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茲涅茲產業結構論

庫茲涅茲產業結構論是指國民收入和勞動力在各產業間分布結構的演變趨勢及其原因的學說,由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庫茲涅茲在1941年的著作《國民收入及其構成》中就闡述了國民收入與產業結構間的重要聯繫。

他通過對大量歷史經濟資料的研究得出重要結論而提出。庫茲涅茲在繼承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把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產業分別稱為“農業部門”、“工業部門”、“服務部門”,根據10多個國家國民收入和勞動力在產業間分布結構的大量統計數據,從時間系列分析和橫斷面分析中得出如下結論:
(1)農業部門實現的國民收入的相對比重和勞動力在全部勞動力中的相對比重都處在不斷下降之中,並且農業的國民收入相對比重下降的程度超過勞動力相對比重下降的程度。農業部門的相對國民收入在大多數國家都低於工業部門和服務部門,相對國民收入則大於。因此,在大多數國家農業勞動力減少的趨勢仍不會停止。
(2)工業部門國民收入的相對比重呈上升趨勢,而勞動力的相對比重則大體不變;從橫斷面分析看,國民收入相對比重上升是各國的普遍現象;雖然勞動力相對比重因不同國家工業化水平而有差異,但綜合起來看沒有大的變化。
(3)服務部門的勞動力相對比重幾乎在所有國家中都是上升的,而國民收入的相對比重大體不變,略有上升;從時間系列的分析中看,服務部門的相對國民收入(比較勞動生產率)一般呈下降趨勢:在服務部門中,教育與科研及政府部門中的勞動力在總勞動力中的比重上升最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