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灣艇仔歌

廣州灣艇仔歌,100多年前曾傳唱於廣東省湛江市(舊稱廣州灣南三島特呈島東海島硇洲島在廣州灣(這裡指今湛江港舊稱)沿海一帶,後來由於諸多原因逐漸失傳。它是以打漁為生的“水上居民”一族自編自唱的水上民歌,是勞動人民的歌,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和獨特藝術韻味的紅土民歌品種,是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灣艇仔歌
  • 外文名:Guangzhou bay boat song
  • 特色廣州灣艇仔歌
  • 位置:廣東省湛江
發展,榮譽,代表作品,

發展

由於歷史資料缺乏及民間口頭傳承零散等原因,挖掘搶救任務非常艱巨,難度很大。為了追尋文化之根,探索歷史寶藏,弘揚優秀文化傳統,古為今用,造福後人,霞山區解放思想,迎難而上,先行先試,搶先一步開展“艇仔歌復活工程”,為湛江市霞山區培育一份屬於自己的“文化特產”。
廣州灣艇仔歌廣州灣艇仔歌
在多年的調研積累和比較堅實的前期工作的基礎上,“艇仔歌復活工程”於2007年初正式啟動。
“‘廣州灣艇仔歌復活工程’既是文化工程,又是民生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葉文健動情地說,這不是單純創作一兩個節目,而是搶救一個地方歌種,涉及資源考證、特色定位、理論梳理、反覆實踐的方方面面,是一項複雜艱巨的系統性工程。
三年來,霞山群策群力,全力以赴,逐步取得了可喜成果,艇仔歌被稱譽為我市紅土民歌的一張新“文化名片”,並初步奠定了在我省民歌界的基礎地位。艇仔歌文化工程現已被列入霞山區委實踐科學發展觀《重點行動綱要》中實施。
2009年,由湛江晚報與湛江市旅遊局聯合舉辦的“湛江旅遊民俗文化評選活動”,經市民推薦、市民投票,專家審評,主辦方共收到19萬多張選票。其中,在“湛江最具特色十大旅遊民間藝術”項目評選中,廣州灣艇仔歌高居第三位!艇仔歌團隊主要策劃創作者還被推選作為我市民間文化界唯一代表出席省第6屆文代會,艇仔歌與雷劇、湛江醒獅等品牌一起,被文代會列入地方文化成果展示交流項目。
湛江市霞山區文聯於2010-2011年間熱衷於廣州灣艇仔歌的收集、整理和改編,為了唱響廣州灣現代艇仔歌,他們組成了一個艇仔歌創作和表演團隊,開始時是講雷州話的歌手演唱,後來有一些單位的歌手和高校的音樂老師也加了進來,新編艇仔歌於是就有了“粵語版本”、“國語版本”甚至“英語版本”。

榮譽

廣州灣艇仔歌“復活”後,多次在省級賽事上引起轟動。屢獲獎項及榮譽,享譽廣東民歌界。代表我市參加全省首屆水上民歌賽、首屆曲藝大賽、第二屆民歌會及第一、二屆國際廣東省小曲賽,獲得一等獎1個,銀獎3個,銅獎6個,殿軍及新曲演唱獎2個,優秀組織獎3個,“廣州灣小曲王”稱號1個,得到省委宣傳部、省文聯、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省曲藝家協會、省電視台等機構和組委會的表彰鼓勵。廣東電視台珠江頻道還特別派出《外來媳婦本地郎》劇組,表演播出短小品,來推介艇仔歌。

代表作品

廣州灣艇仔歌的挖掘創作意義,已不僅僅限於文化和藝術本身範疇,還打下了較好的社會和民眾基礎。
《港城風流歌》反映霞山青年人幹事創業、享受生活的精神風貌,多次在省電視台唱響,其中唱到“幹事創業歌伴灑,真是風流霞山人”時,氣勢恢宏,生動活潑,博得掌聲和喝彩一片,這有利於霞山知名度的提高。
《湛江有個宋魚水》以全國優秀法官林保南作為人物原型而創作,以老百姓口吻用當地民間歌謠形式傳唱身邊先進人物並不多見,很有說服力,很有親切感,作品曾獲省歌賽銅獎,各級媒體多次刊登宣傳林保南事跡的報導都以此作為開頭引語,最高人民法院的刊登的事跡通訊《湛江有個宋魚水》也是以歌謠標題作為其文章標題。
2009年,艇仔歌中反映湛江新風貌的新作品《藍綠紅》,參加文化部《神州歌海》編輯部舉辦的中國第6屆民眾歌曲創作大賽獲銀獎,編入《中國民眾創作歌曲選》一書出版;反映和諧社會新風尚的《唱給好人的歌》選入中國戲劇出版社、中國音樂家音像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全國優秀原創音樂選粹》大型文獻書籍及原創音樂CD專輯出版公開發行。反映胡錦濤總書記考察關懷的《特呈甜水歌》(修改版),作為代表作連同作者搶救民歌經歷選入著名作曲家張丕基(《鄉戀》作曲者)主編出版的《建國60周年優秀詞曲人物辭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