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人民廣播電台

廈門人民廣播電台是祖國大陸毗鄰台灣金門距離最近的廣播頻率,更是閩南地區最強勁的廣播媒體。廈門人民廣播電台(以下簡稱廈門電台)於1949年12月25日正式播音,使用廈門話國語兩種語言廣播。1950年4月1日舉辦《地方新聞》。廈門人民廣播電台辦有廈門新聞廣播、廈門經濟交通廣播、廈門音樂廣播、閩南之聲廣播、廈門旅遊廣播等節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廈門人民廣播電台
  • 語言:國語、廈門話
  • 所屬地區:廈門市
  • 開播時間:1949年12月25日
電台簡介,覆蓋範圍,電台歷史,

電台簡介

1950年11月6日起,相繼辦起對象性專題節目,如職工節目、青年節目、婦女節目、兒童節目、工商節目以及教唱歌節目等。
《教唱歌節目》延續舉辦20多年,演變為後來的《每周一歌》。該台建台初期,經常邀請集安研究社、群聲薌劇團、閩南戲實驗劇團、高甲戲代表隊、薌劇代表隊等來台演唱播出。廈門人民廣播電台辦有廈門新聞廣播、廈門經濟交通廣播、廈門音樂廣播、閩南之聲廣播、廈門旅遊廣播等節目。廈門人民廣播電台是祖國大陸毗鄰台灣金門距離最近的廣播頻率,更是閩南地區最強勁的廣播媒體。

覆蓋範圍

廈門人民廣播電台加速發展,目前已形成了智慧型化控制管理的高速寬頻多媒體信息網路,技術裝備水平在全國城市電台中位居前列,電波覆蓋範圍包括廈門、泉州、龍海南安晉江、石獅以及金門等地區,覆蓋人口達六百多萬,收聽人數、收聽率節節上升。

電台歷史

1954年1月,根據第一次全國廣播工作會議關於“一部分小城市台,在省台加強城市廣播之後,也可以取消或合併”的精神,廈門電台奉命撤銷,停止無線電廣播,保留廈門市有線廣播站。
1958年12月25日,廈門人民廣播電台復辦,擁有無線電廣播、有線廣播兩套節目,全天分3次播音,共10小時。自辦節目有:《本市新聞》、《科學與衛生》、《政治與時事》、《海防前線戰士》、廈門話《國內外新聞》以及閩南地方戲曲、曲藝、音樂等文藝節目。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廈門電台停止自辦節目的播出。1967年1月16日起,自辦的新聞節目只在有線廣播中播出。
從1980年元旦開始,廈門電台實行改革,確定以辦好新聞和服務性節目為重點。對采編新聞提出“新、短、實、準、廣”五字的要求,提倡寫百字文和一句話新聞。新辦《廈門新聞》、《聽眾服務台》節目。同年7月,為了廣泛聽取聽眾意見,改進廣播宣傳工作,向社會聘請一批監聽員,建立監聽制度。
1984年,廈門電台為適應經濟特區範圍擴大到全廈門島的需要,對廣播節目進行調整,把《廈門新聞》改為《新聞節目》,報導範圍擴大到閩南地區。同時,開辦《特區專題》節目,首次採用節目主持人形式介紹經濟特區建設的新成就、新面貌、新經驗,傳遞沿海開放城市的新信息。文藝節目開辦“方言說書”欄目。
1986年9月29日,廈門電台再次對廣播節目進行改革,以“縮短戰線,精辦節目,發揚優點,發揮優勢,突出重點,力創名牌”,將原有27個節目、欄目縮減為21個,全天播音比原來縮短2小時。集中采編力量,辦好新聞,開闢“廣播雜談”欄目;新辦融知識性、服務性於一體的雜誌式《聽眾之友》;建立對金門廣播部,開辦《為金門同胞服務》,同時,還開設《歡樂星期》綜合文藝節目和《空中報刊》。《文藝節目》除辦有閩南地方戲曲節目外,還有“相聲與音樂”、“廣播劇”、“鷺江文學”、“音樂點播”、“周末音樂會”等。1989年元旦,又創辦《新聞廣場》。這個節目注意抓住聽眾普遍關心的話題,展開點評,加強輿論監督。
進入90年代,廈門電台開始新一輪廣播宣傳節目改革,採取板塊結構、主持人直播與聽眾雙向交流的形式,舉辦文字、文藝類板塊節目。1991年5月2日,主持人直播板塊節目《歡樂在今朝》出台後,11月5日又舉辦以傳送經濟信息為主的《空中商業街》板塊節目。以後,又推出為台灣、金門同胞服務的主持人直播板塊節目《海峽時空》。它的主要欄目有“新聞集錦”、“華夏風情”、“海峽漫談”、“天涯芳草”等,播出後很受歡迎。在文藝廣播方面,還舉辦旨在提高聽眾高層次音樂欣賞水平和藝術審美情趣的主持人直播綜藝板塊節目《繽紛百花園》。
1994年12月20日,廈門電台所轄廈門音樂台開播。這是福建省首家全天候廣播電台。它的直播板塊節目《閩南鄉音》,用閩南話介紹閩南地方文化、風俗、民情,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同年12月25日,廈門電台所轄廈門經濟台也正式播音,全天廣播14小時。它採用調頻立體聲,節目以板塊結構、主持人直播形式廣播。它的《生活十字街》直播板塊,設定“消費安全島”、“說規道矩”、“周末信託行”欄目,以反映都市經濟生活為重點,為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架起一座空中橋樑。
到1994年底,廈門電台已發展為人民台、經濟台、音樂台組成的系列廣播台。全天共播音52小時10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