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白石山

廣西白石山

座落於桂平市東南35公里的中國荔枝之鄉桂平麻垌鎮西北8公里處,道書稱白石洞天,是中國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二十一洞天, 名曰秀樂長真之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石山
  • 地理位置:桂平市
  • 主峰:獨秀峰
簡介
座落於桂平市東南35公里的中國荔枝之鄉桂平麻垌鎮西北8公里處,道書稱白石洞天,是中國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二十一洞天, 名曰秀樂長真之天。
白石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道家活動場所,有壽聖寺、三清觀、會仙岩等寺觀。山以獨秀和蓮蕊兩大石峰為主,中有五姥峰,山之東獨秀峰,海拔648.8米,相對高度500米,為白石山的主峰;山之西為蓮蕊峰,殊為險絕,上山必經之路一線天,寬2米多,是由石峰隙形成,破壁直上約300餘級,向上攀登出一線天是雲梯,70多級石磴,石壁上鑿出。宋代開始在山上修建寺觀,明代以後成為遊覽勝地。明崇禎十年(1637年),徐霞客曾到此考察,並寫了《白石山遊記》。
白石山“壽聖寺”在山麓位置,舊名三寶殿,又稱壽聖院,谷稱大寺,宋嘉祐三年(1058年)動工興建,歷10年而成。明正德年間擴建,萬曆年間(公元16世紀末17世紀初)重修。寺門匾額“壽聖寺”三字為熙寧元年(1068年)宋神宗趙頊敕賜。寺前有用硃砂石雕砌的牌坊,坊高7米,寬6米,上刻“仙宮”二字和八仙像,系明萬曆年間所建。寺的前座是三寶殿,后座高閣巍峨,左右為客廳、僧舍。寺之右側有會真觀。桂平解放後,該寺屋大半改為校舍,歸白石國小使用。壽聖寺後面石壁刻“白石洞天”四字,字型甚大,每字約1平方丈,為明代末年本縣舉人楊大節所書。壽聖寺後峭壁下有圓珠池,又稱漱玉泉。
出壽聖往右行約1里,有個寬約100餘平方米的岩洞,叫三清岩。岩洞之前有廟宇,內供道教尊奉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道君、太清太上老君等三位神仙,因稱三清觀。洞廳一側有洞穴,寬約1平方米,洞穴旁尚有東晉著名的道家葛洪煉丹灶遺蹟及葛洪塑像。
“環山古城堡”在白石山麓,可見一道土夯的城牆環繞半山,每隔一二百米有城門與外面相通。這道環山古城牆建於清鹹豐年間,即太平天國中期。那時,由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開、李文茂領導的一支起義軍,沿西江而上,攻占潯州府城,定為秀京,建立了大成國。在此期間,潯州府、桂平縣的地方官員在白石山,依山憑險,築起城牆,維持其反動統治。從此,這道蜿蜒曲折、有若玉帶的“小長城”,便成了白石山的奇景之一。
“蒼玉峽”又名青玉峽,俗稱洞門巷,是攀登白石、進入洞天的必經之路。峽的兩旁峭壁千仞,懸崖峭壁之間,一條寬僅2米、高約三四百米的石巷穿崖而上,中有石階,遊人攀登在險陡的石階上,仰望天空,只剩下一道彎彎的藍線,故又稱“一線天”。
“雲梯”在蒼玉峽之上,酷似高懸雲端的一把梯子,因名雲梯,又叫“三十六階”,隱寓“腳踏雲梯上青天”之意。梯凡136階,系在一塊長形巨崖上開鑿而成的石磴,寬約1米,陡而險。“會仙觀”由雲梯再上數百米,有個大岩洞,洞開廳內有“神仙腳印”,“白石洞天”即在此。明代在此建造了接連5間廟宇,叫會仙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