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島群島濕地

廟島群島濕地

廟島群島濕地,由長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廟島群島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82年,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猛禽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廟島群島濕地
  • 地理位置:山東省長島縣
  • 占地面積:50.15平方千米
  • 具體: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主要景觀,保護範圍,保護狀況,

主要景觀

南長山島的峰山建有候鳥標本展覽館,館內陳列有200多件候鳥標本。1984年成立山東省長島候鳥保護環志中心站,為中國開展鳥類環志工作的重要基地。地方各級政府分別制定了護林愛鳥法規及民約,每年9~10月開展"愛鳥月"活動,宣傳環保知識。2001年6月,成立廟島群島海豹自然保護區。

保護範圍

廟島群島濕地
長島區先後有12個島被劃為猛禽自然保護區,其中鳥類集中棲息的北隍城島、大黑山島、大竹山島、砣磯島和南長山島的礓頭被劃為重點保護區,車由島、高山島和猴磯島被劃為鳥類特別自然保護區,以利夏候鳥的集中繁殖。

保護狀況

2000年省政府機構改革,確定由省林業局負責組織、協調全省濕地保護管理工作。近幾年,山東各級林業部門按照“林業牽頭、綜合協調、分部門實施”的原則,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做了大量的濕地保護和恢復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提高了全省廣大幹部民眾的濕地保護意識。
以“國際濕地日”、“愛鳥周”和“野生動物宣傳月”為契機,集中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宣傳活動。先後在南四湖開展了以“同在藍天下,人鳥共家園”為主題的萬人簽名活動;在黃河三角洲濕地發起了大規模的“繁榮生態文化,建設生態文明”科普教育活動;在東平湖開展了以“保護濕地,共創美好家園”為主題的攝影、書畫比賽;在青島發起了“挽救海鷗”行動等,參與行動的民眾達20多萬人。分別聯合中央電視台、省、市電視台攝製了《風光獨秀黃河口》、《人與自然》、《千姿百態的鳥》、《南四湖濕地保護區》、《映日荷花別樣紅-滕州濱湖濕地》、《碧海藍天觀海鷗》、《黃河口珍禽的樂園》、《天鵝的故事》等多部專題片,連續組織山東電視台、大眾日報等新聞媒體深入黃河三角洲、長島、榮成、南四湖等地,就民眾普遍關心的濕地生態問題採訪報導。
近幾年,全省各地從實際出發,精心組織了圖片展覽、知識競賽、科普講座、文藝演出、夏令營、野外觀鳥、濕地論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新穎、影響面廣、實效性強。黃河三角洲、長島國家級保護區和滕州國家濕地公園以保護區和濕地公園為視窗和基地,經常舉辦野外考察、教學實習、專題講座等活動,他們還分別建起了濕地博物館、鳥展館和濕地文化館,集中展示了濕地功能、生物多樣性、濕地生態和濕地文化,分別被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命名為全國和省、市科普教育基地。東營、榮成等市成立了濕地觀鳥協會,吸引社會上鳥類和攝影愛好者、新聞工作者廣泛參加。一些地區還利用濕地資源優勢,突出濕地特色,挖掘歷史文化內涵,舉辦了各種節會活動,把豐富的濕地資源打造成提升地方知名度和競爭力的品牌。如東營市提出建設“濕地之城、生態之稱”,聊城、棗莊市提出建設“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的創城口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保護區成功舉辦了首屆濕地文化節;滕州市已成功舉辦了五屆濕地紅荷節,連續舉辦了兩屆濕地保護髮展高層論壇。這些活動極大地增強了民眾保護濕地的意識,營造了“人人關愛濕地、人人參與保護濕地”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抓好濕地規劃的編制和科研工作,促進了濕地保護的科學健康發展。
經省政府同意,省林業局、省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的通知》,編制下發了《山東省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1-2020年)》。我局還主持或參與制定了《山東省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2008-2020年)》、《山東省濕地和自然保護區建設規劃》、《山東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規劃》、《山東省碧海行動計畫》、《山東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計畫》、《山東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計畫》、《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山東段水污染防治規劃》等一系列規劃。先後進行了《山東濕地資源調查》、《山東濕地生物多樣性研究》、《濱海濕地造林技術》、《黃河三角洲鴴形目鳥類研究》、《中國東部沿海猛禽遷徙規律的研究》等許多項課題,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近幾年,全省各地共完成50多項濕地保護區、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生態旅遊規劃的編制和濕地可研項目的申報。2006年,國家林業局批覆了南四湖、東平湖濕地保護項目可研報告,2007年又分別批覆了滕州濱湖、馬踏湖、濱州海岸、廟島群島、東昌湖、萊州灣濕地建設項目可研報告。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保護區先後與北京師範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科學院等2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聯繫和合作,與荷蘭政府合作開展了“黃河河口生態環境需水量研究”,該研究成果已得到國家水利部和黃河水利委員會的認可,並運用到2008年黃河水量調度工作中;承擔了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撐課題“黃河三角洲生態系統綜合整治技術與模式”、山東省十大可持續發展課題之一的“黃河三角洲新淤地可持續利用研究”等課題。南四湖、東平湖保護區分別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鶴類基金會、中國科學院、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山東大學等開展了合作和交流,先後完成了南四湖、東平湖濕地資源和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開展了環湖水禽同步調查、遷徙鳥類的環志等專題研究。長島、青島鳥類環志站共環志鳥類20多萬隻,占我國環志鳥類數量的50%以上。
三、建設完善的濕地生態保護體系,有效地改善了濕地生態環境。
通過植樹造林、退墾還濕、流域綜合整治等一系列工程和技術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濕地生態環境,防止了湖泊、河流和庫塘的淤積和退化。近幾年積極實施了包括濕地保護在內的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平原綠化工程、封山育林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等。同時,省里還下大力氣實施污染物達標排放,調整產業結構,對污染嚴重的企業實行關停並轉,嚴格控制濕地各種污染和富營養化。南四湖作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調蓄地,水質安全至關重要,濟寧、棗莊、泰安3市積極實施退田還湖、污染控制、濕地恢復重建、流域綜合整治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濕地生態環境。濟寧市政府按照“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思路,堅持“治、保、用”並舉,實行退耕退池、還湖還濕工程,恢復自然濕地11.5萬畝,在微山、任城、魚台3個瀕湖縣區引進優質蘆竹、蘆葦、菱、蓮、芡、馬蹄等,種植9600畝,實施了人工濕地水質淨化試點工程,今後幾年還將規劃實施30萬畝的濕地恢復工程。棗莊市境內65公里的運河河灘和境內的界河、城郭河、北沙河,大沙河,伊家河、新溝河等120公里河道兩岸已實現退墾還濕和全部綠化,滕州市推廣上林下漁模式,改造濱湖澇窪地2.6萬畝,開發紅荷濕地1.1萬畝。濱州市著力利用擁有廣闊的沿海灘涂濕地的優勢,已將退化的鹽鹼地改良成8萬畝蘆葦濕地,並開始利用蘆葦濕地淨化工業廢水。東營市通過投巨資修築防潮大堤、圍堰蓄水、在重鹽鹼地培育檉柳和蘆葦等措施,使6.35萬畝濕地恢復了原貌,全市還實施了13萬畝檉柳林、50萬畝蘆葦、20萬畝牧草種植工程。黃河三角洲保護區針對近年黃河來水偏少、濕地缺水的實際,開展了濕地生態補水工程,恢復和重建濕地15萬畝,保護區還建立了3處面積1400公頃的食物補給區,主要養殖貝類和種植小麥、穀物等,適應鳥類取食和數量增加的需要。
在濕地保護工作中,一些地方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處理了保護和發展的關係。如東營市成立了以常務副市長為主任的保護區“聯合保護委員會”,較好地解決了保護與油田開發、區域發展的矛盾,油地雙方達成了30萬畝濕地恢復工程協定,油田支持濕地恢復工程資金6000萬元。無棣縣海岸古貝殼堤是世界罕見的海洋地質遺產,貝殼儲量達3.6億噸,而這項資源也是製造上等瓷器的原料,國內外不少廠家希望與該縣合作,無棣縣放棄了巨大經濟利益,保護了這一珍貴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