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三元里皮具批發城

廣州三元里皮具批發城

三元里是廣州最為繁忙的商圈,也是廣州最為國際化的區域之一,兩者相疊,勾勒出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老街深巷裡,青磚砌牆,短腳吊扇門、趟櫳、硬木大門一套的三扇門,周邊現代化的幢幢高樓,四通八達的高架橋,以及密集流動的人群--今天,三元里顯然已經超出了“村子”的概念,這裡更像是城寨。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廣州三元里皮具批發城
  • 總部地點:廣州
  • 成立時間:上世紀90年代
  • 經營範圍:皮具
概述,歷史,商貿,發展,大產業,巔峰,

概述

三元里是廣州最為繁忙的商圈,也是廣州最為國際化的區域之一,兩者相疊,勾勒出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
老街深巷裡,青磚砌牆,短腳吊扇門、趟櫳、硬木大門一套的三扇門,周邊現代化的幢幢高樓,四通八達的高架橋,以及密集流動的人群--今天,三元里顯然已經超出了“村子”的概念,這裡更像是城寨。
“城寨”有一種“占山為王”的意味,它還沒發展到“城市”,只是一個部落,一個大世界裡面的小世界,一個大宇宙裡面的小宇宙。三元里的世界就是皮具的世界,當然這並不是三元里的全部。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這裡到達“耕屋”時代的巔峰,隨著廣州城市的急速擴張,田地在舊村絕跡,“城中村”成型。如果要對廣州進行切片研究,三元里無疑是最好的樣板之一,在過往的二十多年間這裡演繹著都市村莊的奇異景象。
廣州三元里是全國第一個自發性的皮具市場,商圈從1987年形成開始,在白雲區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三元里街道的積極協從下,不斷“革新、創新”,因地制宜的調整,使梓元崗青春煥發,空前盛放,名聞于海內外。至今已發展成擁有近30家大型皮具專業市場,經營商鋪6000餘戶,占地約16萬平方米,年營業額達100億元的大型綜合皮具產業集群。經過近30年的蛻變,如今已經發展成了中國乃至全球皮具產品的貿易中心。
世界皮具看中國,中國皮具看廣州,廣州皮具看三元里。在白雲區政府的領航下,藉助東風,揚帆出海,廣州皮具業必將再刻下新的里程碑,締造無可動搖的世界皮具王國地位,為三元里這一歷史名字賦予更燦爛的色彩!
中國最大的箱包展示和貿易中心
五萬平方米中心商場
二萬平方米商務寫字樓
國家化管理、酒店式服務
兩千多個箱包企業
三萬多個箱包品類
精品薈萃,異彩紛呈
奏響中國皮具業名品交匯的華彩樂章
排名不分先後。
佳豪國際皮具皮革城介紹
廣州市鴻升國際皮料城
森茂皮具城(新興)
盛億皮具城
天奕皮具城
天泓皮具城
中港皮具商貿城
金億皮具廣場
千色皮具廣場
盛豪皮革五金材料城
聖嘉皮具商貿中心
桂花樓皮具城
大都會皮具城
三億皮具城
安興皮具世界
柏麗皮具城
億發皮革配件廣場
新東豪商貿城
中澳皮具城
億森皮具城
銀元皮具商貿城
億發皮具城
梓元崗工業品綜合市場
卓隆皮具商貿城
新匯豪皮具商貿城
中港·祥盛國際皮具城

歷史

百多年前,“三元里前聲若雷,千眾萬眾同時來,因義生憤憤生勇,鄉民合力強徒摧。”這裡為眾人所知,是在170年前的5月27日,《廣州和約》簽訂,英軍經過三元里時,有著血性的三元里人,聯合附近103鄉民眾對英軍進行反擊。
當地村民視之為世代的榮光,直到如今。三元里街工作委員會書記韋作群對這段歷史表示出足夠的興趣,在查看了大英博物館的資料後,他認為三元里足以稱之為“中國近代革命的原點”。
韋作群正組織拍攝一部《我的三元里》的紀錄片,第一部分講述的就是三元里抗英的歷史以及其對國人思想的啟迪,整部紀錄片也會由歷史拉回到現在。
歷史的車輪不會僅停歇於最光輝處,隨著歲月的前行,三元里開啟了廣州市場經濟時代的新紀元。
南臨廣州火車站、廣州市汽車站、省汽車站及老廣交會展館,北接機場高速,這也是業界對三元里區位優勢最直接的表述。上世紀八十年代三元里剛剛興起時,在香港甫一上市的皮包,幾小時之後就能在三元里找到它的身影。
“三元里商圈經營商戶近萬家,年交易額達200多億元,擁有‘中國皮具成品第一城’之稱,產品遠銷美國、歐洲、中東、非洲、東南亞、韓國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是中國乃至全球規模最大、配套最完整、品牌最集中、最具發展潛力的皮具成品交易平台。”韋作群在做白雲區創建“廣東省皮具國際採購中心”會議上用一連串的形容詞講述這個發展二十多年的商圈進入的輝煌。
往來三元里的國際採購商以及國外駐三元里的辦事機構究竟有多少,可能並沒有現成的數據。不過,三元里街道辦給出的相關統計顯示,三元里村總戶籍人口5萬多人,常住人口9.7萬人,常年流動人口約10萬人。往來之客不止沿海內地這樣的狹窄定義,更有各種顏色皮膚、操著不同語系的國際客商。
“桂花崗”、“梓元崗”以及三元里大道構成了三元里皮具帝國的大致輪廓,這裡也成為廣州最繁忙的區域之一。因為靠近廣州市火車站、廣東省汽車站以及廣州市汽車站,三元里的車流和人流超過很多人的想像:外地人坐大巴進入省站、市站前,從外環高速下來必經三元里,大巴車開始斷斷續續的行走,人們下意識就猜到--三元里到了。
因為桂花崗、梓元崗這兩條小道的繁忙,以及它對三元里皮具商圈的重要性,業內人士習慣稱三元里皮具商圈為梓元崗皮具商圈。這個發端於1987年的皮具市場群,在過去20多年的持續擴張中,成為三元里商業版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至今擁有36家大小皮具專業批發銷售市場,其中20多家專業市場以經營皮具成品批發為主,營業面積達40萬平方米。
“梓元崗在整個廣州來說是非常繁榮發展,白雲區作為市中心,區位優勢是非常明顯,設施相對比較完善。尤其我感到非常驚訝,在廣交會的時候,我們這個市場的外商採購比例也是很高,好像明星從國外過來也關注我們這個商圈,它的商貿功能是在不斷的完善。”暨南大學教授陳海權在白雲區創建“廣東皮具國際採購中心”工作會議上表示。
三元里皮具市場檔口以及往返於此的人流、物流勾勒出三元里看不見卻能直接感觸的繁忙商業網路。
三元里的“國際化”體現在各種膚色和各種語言的混雜。黃皮膚、白皮膚、黑皮膚,東北話、四川話、英語、俄語以及中東和非洲的小語種,在這裡碰撞,混雜出獨特的商業文化。
約瑟夫就是活躍在廣州三元里一帶的“國際倒爺”,烏干達人。他做生意3年,根據蘇丹客戶的要求,在廣州搜羅貨品,再運回自己的國家。他賣過鞋,賣過衣服,“流行”起來的是賣電子產品,當然,其中少不了三元里淘來的皮具。通過這樣的“轉買轉賣”,他有過不少的收入。
走在三元里大街小巷,會不時與黑人擦肩而過。他們多數獨來獨往,有些拎著體積龐大的行李袋,有些則迷茫地看著公車或者捷運的站牌,努力地辨認自己前往的方向。像約瑟夫這樣的外國人並不鮮見,據說,整個廣州大約有20萬非洲人,他們大多聚集在白雲區,三元里就是他們主要的生活和生意場所之一。
包括約瑟夫在內,許多人都驚訝於三元里這個古村落爆發出的巨大能量,多數人習慣稱之為“富翁”的孵化器。

商貿

放水養魚成就商貿之都
“40萬平方米,30個大中小型的皮具市場形成一個集散地,這在廣州市任何一個地區都找不到,同時,三元里形成的歷史時間是很悠久,全國的採購商想要採購皮具基本都是來三元里。”白雲區副區長吳錦明在白雲區創建“廣東國家採購中心”會議上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自髮式生長”是廣東民營經濟得以快速發展最主要因素之一,也是三元里皮具商圈20多年成長史中的核心主題。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原珠江新城總規劃師袁奇峰稱之為“放水養魚”,“黎子流主政廣州打破了一灘死水,當時他就是用珠三角這種敢闖敢試的思想來帶廣州衝鋒,‘破牆開店’,當時廣州最燦爛景觀就是圍牆都沒了,都變成臨時商鋪。”
“他搞活了經濟,培育了一些名企,使大量的政府資源市場化,現在看起來,對經濟的多元化和本土經濟、民營經濟的發展是有一定的好處。”袁奇峰表示,這樣一種單純“破”的思想對廣東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當時廣州發展的需要。
這頗為符合改革開放之後,廣東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歷史歷程,於是廣東的專業鎮風生水起。不過,觀察者也會看到,這種自髮式的野蠻生長發展到今天,弊端也逐漸顯現,並成為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許多人認為以三元里為代表廣東專業鎮街的發展代表了廣東過去三十年的發展模式,它與“蘇南模式”、“溫州模式”成為中國最引人矚目的發展模式。
所謂“溫州模式”,就是以發展個私經濟為主的發展模式;所謂“蘇南模式”,就是以發展鄉鎮集體企業為主的模式。浙江的整體發展可以總括為“浙江模式”,它是“溫州模式”的更新和擴展模式。
中國人民大學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溫鐵軍在《解讀蘇南》中指出,老蘇南模式是強政府主導下,比較典型的地方政府公司主義。在中央政府放權讓利之後形成的“地方政府公司化”體制下,鄉鎮企業承接沿江老工業基地的經濟輻射,是蘇南早期農村工業化原始積累得以獲取“非直接投資資本和非規範技術”這兩個關鍵要素而迅速發展的外部條件。
“所謂地方政府公司主義,就是政府辦公司辦企業,真正在市場上扮演競爭主體地位的是政府。政府扮演了多重角色,既要發展經濟,又要兼顧社會事業,政府不僅直接占有企業收益,甚至直接剝奪企業資產。”溫鐵軍在書中強調,這種政企合一的體制,在經濟發展順利時,矛盾被掩蓋了,一旦出現危機,就陷入困境。

發展

今天,以集體經濟為主要特徵的蘇南模式消亡終結了,蘇南發展並沒有停滯不前,以農民辦工業進市場掌握經濟命運的創舉精神更發揚了。蘇南模式新生:原有的主要體現“一般貿易”的蘇南,勢必向嶺南那種主要靠外需的“加工貿易”轉變--所謂新蘇南,實際上是逐漸趨同於珠三角。
趨同,卻有著明顯的區別。很顯然的一點是,在“新蘇南模式”引領下,蘇南地區的發展勢頭蓋過了浙江和廣東。人們不禁要想,在自由發展二十多年後,三元里“自髮式生長”的背後是否應該出現政府的身影?
通用電器富有傳奇色彩的CEO傑克?韋爾奇2011年在中國發表的言論或許能更好地形容三元里以及寄生於此的皮具工廠面臨的困境--中國製造商有些迷失,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品牌還是不夠。
“在這裡大家考慮的是如何賺快錢,從沒想過要做一家百年老店。”一位三元里老商家直言。
“只有品牌才能讓沉澱二十多年的梓元崗煥發新生。”中港皮具城祥康商貿大廈管理處副經理李雁強表示。
人們稱中港皮具城是三元里皮具品牌的孵化器,這裡走出弗里歐、萬里馬、菲圖、木林森等一大批國內知名品牌。
事實上,從2008年開始,中港皮具城就實現了全部品牌化。李雁強表示,“我們扶持自主品牌的思路沒有改變。去年我們在皮具城內設立了品牌總部,今後總部門檻會越來越高。”
持續的繁榮的景象下,三元里人開始更深層次的思考,“如果我們還是拼傳統的行銷模式,那我們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小,最終整個市場還是會萎縮。”

大產業

三元里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聚焦的皮具商圈,並不在於數量眾多的櫃檯和專業市場,而在於隱藏其背後的一條條龐大而完整的皮具產業鏈。
“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這句民謠如今每年仍鼓舞著數以百萬計的外省民工揮師南下。上世紀八十年代,剛剛起步的市場經濟,競爭並不充分,四處都充滿了各種誘惑和可能,由此催生了一批又一批新中國的第一代富豪。
三元里成為許多南下創業者到廣州後的第一站,也是他們開啟夢想的地方,成為其創業的沃土。而正是一批批尋夢者締造了如今的三元里。
這其中就包括廣東省皮具箱包流通協會的會長高欽利,和三元里大多數創業者一樣,他也是從擺地攤做起,直至今天擁有三元里四個皮具專業市場。
在某種程度上,以高欽利為代表的草根“皮具”人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三元里創業者的精神面貌:白手起家、低調、務實。
這裡是造富的帝國。有人說,廣州皮具行業90%的大佬都是從梓元崗出來的,梓元崗不知造就了多少個千萬甚至億萬富翁。這些低調的草根富豪,鑽出豪華轎車走進人群難以辨識,他們的拖鞋和T恤可能不超過100元人民幣。
毫無疑問,今天三元里仍在上演著持續造富的神話,這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這裡代表著無數像他們一樣的人在三元里閃爍的霓虹燈中尋找的東西:發財夢,三元里催生了數不清的百萬富翁。
從三元里走出大批富翁的同時,也孵化了一大批馳名全國的自主品牌。
三元里皮具商圈自主品牌超過1000個,事實上,有相當部分國際品牌就在國內生產,工藝水平足以和世界知名產區齊名。
韋作群在介紹三元里皮具商圈時表示,“三元里營商環境不斷最佳化,來自各地的商戶及名優品牌搶先進駐,如‘萬里馬’、‘卡丹路’、‘夢特嬌’、‘名派’、‘啄木鳥’、‘鱷魚恤’、‘袋鼠’、‘登喜路’、‘駱駝’、‘稻草人’、‘高人’、‘庖丁族’、‘大小姐’、‘比比’、‘愛比特’等。”
在三元里大大小小的皮具專業市場,無人能夠統計這其中有多少檔口,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每一個檔口都不簡單。
“不要小看一個擺櫃檯的,他們的背後就是一個工廠。”三元里一皮具市場管理者笑稱。
事實上,在許多人看來,三元里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聚焦的皮具商圈,並不在於廣園西路、梓元崗路與三元里大道圍成的區域內數量眾多的櫃檯和專業市場,而在於隱藏其背後的一條條龐大而完整的皮具產業鏈,更在於這裡連線著其他皮具商圈所不具備的眾多生產製造基地。
在三元里以及周邊的棠溪、新市和獅嶺大大小小的皮具工廠和以此為生的貿易公司多達數萬家。
業內人士對環繞在三元里周邊的皮具製造工廠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這些工廠極具創新意識,不怕丟臉,不怕低利潤,把能實現的功能都實現,想方設法地滿足消費者的一切需求,即使你沒有的需求,也給你創造出來,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三元里皮具商圈不過是其周邊上萬家皮具工廠展示的視窗,甚至是廣東乃至全國皮具生產商與世界對話的視窗。
今天,人們提起國內著名的箱包皮具批發市場,耳熟能詳的包括廣州三元里梓元崗、河北白溝、浙江義烏、東北南台、成都荷花池等。
韋作群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約有65%的皮具出自廣東,而在皮具集散地廣州,尤其是三元里皮具商圈,出口數量和出口總值均占廣東一半以上。因此‘世界皮具看中國、中國皮具看廣州,廣州皮具看三元里’是這裡最真實的寫照。而隨著白雲新城高端商貿區不斷深度開發,吸引越來越多的高端人群聚集於此,三元里皮具商圈的繁榮將有不可估量的帶動作用。”
獅嶺、白溝、平湖,都是三元里潛在的競爭者。事實上,當廣東享有的改革開放政策優勢惠及全國之後,內地眾多皮具專業市場延續著三元里的成長軌跡。
由於綿延於中國東南沿海,緊鄰香港,廣東是中國發展最快和最令人羨慕的地方。而皮革產業是廣州的傳統優勢產業,在產業鏈的微笑曲線,高端的銷售集中在了三元里。迄今為止,三元里仍是最被看重的市場,至少從銷售和人流上來說,還沒有哪一個區域能與其相提並論。
在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三元里一騎絕塵,表現得更像是一個孤獨的創業者。而在下一個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三元里的地位仍然無法替代。

巔峰

在“自由式生長”完成了原始的財富和產業經驗積累之後,政府的有形之手開始參與,幫助和指導產業提檔升級,先發展再升級,誰能不說這是一種有智慧的戰略?
當市場尋找到出路的時候,三元里也將重新定義玩家規則。
為使三元里皮具走出“產量大,名牌少”的尷尬局面,白雲區政府2011年啟動了“中國皮具名城”戰略,將三元里皮具商圈打造成皮革行業自主品牌孵化器的區域品牌。
三元里街道辦事處制定的“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在近五年的三元里皮具商圈轉型升級中,三元里將會成為“中國皮具商貿之都”、“廣東皮具國際採購中心”。
“對我們來說,轉型升級不是簡單地把企業轉走,而是結合實際,在經營手段和提高服務質量上下工夫。”韋作群表示。
由於歷史原因,三元里很多專業市場是由住改商,或者臨時建築改建而成,有些甚至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陳舊、低檔物業,與現代化商貿城形象格格不入。
在三元里皮具行業打拚多年的人士看來,櫃檯的經營模式已經趨於落後,也是制約三元里發展的短板之一,要保持持續競爭力,做好“中國皮具成品第一城”的招牌,其中一個是經營模式的轉變,必須儘量縮小櫃檯經營的比例,從散亂櫃檯轉向集中式專櫃,三四十個櫃檯做成幾個專櫃。
“去年天泓皮具城、千色皮具城以及新興皮具城陸續進行了升級改造,此外,要在經營功能區分上進行升級,設立品牌專賣店、形象店、旗艦店和體驗店。”韋作群表示,“我們已經研究制定《三元里皮具優質品牌評定方案》,對皮具行業進行品牌評定,用行業標準評出廣東省優質產品,然後推薦到國家,評選出國家優質產品。”
三元里街道辦等有關部門就開始著手在轄區內對製造、儲存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進行堅決打擊。在進行優質產品評定前,三元里將對皮具商圈進行一次全面規範整頓行動。
在廣州警方一次再度發起打擊制假售假“羊城5”行動,分別對位於白雲皮具城的檔口、三元里大街、三元里平英新村的出租屋等涉案點展開統一行動,查獲一批假冒的世界名牌皮具等2000多個,抓獲嚴某、朱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按市場價格計算涉案金額約1000萬元。
而廣東開展的打擊欺行霸市、打擊制假售假、打擊商業賄賂、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監管體系為主要內容的“三打兩建”更是讓三元里皮具界感到振奮。
廣東省皮具商會黃海雲表示,“‘三打兩建’,重點其實是在‘打’之後的‘兩建’,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監管體系,對於三元里皮具市場做大意義深遠。”
廣東省皮具商會在珠島賓館舉行“品牌保護及產品質量研討會”,金利來、ELLE等眾多品牌代理商參加。活動旨在為品牌代理商普及法律上和行業標準的知識,並解答他們在開展市場活動中的疑惑。
事實上,為了營造更良好的皮具商圈形象,三元里就已經著手對30多個皮具專業進行整頓。
“千萬不能把‘展貿之都’變成‘假冒之都’,”韋作群表示,“三元里的名聲損壞了,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代價都無法挽回。”
在三元里街2012年度經濟工作暨納稅大戶表彰會議上,韋作群特別提到,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省委全會上作了題為《矢志推進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報告。
汪洋在報告中指出,保持總量位次不變時戰術勝利,保證轉型升級成功是戰略成功。如果過分注重總量規模,可能會展戰術上暫時勝利,但貽誤了轉型升級的時機,造成戰略上的失敗就是徹底的失敗。廣東將堅定不移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哪怕犧牲一定的發展速度,可以說,“廣東製造”已成為歷史,的重心是“廣東創造”。
“向現代電子商務方式轉變,誰先抓住了電子商務的先機,誰就能在新一輪的競爭中搶占有利地位。”韋作群介紹,“我們的電子商務平台,不僅要實現信息採集、資訊展示、專題策劃、活動開展、線上交易、線上溝通等基礎功能,最終還要實現集信息流、現金流、物流為一體的皮具以及上下遊行業電子商務垂直貿易平台,為行業及採購商服務。”
三元里將打造涵蓋整個皮具商圈的統一電子商務平台,建立皮具行業電子商務甚至物聯網的總部基地,引進全球先進的電子商務系統、技術、人才、資金、市場、物流和國際結算等尖端服務平台。
“電子商務對我們這種傳統貿易的衝擊是越來越大,蘇寧作為全國兩大家電巨頭之一,現在也感到危機。”廣州市經貿委副主任楊勇對此給予了更高的期待,“電子商務開辦的好處就是我們與國外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國外並沒有大規模的專業市場,也沒有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基地,這是我們行業的優勢,也是我們廣州的優勢。”
“像淘寶一樣,淘寶也不是永遠都是以小個體為主,還需要大的企業和旗艦店,才能打造這個網站平台。”暨南大學教授陳海權表示,產業的轉型升級,就希望整個產業結構逐步從加工環節向增長價值高的領域延伸,不僅僅賺的是差價,做的是主導權。
2010年,汪洋指出,廣東省70多種產品在全國產量是排第一,但是我們缺乏一個很好的渠道去銷售,沒有渠道的話語權。白雲區副區長吳錦明表示,“三元里商圈定位是做國內的品牌,並把我們每一年的皮具節成為打造我們世界的皮具商圈的平台,通過一系列的組織,包裝策劃,努力打造三元里皮具的指數。”
轉型升級的主角是企業,基層政府是不可或缺的幕後推手,或“戲份很多的配角”。
在三元里街制定的街道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中,三元里將實現皮具展貿區面積從40萬平方米至80萬平方米拓展。這意味著,在未來5年,三元里將把過去20多年才建設成的市場面積翻一番。按照政府的規劃,三元里村一拆除重建,重新規劃,將會給三元里商圈發展帶來一個很大的空間。
“我們這一帶,有鞋包,服裝,影像,又有化妝品,打破區域的概念,力爭把這一帶打造為廣州時尚文化中心,引領整個廣東發展的商貿之都。”陳海權表示。
三元里的實踐告訴我們,三元里將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立足於現有的產業基礎,因“地”制宜,因“產”制宜,因“企”制宜,照樣能推動產業升級轉型,還可以避免產業空心化。
“1961年,三元古廟已成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第一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元里人稱之為‘國寶一號’。”韋作群表示,將努力使三元里的商貿形象與歷史文化結合,把三元里打造成為歷史文化商貿名街。
從某種層面上來說,三元里的轉型是中國傳統電子市場的推演:皮具或是專業賣場都已不再是三元里特有,三元里的轉型,或許能給中國皮具行業再次提供借鑑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