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士

廉士

廉士是漢語辭彙,

拼音lián shì ,

解釋為舊稱有節操、不苟取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廉士
  • 拼音:lián shì 
  • 注音:ㄌㄧㄢˊ ㄕㄧˋ
  • 釋義:舊稱有節操、不苟取的人
詞目,拼音,注音,出處與詳解,

詞目

廉士

拼音

lián shì

注音

ㄌㄧㄢˊ ㄕㄧˋ

出處與詳解

舊稱有節操、不苟取的人。
1、《孟子·滕文公下》:“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趙岐 註:“陳仲子,齊一介之士,窮不苟求者。”
2、《莊子·刻意》:“眾人重利,廉士重名。”
3、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賞厚可令廉士動心,罰重可令凶人喪魄。”
4、《舊唐書·許圉師傳》:“嘗有官吏犯贓事露, 圉師不令推究,但賜清白詩以激之,犯者愧懼,遂改節為廉士。”
5、《宋史·陳宓傳》:“大臣所用非親即故……貪吏靡不得志,廉士動招怨尤,此朝廷權柄有所分也。”
6、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七回:“(介)子推曰:‘孩兒既無求於君,何以見為?’老母曰:‘汝能為廉士,吾豈不能為廉士之母?吾母子當隱於深山,毋溷於市井中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