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靈大尾羊(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廣靈大尾羊(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廣靈大尾羊,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廣靈大尾羊”歷史悠久,據傳在漢朝時期,從蒙古引入,在農民民眾的精心飼養管理和選育,長期閉鎖繁育形成了具有生長發育快,育肥效果好,產肉力高,肉質鮮嫩,皮毛品質好,被毛呈毛股結構,乾死毛極少,耐粗飼,抗寒性能強,適應大陸性半乾燥季風氣候的地方優良品種。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廣靈大尾羊”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靈大尾羊
  • 產地名稱: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
  • 品質特點:肉營養豐富,肉質鮮嫩,高蛋白質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 第2277號
  • 批准日期:2015年7月22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特徵,內在品質特性,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廣靈大尾羊頭中等大小,耳略下垂,公羊有角,母羊無角,頸細而圓,體型呈長方形,四肢強健有力。脂尾呈方圓形,寬度略大於長度,多數有小尾尖向上翹起;成年公羊尾長21.84厘米,尾寬22.44厘米,尾厚7.93厘米,成年母羊上述指標相應為18.69厘米。毛色純白,雜色者很少 。
廣靈大尾羊

內在品質特性

廣靈大尾羊有著瘦肉多、脂肪少的特點,它的內含成分為:每100克羊肉含水分65~78克;含蛋白質≥18.0克;含脂肪2~4克;含不飽和脂肪酸(以脂肪計)≥40克;含磷≥145毫克;含鉀≥200毫克;含鈉≤70毫克;含鐵≥1毫克;含鋅≥2毫克;含能量≥350千焦。
廣靈大尾羊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廣靈大尾羊生長在地處雁北高寒地區的廣靈縣,土壤類型以礫石、沙土、壤土、粘土為主,土壤pH值7.2~7.8之間。有機質32.4毫克/千克,鹼解氮210.2毫克/千克,有效磷126.2毫克/千克,速效鉀568毫克/千克,這種土質有機質養分較高,加之縣域內沒有工業污染,為優質豆類、黍子、穀子、莜麥、山藥、苜蓿、胡麻等小雜糧最佳生產區域。這幾種植物是大尾羊的優質飼料和飼草。
廣靈大尾羊

水文情況

廣靈縣域內壺流河、枕頭河水庫、下河灣水庫、水神堂交匯於縣城東和縣城南,水資源極為豐富。主要澆灌宜興、加斗、蕉山和壺泉四個大鄉鎮74個大村,枕頭河水庫,下河灣水庫和水神堂水體質量達到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富含多種礦物質。山清水秀、碧水藍天,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很適宜豆類、莜麥、玉米、黍子、穀子、山藥、苜蓿、葫麻產品生長,為飼養廣靈大尾羊提供了優質的草料。
廣靈大尾羊

氣候情況

廣靈縣屬高寒地帶,春季少雨多風,夏季炎熱,最高氣溫達到34℃,降水集中在公曆6~9月間,秋季多是晴朗涼爽天氣,冬季寒冷乾燥,四季分明,無霜期差異較大,中部、東北部、東南部的平川為160天左右,西部山區為130天左右。全縣年平均氣溫9度,全年日照時數在2800~3100小時之間,年平均降水415毫米,與豆類、黍子、葫麻等小雜糧生長期吻合,適合飼養廣靈大尾羊。

歷史淵源

廣靈大尾羊歷史悠久,據傳在漢朝時期,從蒙古引入,由於時代的變遷,經濟貿易的相互來往,人們將終年以放牧為主的蒙古羊,由草原區引入農區,當地人民民眾從漢朝時開始,起名為大尾羊。
1968年,先後聘請山西農學院畜牧專家許金友,省牧校校長於大甲等教授和畜禽品種編委的同志鑑定。認為廣靈大尾羊是山西省綿羊的一個優良品種。
1983年7月將廣靈大尾羊載入《山西省家畜家禽品種志》一書。
30多年來,在飼養數量、分布區域、生產性能、飼養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明顯變化。

生產情況

2010年底,廣靈縣存欄羊20.1萬隻。其中大尾羊占到12.3萬隻,山羊、奶山羊7.8萬隻。

產品榮譽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廣靈大尾羊”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廣靈縣所轄南村、壺泉、加斗、作疃、宜興、蕉山、斗泉、梁莊、望狐等9個鄉鎮180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3°51′~114°24′,北緯39°51′~39°55′。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5-02-1665
安全要求
廣靈大尾羊所飼餵的草料,飲用水,要求無毒無污染,看病、防疫、打針、灌藥的獸醫要有資質證明,嚴禁雇用無任何證照的獸醫行醫。在屠宰前15天,嚴禁打針、灌藥和飼餵不安全的草料和飲用水。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產地要求:全縣所有飼養大尾羊的公司、場、合作社和小區場所的基地選擇,應遠離城區、工業污染區和生活垃圾場的地方,所飼養的大尾羊90%以上海拔在1200~1800米之間。環境質量:要選擇空氣清新、水質純淨,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的地區。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幼羔選擇主要是齒齊、口圓、頭大、腿粗、尾圓、毛色雪白、軀幹長的留為種用,其餘的作為肉用。特定要求:二年生公種羊體高65厘米以上作為種用,65厘米以下基本上作為肉用,母羊體高60厘米以上留作種用繁殖,60厘米以下及橫雜毛色的作為肉用。
3、生產過程管理:從配種、胚胎到幼羔,生長為成羊(二春),完成它的生長發育期,按照生長發育的優劣,留為種用或肉用規律,一般分為6個時期。
3.1、胚胎期:母羊懷胎180多天才能產羔,要加強護理,增加營養。養好妊娠母羊,保證胎兒正常發育。由於先天發育的良好,才能為生後發育奠定基礎,胎兒的營養由母體獲得。因此,必須加強妊娠母羊的飼養,特別是妊娠最後1—2個月。所以養好妊娠母羊對胎兒及生後的良好發育都有著雙重的意義。
3.2、幼羔期:幼羔出生後在兩小時內應儘早吃好初乳,產後3天以內的初乳營養豐富,含有抗體和較多無機鹽類,可增強羊羔的免疫力和胎糞的排出。在吃飽營養豐富的母乳的基礎上,從1-2月齡時開始餵精料,每天50—100克,兩個月後逐步增加到200克,斷奶時達到400—500克,1—6月齡以內,幼羔的生長強度,體長、胸圍的增長值都超過10厘米,為生後生長強度最快時期。另外,還要補充食鹽、骨粉5—10克,飼草任其採食。
3.3、兩歲期:兩歲羔羊體長相對生長發育速度加快,體長可占成年的93.7%,此時體高和管圍分別占成年羊的96%和97%,只有胸圍占成年的89%。精料(豆類、玉米、麩皮、麻參、骨粉)每日可餵0.5—0.75公斤左右。
3.4、3歲期:3歲時羊的胸圍生長速度增快,胸圍占成年羊的94.8%,而這時體高、體長和管圍分別占成年羊的99.3%,99%和98.5%。3歲時羊的體尺接近成年羊體尺,體格基本定型,胸圍和體重以後有小的增長,性機能已完全成熟,可以投入配種繁殖。精料與兩歲羔基本相同,每隻母羊在飼養、管理好的情況下,應產羔12—15隻。
3.5、產品屠宰及產後處理規定:育肥羊屠宰應在兩歲至十歲之間,通過短期育肥,屠宰後應胴體修整、劈半、水沖、檢驗和加蓋衛生檢疫章等工序,要及時冷凍。冷凍溫度應在-5℃以下。
3.5.1、經檢驗合格進入待宰間,由專人負責時間登記,停止餵食12小時以上實施屠宰。待宰間騰空後由專人進行消毒,登記人員做好靜養待宰記錄,接月裝訂成冊保存2年以上。
3.5.2、屠宰技術人員及肉品檢驗人員持證著裝上崗,屠宰車間實行封閉運作。麻電操作人員穿戴合格的絕緣靴,絕緣手套。禁止在屠宰加工車間進行急宰。屠宰操作程式是:麻電致昏——刺殺放血——披皮——開膛——淨腔——劈半(鋸半——沖洗整修——整理副產品。肉品酮體乾淨漂亮,內臟、肚、腸清潔乾淨,其它小副產品及時回收、存放。
3.5.3、對肉品品質進行檢驗,合格後加蓋肉品檢驗合格驗訖印章。
3.5.4、分割好的成品肉用乾淨塑膠袋包裝、裝箱、冷凍。
3.5.5、銷售時進行出廠登記,並出具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
3.6、生產記錄要求:為達到色、香、味美。廣靈大尾羊屠宰、加工企業、公司、小區、合作社組織和養殖戶,應當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要求,建立餵養記錄和防病治病的記錄,記載近期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疾病最後的治療時間,停藥的最後時期。記錄保存二年。

專用標誌使用

廣靈大尾羊獲得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後,其保護地域範圍內的廣靈大尾羊生產經營者,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登記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後,方可在產品或包裝上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要保證經農業部批准的農產品地理標誌的使用和市場聲譽。要支持質量檢測監督人員的工作。確保農產品地理標誌不失控,不挪用,不向非農產品標誌人轉讓、出售、饋贈和使用本標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