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轉發《中國製造2025》解讀文章——大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基礎,在增加就業、促進經濟成長、科技創新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製造2025》把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作為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的工作重點,把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政策作為戰略支撐和保障,這是新常態下全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部署。要充分認識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的重大意義,努力完成《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任務和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轉發《中國製造2025》解讀文章——大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 來源:政商匯
引言,正文,一、全面認識中小企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戰略任務和重點,三、進一步落實和完善中小企業政策,

引言

中小企業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基礎,在增加就業、促進經濟成長、科技創新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製造2025》把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作為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的工作重點,把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政策作為戰略支撐和保障,這是新常態下全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部署。要充分認識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的重大意義,努力完成《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任務和措施。

正文

一、全面認識中小企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是我國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問題,中央領導多次就中小企業發展問題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近年來,國務院制定了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並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出台了一系列配套辦法和實施意見。對中小企業財稅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有所緩解,公共服務體系得到加強。在各級政府和各項政策支持下,經過中小企業自身的努力,近年來中小企業穩步發展,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進一步增強。
(一)中小企業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業是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根據中小企業劃型標準和第二次經濟普查數據測算,目前中小微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7%,其中小微企業占97.3%。同時,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已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60%,納稅約為國家稅收總額的50%。中小企業所占GDP比重、納稅比例,充分說明在經濟建設中不僅要重視發展“頂天立地”的大企業,更要重視發展“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
(二)中小企業是關係改善民生與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社會和諧之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中小企業量大面廣,提供就業崗位多,吸納就業人員多,這對緩解就業壓力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目前,中小企業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80%以上在中小企業實現了再就業,大量農民工主要在中小企業務工。近年來不少高校畢業生也把中小企業作為就業的重要選擇,相當數量軍隊退役人員在中小企業實現就業。大企業隨著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在提高生產效率和增加財政收入方面作用突出,但在解決就業方面的作用卻逐漸減小。所以,緩解就業壓力,僅指望大企業是不行的,就是要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要大力發展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得好,人們的收入就能提高,社會就更加和諧穩定。
(三)中小企業是推動創新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
中小企業是推動創新的生力軍。近年來,我國65%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新產品開發都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當前,中小企業創新活動更加活躍、創新領域更加廣泛,不僅在原有的傳統產業中保持旺盛活力,而且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和信息諮詢、工業設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中成為新興力量。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3萬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網路零售額增長49.7%,絕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貢獻的。目前,中小企業已占全國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以上,要完成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的任務,就必須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充分調動和發揮中小企業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實施創新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四)中小企業在改革開放中的作用日益增強
中小企業發展,既是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也是改革開放的重要力量。量大面廣、機制靈活的中小企業參與競爭,形成了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為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創造了條件。中小企業貼近市場,活躍在市場競爭最激烈的領域,與市場有著本質的聯繫,是構建市場經濟體制的微觀基礎,它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創造了多元競爭、充滿活力的環境。實踐證明,中小企業發展好的地區,往往也是人民生活較為富裕的地區,也是率先實現小康的地區。發展中小企業,使廣大人民民眾從發展中得到實惠,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有利於促進社會的和諧安定。

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戰略任務和重點

《中國製造2025》對促進中小企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提出了明確的工作任務,為新時期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賦予了新的內涵。
(一)激發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活力
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是創業創新的“升級版”。當前經濟成長的傳統動力減弱,必須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就是要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根本上講就是要大力創設和發展小微企業。要靠連續不斷地開辦新企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來改造傳統引擎,打造新引擎。我國有13億多人口,9億多勞動力,6000多萬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千千萬萬的小微企業活躍起來,必將匯聚成發展的巨大動能,打造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一代發動機。隨著商事制度、行政審批、項目核准等方面的改革不斷深化,創業環境不斷改善,市場主體持續大幅增加。2015年一季度,新登記註冊企業84.4萬戶,同比增長38.4%;新增註冊資本4.8萬億元,增長90.6%,創業主體更加多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越來越濃厚,創業創新的引擎作用進一步增強。
要激發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活力,就是要鼓勵創辦小企業,開發新崗位,以創業促就業,力爭使中小企業數量持續增加,向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崗位。要最大限度減少對微觀事物的管理,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規範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對基層、量大面廣、屬於能交由市場解決或交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層管理。同時,注重放管結合,切實防止審批事項邊減邊增、明減暗增現象發生。進一步加大商事制度改革的政策宣傳。儘快建立與商事制度改革相配套的後續市場監管體系,加強部門間的溝通銜接,明確監管責任,規範監管行為。
(二)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實現“專精特新”發展
進一步提高中小企業“專精特新”水平,發展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高、專注於細分市場的專業化“小巨人”企業,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是實現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要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專注核心業務,提高專業生產、服務和協作配套能力,為大企業、大項目和產業鏈提供零部件、配套產品和配套服務,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引導中小企業精細化生產、精細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以美譽度高、性價比好、品質精良的產品和服務在細分市場中占據優勢;引導中小企業利用特色資源,弘揚傳統技藝和地域文化,採用獨特工藝、技術、配方或原料,研製生產具有地方或企業特色的產品,引導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新的競爭優勢。通過培育和扶持,不斷提高“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數量和比重,提高中小企業的整體素質。
(三)提高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水平
近年來,產業集群已經成為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和載體,對於提高專業化分工與協作配套、促進生產要素有效集聚和最佳化配置、降低創業創新成本以及節約社會資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目前,產業集群已覆蓋了紡織、服裝、皮革、五金製品、工藝美術等大部分傳統行業,在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等新技術領域發展加速,湧現出一批龍頭骨幹企業和區域品牌,在縣域經濟發展中作用顯著。
實踐表明,促進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有利於集約使用土地,集中治理環境,有利於統籌區域和城鄉發展,加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有利於轉變中小企業發展方式,提高產業競爭力。在當前形勢下,要充分認識到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對於當前緩解中小企業運行的下行壓力,拉動經濟、穩定就業形勢和擴大出口的重要意義。要切實加強對產業集群發展的巨觀管理、規劃引導和協調服務,最佳化產業集聚環境,提高專業化協作水平,積極培育龍頭骨幹企業,加強區域品牌建設,鼓勵創新資源向集群集聚。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智慧集群,提升中小企業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要進一步提升專業化協作,鼓勵和引導大企業與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多種方式,建立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協作關係。發揮龍頭骨幹企業的技術引領和示範帶動效應,鼓勵龍頭骨幹企業將配套企業納入共同的供應鏈管理、質量管理、標準管理、合作研發管理等,提高專業化協作和配套能力。
(四)支持中小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
當前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必須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國際競爭的主動。從中小企業情況看,要以建設“一帶一路”為契機,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穩定和開拓國際市場。鼓勵有實力的中小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合作和產能合作,推動中國裝備走向世界,促進冶金、建材等產業對外投資。加大出口信用保險以及各類出口信貸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中小企業到境外收購技術和品牌,帶動產品和服務出口。指導和幫助中小企業運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為中小企業提供應對反補貼、反傾銷等方面的法律援助。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行業自律,規範中小企業進出口經營秩序,從源頭上避免惡性競爭和貿易糾紛。
支持建立各類中小企業產品技術展示中心,鼓勵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拓展市場,降低市場開拓成本。繼續辦好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適合中小企業開拓市場的品牌展會。支持中小企業參加各類展覽展銷活動,鼓勵減免中小企業參展展位費。
堅持中小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堅持引進資金、引進技術和引進智力相結合。發揮已簽署的合作協定和已建立的政策對話機製作用,深化中歐、中美等中小企業政策對話與合作、中德培訓等方面的務實合作。發揮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園區示範作用,積極探索中小企業國際合作新途徑和新機制,加強與國外政府、國際機構和中小企業組織之間的雙邊和多邊合作及政策對話。

三、進一步落實和完善中小企業政策

為解決中小企業生存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需要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政策,加強幫扶,強化服務,營造更加有利於中小企業創業興業的良好環境,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做好工作,確保取得實效。
(一)抓好政策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繼續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作用,加強部門聯動,推進統籌規劃和政策協調,建立評估機制,保障相關政策順利實施。推動建立落實小微企業政策年度督促檢查長效機制,嚴格各地小微企業工作考核制度,確保中央政令暢通,切實將財稅、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到實處。進一步細化、實化和補充完善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確保已出台的各項政策取得實效。結合經濟形勢變化和小微企業反映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研究提出新措施、新辦法。同時,各地也要大膽實踐,積極創新,積累經驗,加強對相關政策的補充完善。
(二)加強財稅扶持。按照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改進和完善財政資金分配方式,減少行政性審批,最佳化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重點、方式和範圍,做好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工作。積極推進設立並用好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充分發揮中央財政資金的政策引導作用,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引導和帶動社會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研究提出進一步加大面向中小企業的稅收政策扶持力度和覆蓋面的建議。加快推進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工作,強化稅收優惠政策落實督查,方便納稅人辦理涉稅事宜。做好涉企減負工作,推動全國和各省市涉企收費清單對外公開,完善涉企收費公示制度,清單外一律不得收費。
(三)加強融資支持。以改革的方式,著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強和改進小微企業服務。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各項政策。鼓勵商業銀行加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建設力度,創新產品服務,不斷提高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能力。鼓勵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支持中小企業依託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開展融資。推動信貸資產證券化,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繼續推進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政府支持的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引導擔保機構提高小微企業擔保業務規模。清理整頓各種不合理金融服務收費。積極發展面向小微企業的融資租賃、智慧財產權質押、信用保險保單質押貸款。完善網際網路金融相關標準和制度,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讓所有市場主體都能分享金融服務的雨露甘霖
(四)強化創業創新公共服務。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是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雙引擎之一,要加強創業服務和創業導師隊伍建設,大力發展眾創空間,支持各地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培育一批示範帶動作用強的國家小微企業創業示範基地。以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建設和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培育認定為重點,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建設,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服務協同,為中小企業提供“找的著、用得起、有保證”的公共服務。加快推進科研設施和儀器向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社會研發組織等社會用戶全面開放,實現資源共享,進一步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小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抓好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和領軍人才培訓,開展職工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
(五)營造小微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形成全社會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工作的良好氛圍,營造更好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完善小微企業統計調查工作,加強對新創設小微企業的跟蹤調查。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完善中小企業社會保障。進一步做好有關政策檔案的宣傳解讀工作,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網站、新聞媒體、辦事視窗的宣傳作用,採取報刊、網路、微博、微信等多種方式讓企業知曉政策,享受政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