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鬱金

廣鬱金

廣鬱金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溫鬱金、薑黃、廣西莪術或蓬莪術 的塊根,是一種藥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廣鬱金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姜科
  • 出處:藥性論
來源,性味歸經,功效,套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參考資料,

來源

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溫鬱金Curcuma wenyujinY.H. Chen et C. Ling、薑黃C. longa?L.、廣西莪術C. kwangsiensisS.G. Lee et C.F. Liang 或蓬莪術C. phaeocaulisVal. 的塊根。商品藥材分別稱為白絲鬱金、黃絲鬱金、桂鬱金和綠絲鬱金。溫鬱金主產於浙江、四川;薑黃主產於四川、福建;廣西莪術主產於廣西;蓬莪術主產於四川、廣東、福建等地。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乾燥,切片或打碎,生用或醋制用。
廣鬱金草本廣鬱金草本

性味歸經

辛、苦,寒。歸肝、膽、心經。

功效

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利膽退黃。

套用

1.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脅肋疼痛及月經失調、經閉等。本品辛能行散,既能活血止痛,又能行氣解郁,故亦稱其為“血分之氣藥”;因其性偏寒涼,尤宜於血瘀氣滯而有鬱熱之證。偏血瘀者,常與丹參、延胡索等活血藥同用;偏氣滯者,常與柴胡香附、木香等行氣藥同用。如治氣血郁滯之痛經,其常與當歸白芍、香附等疏肝活血止痛之品同用;治脅下症塊,亦常與莪術鱉甲等消症軟堅藥同用。
2.用於痰熱蒙閉心竅之證。本品辛散苦泄,能涼血清心、清降痰火以開竅;其芳香解郁,宣化痰濁以醒神,臨床常以之與石菖蒲、竹瀝、梔子等清心除濕化痰開竅之品配伍,主治濕溫病濕濁蒙閉清竅而致的神志不清者。對痰阻心竅而致癲癇者,可配白礬、牛黃、膽南星等 以加強化痰開竅之力。 3.用於濕熱黃疸。本品性寒入肝膽經,既能清肝利膽退黃,又疏肝行氣、活血止痛,可與茵陳蒿、金錢草、梔子等清熱利濕退黃藥同用。若濕熱煎熬成石之膽石症,亦可與前述金錢草等利膽排石之品合用。
4.用於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及婦女倒經等病證。本品入肝經血分而能涼血,味苦辛能降泄順氣,可因其涼血降氣而達止血之效,因其並非止血之品,宜與涼血止血之品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

5~12g;研末服,2~5g。排結石劑量可稍大。臨床生用居多,經醋制後,疏肝止痛作用增強。

使用注意

陰虛失血及無氣滯血瘀者忌服,孕婦慎服。
《本草綱目》: “治血氣心腹痛,產後敗血衝心欲死,失心癲狂。”
《本草經疏》: “鬱金,本入血份之氣藥,其治以上諸血症者,正謂血之上行,皆屬於內熱火炎,此藥能降氣,氣降┅┅則血不妄行。”
《本草備要》: “行氣,解郁,泄血,破瘀。涼心熱,解肝鬱,治婦人經脈逆行。”

參考資料

1.薑黃、鬱金及廣西莪術的塊根均含揮髮油,其揮髮油中的主成分有桉葉素、松油烯、薑黃酮等30餘種成分,另含薑黃素、多糖等成分。鬱金有減輕高脂血症的作用,可促進膽汁的分泌和排泄,抑制在膽囊中的多種微生物;有鎮痛作用,薑黃素對肝臟有保護作用;能明顯擴張鼠腸系膜微血管和動靜脈,鬱金煎劑有增加胃酸分泌及十二指腸液分泌的作用,溫鬱金對未孕或早孕小鼠和家兔離體子宮有明顯興奮作用;本品並有解痙、抗過敏、抗氧化、降血脂、抗菌、抗炎等作用。
2.宋代之前,諸本草無“丁香畏鬱金”之說,至金元時期,“十九畏”中始有記載,其後的本草著作如《藥鑒》、《本草綱目》等均遵此說。但丁香與鬱金,前者溫中開胃止嘔,後者活血行氣止痛,對某些病證,或當配用,古方也有同用者。如《春腳集·卷三》之十香返魂丹。今亦未見兩藥合用出現不良反應的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也未將兩藥列為配伍禁忌。故“丁香莫與鬱金見”之說似可否定。
3.鬱金有川鬱金、廣鬱金,但其名稱與產地並不相符。廣鬱金(黃絲鬱金)主產四川,川鬱金(黑鬱金)主產浙江溫州(瑞安縣),故又名溫鬱金,兩者功用相似。藥材以廣鬱金較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