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古城

康定古城

美麗而嬌小的康定城,有太多值得留戀的地方,一曲動人的《康定情歌》把你包圍在萬種風情之中,一碗香噴噴的酥油茶會把你溶進情歌故鄉動人的山水中,而入夜後那一彎康定的月亮則會讓你的夢迷失方向(和自己的心上人夜遊月亮彎彎的康定城非常浪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康定古城
  • 地理位置甘孜州東部
  • 面積:11422.75平方公里
  • 作品:《康定情歌》
地理位置,人口與民族,歷史沿革,縣名來歷,自然環境,經濟資源,文教衛生,

地理位置

位於甘孜州東部;北緯29°39'~30°45ˊ,東經101°33ˊ~102°38ˊ。東與寶興、天全、瀘定、石棉縣交界,南接九龍、木里縣,西鄰雅江縣,北靠小金、丹巴、道孚縣。東西最寬140公里,南北最長180公里,面積11422.75平方公里。

人口與民族

1990年底有人口96687人,其中城鎮人口34301人,農村人口62386人;藏族54149人,漢族40052人,回族883人,彝族301人,余為蒙古、苗、壯、布依、滿、瑤、白、土家、納西等民族。

歷史沿革

古為羌地。漢隸沈黎郡。 為嘉良地。唐縣境東北部為中川、會野等羈縻州,屬雅州;西部錄於吐蕃。宋繼之。元置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慰司。明承元制,崇禎十二年(1639),固始汗在木雅設定營官。清康熙四十二年(1701)清軍平定木雅營官昌側集烈之亂後,復設明正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慰司(簡稱“明正土司”)。雍正十一年(1733)置打箭爐廳,設同知。光緒二十九年(1903)升為直隸廳,隸建昌道,三十四年(1908)改為康定府。民國2年(1913)設康定縣,屬川邊特別行政區。1935年紅軍長征路經縣境,在金湯建立蘇維埃政府,在孔玉、新和、捧塔、三和、麥崩、前溪建立鄉蘇維埃政府。民國28年(1939)西康建省,省會設康定。1950年,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康定為西康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地。1955年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仍為州府駐地。1990年全縣轄7區、24鄉、1鎮、240\個村、254個村民小組、10個居委會、57個居民小組。縣府駐爐城鎮,距省府成都366公里。

縣名來歷

康定系漢語名,因郭達山以東為“康”,取康地安定之意,故名。藏語稱康定為“打折多”,意為打曲(雅拉河)、折曲(折多河)兩河交匯處。舊史曾譯作“打煎爐”,後通譯“打箭爐”,簡稱爐城。

自然環境

縣境地處四川盆地西緣山地和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大雪山中段的海子山、折多山、貢嘎山由北向南縱貫縣進,將其他為東西兩兩大部他,東部為高山峽谷我,多數山峰在5000米以上,“天府第一峰”貢嘎山在縣境東南沿,海拔7556米,峽谷高差3500米以上;西部和西北部為丘狀高原及高山深谷區。大渡河自北入,流經東北部,納康定河出境,境內長81﹒5公里。立曲(河)縱貫西北部,匯數十條溪流於西南緣入雅礱江,全長194公里。屬青藏高原亞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7﹒1℃,1月平均氣溫-2﹒5℃,月平均氣溫157℃。年降水量803﹒8毫米。土壤以褐土、棕壤、亞高山草甸土為主,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次之。縣境處鮮水河斷裂地帶,多溫泉、高山湖泊,地震頻繁,1955年曾發生7﹒5級地震。

經濟資源

農牧業是康定縣的生產主體。解放前,農牧業生產一直處在原始階段。農業生產為低下,刀耕火種,廣種薄收。畜牧業以遊牧為主,隨水草而居,牧畜冬春缺草,疫病不斷。解放後,推廣套用農業科學技術,改善生產條件,引進和改良品種,改革耕作制度,特別是進行了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解放了生產為,促進了農牧業生產發展,使糧食產量及牧畜存欄數逐年增長。1990年,全縣有耕地面積185540畝,主產青稞、小麥、玉米、洋芋、豆類、糧食總產量19705噸,農村人平糧食達275公斤。有草地面積430萬畝,各類牲畜277503頭(只),以養殖牛、馬、羊、豬為主。畜產品有酥油、牛羊皮毛。全縣有森林面積226萬畝,覆蓋率15﹒9%,木材蓄積量3850餘萬立方米。經濟林木有核桃、花椒蘋果等。縣境礦產資源豐富,有金屬、非金屬礦點68處,主要有金、銀、鉛、鋅、銅、鐵、鎢 、鋰、鈹及石棉、石膏、水晶、大理石、雲母等。野生動植物資源繁多,屬國家一、二、三類保護動物的有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牛羚、黑頸鶴小熊貓、雪豹、盤羊、毛冠鹿、白馬雞、藏雪雞、獼猴、雲豹、血雉等共29種。野生植物有雲杉、木蘭、連香樹、白木及藥用植物蟲草、貝母、天麻、大黃等。
縣境多雪山、冰川、湖泊,冰川覆蓋面達125平方公里,湖泊總儲水量為2﹒5億立方米。有大小河流14條,水能蘊藏量761﹒萬千瓦以上。已建大小電站30餘座,總裝機容量13489千瓦,開發潛力極大。
工業基礎較弱。解放前以民族手工業為主,有金銀飾品、藏靴、“夯及”皮毛加工。解放後,發展有建材、木材加工、採礦、採金、食品加工等工業。
1990年縣屬工業總產值1198﹒97萬元,但工業仍處於起步階段。
康定地處川藏要道,歷為藏漢民族互貨之地,市場經濟活躍,各類商業網點密布城鄉。
1990年純購進總值2400﹒71萬元,其中農副產品533﹒03萬元;純銷售總值4926﹒03萬元。1990年縣財政收入為1248﹒5萬元。
解放前,交通閉塞,行旅艱辛,僅有兩條未正式運行的川康、康青公路。解放後,公路事業發展較快,川藏、瓦(斯)丹(巴)、營(官)九(龍)、東(俄洛)巴(塘)公路縱貫全境。清代打箭爐為川藏郵傳中心,驛站傳遞文書。民國康定因是西康省會,郵政業務計有郵件、匯兌、報刊發行、郵路四大類,但受交通制約,郵班受阻,電信設備簡陋,僅與成都通報。解放後,建立城、鄉郵電機構,改善郵電設備 。1990年止,除城區州郵電機構擔負國內外郵電業務外,農村設郵電支局2所,郵電所3所,14條郵路,農話電路25條,人縣通郵。全縣7區21鄉鎮通車,公路里程551﹒73公里。
全縣地處大雪山中段,境內山川縱橫,奇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豐富絢麗多姿,融自然、人文為一體的旅遊名勝景觀。打箭爐自古多名勝,昔有十景:天都飛瀑、溫泉浴月、雙寺雲林、仙海澄波、灌頂突泉、雅加銀屏、郭達停雲、子耳樵歌、四橋雪浪、樂頂梵音。解放後,縣境旅遊資源逐步開發,對外開放,主要有國家級貢嘎山風景區內的木格措風景區、跑馬山風景區和塔公草原風景區。

文教衛生

解放後,文化教育衛生事業有較大發展。截止1990年,縣境內有省屬高等專業學校1所;州屬衛生、財貿、工業、農牧、師範等中等專業學校5所,省重點完全中學1所;縣屬國小106所,在校生8515人,中學4所,在校高中生212人,國中生2055人。有幼稚園4所(含州屬1所),還有6所國小開設學前班。經驗收,全縣有2鎮10鄉和折多山以西10個村普及了初等教育。解放前,康定縣僅城區有外國傳教士辦的西醫院及私人中西醫、藏醫診所、藥房20餘家,農村、牧區缺少藥。解放後,至1990年除縣境內有設備較齊全的州醫院、州衛校醫院、州防疫站、婦幼保健站,還有縣醫院1所、中醫院1所、區鄉衛生院(所)16所、防疫站1所、婦幼保健站1所。縣屬醫院及區鄉衛生院(所)有病床187張,醫務人員245人,改變了缺醫少藥的善。文化、廣播電視事業和城鎮建設都有較快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