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第一宅

廣西第一宅

廣西第一宅——李宗仁“連升三級”舊居。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興業縣石南鎮泉村。地處324線國道旁,距興業縣城僅2公里。該民宅占地面10畝,是目前廣西發現的單套面積最大,房間最多,住戶最多的徽派藝術建築。為原國民政府代總統、一代愛國名將李宗仁捐贈所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西第一宅
  • 地理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興業縣石南鎮泉村
  • 占地面積:占地面10畝
  • 交通:地處324線國道旁
相關故事,資源開發,李宗仁簡介,生平經歷,北伐時期,蔣桂戰爭,“九·一八”事變後,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晚年,興業簡介,地理位置,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經濟水平,四大戰略成果,幹部隊伍建設,展望未來,

相關故事

李宗仁是民國九年(1920年)年底在城隍過年的。當地士紳於農曆新年,帶了酒、肉、爆竹到李宗仁營部勞軍。屋宇非常高大,四合圍的天井之上,尚架著竹編的遮陽天棚。賀年的商民就在天井裡燃放爆竹,一不小心,火花忽然把天棚燒著了。所幸人手眾多,搶救迅速,故未成災,只是把天棚正中燒了一個大圓洞。陽光下照,院落中反顯得明朗了。事後營里的醫官李慶延,忽然來向李宗仁道賀。李慶延原是李宗仁的教師,因為精研中醫,便請他來做軍醫。年紀已在六十歲已上,深信陰災異之說。因李宗仁是他的上司,所以對李宗仁說:“德鄰先生,恭賀!恭賀!自今以後,必逐年高升”!
廣西第一宅
李宗仁問:“李先生何以見得。”因為他是李宗仁父親莫逆之交,亦以師事之,所以也稱他先生,而不叫名。李先生答,根據他幾十年來的經驗,這事是一件難逢的好兆頭。天棚燒了一個大洞,上見天日,如果燃燒成災,當然就不好了,起火而無災,正是上通宵漢,光照萬里,大吉大利。而且又發生在大年初一,所以他要向李宗仁鄭重道賀。這種迷信,在中國舊社會裡本不是驚異的。事雖屬明日黃花,但與李宗仁後來的官運進展,亦確有偶合之處。
當時邊防軍司令部設在鬰林,李宗仁因公常到鬰林城去。一次他和司令部里幾位高級軍官出去逛街。據說街上有一位姓崔的星相家。李的袍澤中有請他看過相或算過命的,都說他十分靈驗,所以他們意欲前去一訪,請他看看相。李等原是無事逛街的,因此一行六、七人便一同去了。沒有請他看過相的人都請他看相。李宗仁因他父親是最反對迷信的人,故此素不相信星相。等大家看完了,那位星相家早已對李宗仁頻頻注意,為是才說,要替李看一看。李因顧慮人家說自己迷信,不甚願意。那星相家接著說,看你的相,比他們都好,看看不妨,並不收相金。加上同去的同事們的慫恿,李宗仁就讓他看了。他首先就說:“我看先生你的相,比你同來的朋友都好!”他這話說得相當大膽,因為同去的都是司令部長軍里的幾位高級軍官。有位至少將的,李當時是少校,官階最低。
李說:“在這裡,我是階級最低的啊!”
“沒關係”他說:“按相上來說,你明年要連升三級!”
別人又接著問他:“連升三級以後又怎樣呢?”
他說:“鵬程萬里,前途無疆。”
誰知翌年粵桂戰爭又起,李宗仁竟由營長而幫統,而統領,最後升任邊防軍司令,一年之內,恰恰連升三級。
《興業縣誌》:李宗仁位至中華民國代總統,為中國歷史上一代風雲人物。在他決定自己一生命運的關鍵時刻,得到興業士紳的指點、謀劃、軍需糧餉又得他們的大力支持。因此,渡過難關,奠下了根基。實際上,興業便成為新桂系的發源地。

資源開發

李宗仁在興業縣的官邸,其實有幾處,保存比較好的是城隍“梁氏宗祠”和石南“黎仲丹宅”,幾個月來,我無數次奔波於兩個宅子,會同玉林市旅遊局的馬基寧副局長、玉林市中亞建築工程公司朱貴雲總經理、還有我局的廖輝副局長、梁志煉先生、謝婷小姐等,對宅子進行了實地的測繪、收集了一批歷史資料,對宅子進行了電腦復原,並具體跟現在的宅子的產權擁有農戶們進行了具體的開發協商。我們發現,在城隍大西村的“梁氏宗祠”是全體村民共同的宗祠,村民意見不一,很難統一意見,根本沒有辦法進行開發,石南“黎仲丹宅”是泉村的22戶農民擁有產權,村民積極性很高,而且宅子面積很大,資源價值很高,在《李宗仁回憶錄》和《興業縣誌》都有詳細的記載。基於這樣的考慮,我決定規劃和開發石南“黎仲丹宅”,定名為“廣西第一宅”。
廣西第一宅
廣西第一宅的提出,很多人很多顧慮,問能不能經得起考究,我認為不然,其因如下:
1、 這是廣西歷史上職務最高的官員,原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連升三級的住宅;
2、 宅子建於1925年,為民國時期廣西最輝煌的官員官邸之一;
3、 宅子現保存完整6畝,村老人介紹,其實加前後的花園和池塘,應該是在50畝,左右,房間76間,從單套面積和房間來看,第一宅也是合理的;
4、 宅子面向興業縣老八景之一的“筆架山”,門前2條江,後靠3座山,如此好的風水,在廣西也是最好風水宅子之一,被民間譽為風水寶宅。
因此,我把它定名為“廣西第一宅”,符合歷史和現實的意義,更加切合當今旅遊的潮流和需要。
事實也證明,我的決策是正確的,有關領導視察了“廣西第一宅”,認為“廣西第一”一點都不會過分,如果沒有中山孫中山的故居,叫“嶺南第一宅”都不會過分。當然,這是題外話。
廣西第一宅,正在穩步推薦開發,一個嶄新的國家AAA景區,很快就會出現在遊客面前,為興業縣的旅遊增加強勁的動力。

李宗仁簡介

李宗仁(1891-1969),字德鄰。廣西臨桂人,漢族。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內“桂系”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抗日戰爭爆發。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取得台兒莊大捷,這是對日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首次於正面戰場取得的重大勝利。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政府未果。之後出走美國,但最終偕夫人郭德潔於1965年7月經瑞士、中東回到北京,受到毛澤東及其他中共領導人熱烈歡迎,於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生平經歷

早期概述早年就讀於臨桂縣立兩等國小,後入桂林省立紡織習藝廠當學徒。1908年 考入廣西陸軍國小第三期。1910年10月 加入同盟會。1912年考入廣西陸軍速成學堂。1913年秋畢業後,到南寧將校講習所任準尉見習官、少尉、中尉隊附。1916年 5月 任滇軍第四師第三十四團排長。後轉入桂系陸榮廷部,任護國軍第二軍第五旅排、連,1917年秋提升營長。參加過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和粵桂戰爭。
1921年 任少營長的李宗仁爭取十多個連隊和他一起退到六萬大山的玉林地區,整軍經武,伺機而動。他先後將所部改稱“粵桂邊防軍第三路”、“廣西自治軍第二軍”,並自任司令,防區逐步擴大到七個縣。1923年 與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建立聯繫。10月 經李濟深、陳銘樞介紹加入國民黨。
1924年 聯合黃紹竑、白崇禧等部,成立“定桂討賊聯軍”,任總指揮。
9月 擊敗桂系軍閥陸榮廷部。
11月 被孫中山任命為廣西省綏靖督辦公署督辦兼廣西陸軍第一軍軍長。
1925年7月 又擊敗沈鴻英,完成統一廣西的任務,成為新的國民黨桂系軍閥首腦。
統一廣西後,任國民黨廣西省黨務特派員和廣西省第一屆省黨部監察委員。
1926年 1月 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
3月 廣西軍隊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任軍長,黃紹竑任黨代表。根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決定,負責籌辦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即黃埔軍校南寧分校)。
5月 南寧分校正式成立,派所部第七軍第二旅旅長俞作柏兼任校長。

北伐時期

1926年 7月 率第七軍二萬多人參加北伐戰爭,轉戰湘、鄂、贛、皖等省,立下戰功。在北伐時期,還兼任過左翼軍指揮官、江左軍總指揮、國民黨湖北省臨時政治會議委員、安徽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委員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
1927年 4月 支持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實行“反共清黨”。
5月 被蔣介石任命為第三路軍總指揮,統轄五個軍又一個獨立師。
8月 和白崇禧、何應欽等實力派逼迫蔣介石通電下野,並由他們三人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黨務委員。接著,指揮龍潭戰役,消滅北洋軍閥之一的孫傳芳主力部隊。
10月 任西征軍總指揮兼第三路軍總指揮,率部西征武漢,擊敗唐生智。
1928年 1月 蔣介石第二次上台後,被任命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務委員會委員、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武漢分會主席和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參加蔣介石舉行的第二期北伐。

蔣桂戰爭

1929年 3月 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桂系軍閥與蔣介石之間爆發蔣桂戰爭。結果桂系戰敗,逃回廣西。蔣介石以“叛亂黨國”的罪名,開除李宗仁黨籍,免除本兼各職。
1929年 秋 李宗仁返回廣西南寧,組建護黨救國軍,自任總司令,白崇禧為前敵總指揮,下轄第三、八兩路軍,此後,長期盤踞廣西,與蔣介石對抗。
1930年 4月 參加馮玉祥、閻錫山反蔣,被推為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閻錫山)兼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由廣西進軍湖南,支援閻錫山、馮玉祥在中原同蔣介石作戰。
7月 被蔣軍擊敗,退回廣西。
1931年 5月 李宗仁又聯合粵系軍閥陳濟棠反蔣,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

“九·一八”事變後

“九一八事變”後,寧粵合流。在1931年11月召開的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1932年 4月 李宗仁任廣西綏靖主任,推行“自治、自衛、自給”的三自政策,維持廣西的半獨立局面。
1935年 4月 被國民政府授予陸軍一級上將軍銜。
11月 繼續當選為國民黨五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1936年 6月 李宗仁、陳濟棠發動反蔣事變,成立抗日救國軍第一軍團,任副總司令(總司令陳濟棠),出兵湖南,要求北上抗日。
7月 桂系軍隊被蔣介石改編為第五路軍,李宗仁被任命為總指揮。

抗戰時期

1937年 7月 抗日戰爭爆發。
李宗仁10月 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節徐州。
1938年 2月至5月 指揮徐海會戰。其中3月至4月的台兒莊戰役,取得殲滅日軍二萬餘人的重大勝利。1938年2月,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5月,徐州失守後,率部入鄂,在桐柏山、大洪山創立游擊基地,堅持抗戰。
6月10月 率部參加武漢會戰。
1939年 4月至5月 參加隨棗會戰。
1941年 1月至2月 參加豫南會戰。
1943年 9月 調離第五戰區,升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漢中行營主任,負責指揮第一、第五、第十等三個戰區。
1945年 5月 在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繼續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李宗仁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行營主任(後改稱國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轅主任),支持蔣介石發動全國規模的反共反人民內戰,參與對解放區的軍事進攻。
1948年 4月 李宗仁當選為中華民國副總統(總統蔣介石)。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精銳主力部隊大部被殲,國民黨統治面臨覆滅命運,蔣介石被迫於1949年1月21日宣布下野。
1949年 1月22 就任中華民國代總統。幻想通過“和談”,阻止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派代表團到北平談判,但最後又拒絕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和平條件《國內和平協定》上籤字。
4月21日 毛澤東、朱德下達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4月23日 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被推翻。此後,先後退到桂林、廣州,繼續組織國民黨軍隊進行頑抗。
11月 白崇禧指揮的桂系部隊大部被殲,李在政治上賴以生存的條件被摧毀。

晚年

11月20日 以就醫為名,從南寧乘專機飛往香港。
12月 飛往美國。此後,在美國度過了十六年流亡生涯。
1950年 3月 蔣介石在台灣恢復“總統”職務。
1954年 3月,蔣介石正式罷免李宗仁“副總統”職務。
1956年 4月到1965年6月 十年間,先後五次派程思遠到北京,晉謁周恩來總理,為回歸祖國大陸作準備。
1965年7月 衝破重重險阻,偕妻回到祖國大陸。7月20日從美國回到北京,在機場發表聲明,決定為完成國家最後統一做出貢獻。回國後,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1969年 1月30日 因肺炎在北京逝世。
李宗仁故居坐落在距桂林市約30公里的臨桂縣兩江鎮浪頭村。
李宗仁史料館建在台兒莊老火車站舊址上。

興業簡介

興業縣位於廣西東南部,區位優勢突出,面向粵港澳,背靠大西南,與貴港市、欽州市及本市玉州區、福綿管理區、北流市接壤。興業縣自建縣以來就狠抓公路交通建設,到目前,除配合上級部門建成通車的玉石、石大高等級公路,在建的南寧至廣州高速公路山心——六景段外,還建成了路基寬4.5米以上的縣道、鄉道、村道240條,900多公里,總里程比1997年翻了一番,完成總投資3億多元,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汽車的目標。城鄉交通網路的進一步完善,有力地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使地方經濟建設駛入快車道。交通十分便利,境內已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黎湛鐵路和324線國道貫穿全境,正在建設中的南寧至廣州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該公路的建成將使興業成為桂東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

地理位置

興業縣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宜人。地處桂東南,面向廣東、海南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鄰近北海、欽州沿海經濟開放區,背靠廣西腹地,與貴港市、欽州市及玉林市玉州區、福綿管理區、北流市接壤。自然條件優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充足,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1.8度,無霜期345.5天,降雨量1592毫米。土地肥沃,物華天寶。歷來盛產稻米,是廣西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已實現糧食畝產噸糧田縣目標,荔枝、龍眼、柑橙、香蕉等水果,茶葉、春煙、蔬菜、甘蔗等作物,品種繁多、質優量大。境內蘊藏豐富的石灰石、花崗岩、瑩石礦等資源。

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

興業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有被譽為“嶺南第一岩”的鹿峰山龍泉岩風景區;有景色宜人的燕山湖風景區;有始建於宋代的石嶷文塔;以及廣西保存最大最完善的龐村清代民居群;還有中共興業縣特支舊址、桂東南抗日游擊區辦事處、興業抗日武裝起義舊址等。 興業縣有兩座110千伏和八座35千伏的變電站,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區域性供電網路,年供電11.6億度。通信十分發達。全縣15個鄉鎮均開通了國內外直拔電話,行動電話網路覆蓋全縣。

經濟水平

興業縣是經國務院批准於1997年9月正式掛牌成立的,建縣四年多以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都有了較大的發展。2001年,全縣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9.73億元,完成財政收入10086萬元。糧食總產量26.43萬噸,成為“畝產噸糧田縣”,農業產業化不斷發展,初步建成了優質谷、水果、禽畜、茶葉、中藥材等生產基地;其中,以廣東溫氏家禽有限公司興業分公司為代表的“公司+農戶”模式發展的養雞業,年上市肉雞1700萬羽,是廣西最大的肉雞生產供應基地。建材、飼料、食品、機電、林化為龍頭的工業體系已初步形成。石南鎮鄉鎮企業小區是國家農業部命名的“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全縣水泥年生產能力達 350多萬噸,是廣西規模較大的水泥生產基地。許多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城隍水泥暢銷東南亞,石南機電產品和罐頭食品出口日本、西歐等國家。

四大戰略成果

1997年興業建縣後,縣委、縣政府制定了“農業富縣、工業強縣、商旅活縣、科教興縣”四大戰略,提出了“實現經濟結構調整、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農村綜合改革、市場建設與培育、對外開放、基礎設施建設六大突破”的發展方針,帶領全縣人民,發揚艱苦創業、勤儉建縣的精神,同心同德進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全縣經濟和社會快速、健康、穩定發展,創下了一個個輝煌的業績。1997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2.7億元,工業總產值19.3億元,農業總產值18.9億元,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49.3億元,財政收入711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99元。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繁榮發展,獲得“全國體育先進縣”和“自治區雙擁先進縣”榮譽稱號。全縣出現了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新局面。

幹部隊伍建設

建縣以來,該縣嚴格按照從嚴治乾的方針,針對分流幹部多的實際,在幹部隊伍中廣泛開展愛崗敬業、艱苦創業、奉獻興業的教育。積極推行幹部競爭上崗、幹部交流和任前公示等制度,進一步激發了全縣各級幹部建設興業、發展興業的積極性。二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取得新成績。建縣以來,該縣以“五個好”“六個好”為標準,切實加強農村支部和鄉鎮黨委的建設,在全市率先開展了“雙學三懂四爭”和“結對子”、“交朋友”的活動,增強了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三是黨風廉政建設出現了新氣象,“一把手”工程取得新成效。全縣15個鄉鎮、66個縣直單位及其二層機構、214個村街全部實施了“一把手”工程,全縣上下形成了黨政一把手負責,班子成員分工負責、基層分級負責、部門各負其責,下級對上級負責、副職對正職負責,成員對班子負責的“寶塔形”網路,為該縣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展望未來

千年古郡開新宇,今日興業展雄風。面對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興業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搶抓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努力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全面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興業進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打好基礎。興業人民將以優惠的條件、優美的環境、優質的服務竭誠歡迎海內外各界人士前來旅遊觀光、投資開發,共創宏圖偉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