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宗梅花拳

梅花拳簡介,廣宗梅花拳,梅花拳的武場,廣宗梅花拳傳人,

梅花拳簡介

即梅拳,亦稱梅花樁。武術拳種。為演練方便,在地面演練較為廣泛,稱為落地乾枝梅花樁。起源於明末,清乾隆年間流傳較廣。清朝末年掀起義和團運動,據《梅花拳根源經》和《梅花拳傳承譜》記載:梅花拳第一代為收元老祖(虛擬),第二代張三省,傳說在巫山羽化升天。前兩代均以開法傳道為主,且單一相傳。自第三代鄒宏義開始,開始有文理武功的具體記載。 廣宗梅花拳和平鄉梅花拳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廣宗梅花拳

梅花拳第三代宗師鄒宏義始廣泛傳播,其本人親自從徐州來到廣宗縣前魏村傳拳。清末廣宗一帶梅花拳弟子發動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近年來廣宗先後被邢台市和河北省授予“梅花拳之鄉”稱號,2006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梅花拳的組織形式分文場和武場,文場領導武場。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日上演的廣宗梅花拳及武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日上演的廣宗梅花拳及武器

梅花拳的武場

武場弟子占梅拳演練者的多數,主要是通過武功鍛鍊體悟拳理拳法。梅花拳武功分四部分:架子、成拳、擰拳和器械。
架子:架子是梅花拳武功的基本功。它包括“樁步五勢”、“行步三法”。梅花拳落地演練,其探踏虛實與樁上無異,所以仍稱“樁”步五勢。五勢即大勢、小勢、順勢、拗勢、敗勢,“行步三法”是擺法、扎法、撤法。擺法是在拳場中的橫向運動,扎法是縱向運動,撤法是斜線運動。行步三法組成架子的四門八方(八卦),即架子的拳路。架子中的樁步為靜,行步為動。靜時穩要如山嶽盤石,動時似江河川流不息,行之似波浪起伏。樁步練全身之氣,行步練行動之疾。
成拳:成拳是在基本功架子基礎上兩人或多人對練的方法,主要套路有:抓、拿、摔、打。成拳的交手對練,雙方沒有競技或爭戰意識。因此,對練的雙方要相互餵拳,二人都要做到你進我退、彼此配合、互相協調、不散不亂、不即不離,對練雙方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抓、拿、摔、打的招勢達78種,如“金絲纏腕”、“雙風貫耳”、“黃鼬拉雞”等。成拳在交手中使用的步法以中八方和小八方為主,有定手定步。成拳訓練的目的,不但要學抓、拿、摔、打的招勢,更重要的是訓練和培養靈敏的“感知”能力,這樣才能面對實戰中各家拳派的抓、拿、摔、打,立於不敗之地。
擰拳:擰拳無定手定步,也不需要餵拳,無拘無束,實用步法是亂而不亂的大八方步為主,主要訓練出手引手、見手使手、察敵手之來勢,審敵手之短長,見勁使勁和借他勁,他動我也動,占其行氣出其不意。總之,擰拳勢無定形,腳無定步。
器械:梅拳演練者稱器械為兵器或把子。除刀、槍、劍、棍等常見的十八般兵器外,還有許多手推獨輪車部件原型的特有兵器,其套路練法豐富多樣,民族民間傳統體育與競技的特點非常突出。
演練梅花拳時,往往配以打擊樂渲染氣氛,打擊樂器有牛皮戰鼓、鑼、鈸、鐃、鑔,鼓樂鏗鏘有力,使人精神抖擻。

廣宗梅花拳傳人

景廷賓(1861~1902年),號尚卿,直隸(河北)廣宗縣東召村人,民族英雄,梅花拳第十一代傳人,清末邢台東部地區重要的梅花拳宗師,義和團運動後期的農民起義領袖,“掃清滅洋”起義軍龍團大元帥。
李玉琢,邢台梅花拳第十三代傳人,目前是廣宗縣梅花拳協會副會長,協會法人代表。他在保護梅花拳、創建“梅花拳之鄉”中的關鍵作用為社會所公認。
王尚信,65歲,“梅花拳優秀傳人”,現受聘在廣宗縣第二中學教授梅花拳,為廣宗最為重要的梅花拳傳人之一。
於獻民,廣宗後平台村人,因用時十年復原梅花拳古武器車而被業內人士廣為關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