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域課程

廣域課程是一種較為綜合化的課程組織形式。一般包含某一完整的知識分支,也可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知識分支中的內容。是將各科教材依性質歸到各個領域,再將同一領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組織和排列,進行有系統的教學。與相關課程、融合課程相比,其綜合範圍更加廣泛。最早設立的廣域課程是1914年阿姆荷斯特學院創立的“社會和經濟制度”。較完整的廣域課程誕生在 1923 —1925年的芝加哥大學,由反省思維概論、世界和人類的本質、社會中的人、藝術的意義和價值等科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域課程
  • 釋義:關聯和融合的擴展
  • 性質:綜合性大學科
  • 例子:英美等國實行的“社會研究”
產生
起初,這門課是融合地理與歷史而形成的。後來,在合併史地的基礎上又加入了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和人類學的有關內容。此外,“綜合自然科學”綜合了物理、化學、生物、生理、生態、實用技術等。“語言藝術”綜合了文法、閱讀、寫作、戲劇、電影、電視、新聞和實用語言;“創造藝術”綜合了繪畫、美工、雕塑、音樂、舞蹈、工藝和廣告藝術等,這些都是比較通行的廣域課程。最早設立的廣域課程是1914年阿姆荷斯特學院創立的“社會和經濟制度”。較完整的廣域課程誕生於1923—1925年的芝加哥大學,由反省思維概論、世界和人類的本質、社會中的人、藝術的意義和價值等學科組成。理論上,廣域課程有助於克服分化與瑣碎之弊端,打破原有學科組織的界限,將過去分割的知識統整為一個整體。有利於學生概要地掌握科技文化常識,開闊視野,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過程有一個全面、完整的表象。這樣的課程對於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具有積極的意義。但其弱點是:可能因為籠統的概括,忽視細節而使學生不能做精深的研討。同時由於範圍的廣泛和籠統,難免缺乏邏輯性。後來有人提出了廣域課程的改進形式,即“浮現性課程”。這種課程的編制方法是讓前一個課題“自然地”引出後一課題,就好像後者是從前者中“浮現”在師生面前一樣。例如,在學習某地城市的歷史時,自然引發了對該市經濟的興趣;在對該市經濟的學習中,又不能不對其地理、文化、民族、人口、政治等都有所了解。就這樣一環套一環,最後形成了一個涉及多門學科的綜合性大學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