夫顯考李公諱本傳墓銘
廬陵彭家屏氏族碑
廬陵縣告示碑
小酉山房碑
吉安府正堂曾為嚴禁事
族規
新建南華宮落成碑記
重建螺山文信國公祠碑記
建築中山碼頭碑記
白鷺洲書院
汪太守館例十二條
羅太守館規十三條
重修白鷺洲書院碑記
興橋鎮釣源村
宋故歐陽文叟墓志銘
明故歐陽昭瑞府君墓志銘
明故石峰歐陽君墓志銘
重建篤祜堂樂輸名目
重建三達堂樂輸名目
晝錦堂記
叄建存禮堂記
四修惇敘堂釣源始祖弘公祠堂記
永垂不朽碑
興橋鎮丁塘村
廬陵橫溪因果院記
[因果寺鐵鐘銘文](附)
……
青原區
吉安縣
泰和縣
安福縣
吉水縣
永豐縣
峽江縣
新幹縣
永新縣
萬安縣
遂川縣

文摘

吉州區
吉安市博物館
宋故廬陵鄧君墓志銘
宋故廬陵鄧君墓志銘朝奉郎尚書職、員外郎通判穎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事、騎都尉、賜緋魚袋李鑒
撰朝奉郎守、尚書屯田郎中、知永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事兼提舉訓練、上騎都尉、賜緋魚袋借紫項衛書
朝奉郎、尚書屯田郎中、通判吉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事、上騎都尉、賜緋魚袋劉景口篆
元豐元年秋,八月己酉,南陽鄧君以疾終於寢。凡州間裏巷,無親疏遠近,皆相顧惻怛,繼踵匍匐,哭於其側,哀慟不已,[凡]能去者不可勝數。蓋善人云亡,眾所共惜。非夫有以感服人心者,能至是耶?
君諱守惠,字和之。其先,漢大司徒。後光武有天下,禹累封高密侯,派系綿邈。流及唐末,君之遠祖守宜春郡,卒於官。其子士曹自廬州以喪歸,不離,止於廬陵,遂世其家焉。曾祖文粲,治身尤長厚,博採術數,能推測人閒福禍,常自謂:“吾之後,當有顯榮者。”祖□□孝悌,撫仲季以友愛。一有難事,樂然以身自當,世人多之。父德清,醇厚自將,善謀\生事,尤喜濟利於物。然皆隱耀□□。
君幼有淑性,雖兒曹相從,聚為嬉戲,蚤有奇節,見器於識者。不喜佗習,卒能自養,以至完就。有異姓兄者,蠢不曉事理,屢欲戕害。君和顏,開諭以成敗自然之理,且分與厚薄一出於天,非人私智可奪而有也。遂警悟,無復有意。母偶染疾,君禱\於神祠,且卜之,其兆非吉,遂氣逼僵仆。道士曾志靜急扶救而言曰:“君孝愛,必能動神。”再占之,吉,母疾漸愈。

序言

吉安古稱廬陵、吉州。秦統一中國,分三十六郡而治,廬陵縣列九江郡。三國時升縣為郡,隋至宋代改稱吉州,元代稱吉安路,明、清兩朝稱吉安府,現為設區市,轄吉州、青原兩區。歷史上的廬陵郡、吉州、吉安府版圖範圍變化不大,輿現設區市基本一致。
千百年來,廬陵一直是江西中部重鎮,素有“江南望郡”、“金廬陵”、“文章節義之邦”、“理學之邦”的美譽,流傳著“隔河兩宰相,五里一狀元,一門五進士,十里九布政,九里十知州”的民謠;歷史上產生了歐陽修、胡銓、楊萬里、曾安止、楊邦父、羅泌、周必大、文天祥、鄧光薦、劉辰翁、楊士奇、解縉、羅洪先、鄒守益、郭子章、彭時、彭華、劉繹等大批歷史文化名人。從唐朝開科取士以來,先後湧現了近3000位進士(全國之冠),18位狀元(僅次於蘇州),16位榜眼,14位探花。明朝一代,有進士993位,有“無廬陵不成衙門”之說。此外,禪宗七祖行思在青原山開闢道場,武功山、玉笥山、南山清水岩為道教聖地,儒釋道三味濡沫,千年相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憑藉位於我國南北黃金水運的大動脈贛江之濱的地理位置,顏真卿、杜審言、程顥、程頤、黃庭堅、蘇東坡、辛棄疾、江萬里、王陽明、施閏章等大批文化名人,或綰銅章而為官講學,或挾東箭而遊歷廬陵。這些歷史文化名人的足跡遍布廬陵,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歷史晝卷,譜寫了絢爛奪目的廬陵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