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支使

度支使

度支使是官名。“度支”原意是量入為出。唐代官制規定,戶部的度支司掌管國家的財政收支,郎中和員外郎分掌收入與支出,戶部侍郎則檢查押署帳目。開元時始用他官判度支。唐中葉,安史之亂後,以軍事供應浩繁,而多以戶部尚書、侍郎、或他官兼領度支事務,稱度支使或判度支、知度支事。與鹽鐵使、判戶部或戶部使合稱為“三司”。後唐時並為一職,稱三司使。

唐初,唐代後期,開元以後,分開解釋,

唐初

唐初避李世民諱改為“戶部尚書”。唐制,戶部度支案掌國家財政收支,郎中掌收入,員外郎掌支出,侍郎總管檢查。開元二十二年(734),始以他官判度支。天寶以後,因軍事供應浩繁,多以戶部尚書、侍郎或他官兼領度支事務,稱度支使或判度支、知度支事。其權極重,和“鹽鐵使”、“判戶部”或“戶部”尚書合稱“三司”。至五代後唐長興元年(930),並三司為一職,稱三司使。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置於東三省,每省一人,掌管財政。宣統三年(1911),裁黑龍江度支使,改由民政使兼管財政。

唐代後期

唐代後期主管財政收支的重要官職。魏文帝曹丕時始置度支尚書﹐專掌軍國支計。兩晉南北朝也都以度支尚書主管財政。隋改度支為民部﹐唐改稱戶部﹐下屬有戶部﹑度支﹑金部﹑倉部四司。其中度支司掌握軍國用度的收支﹐籌劃財源﹐調撥物資﹐量入為出﹐掌握經費﹐是十分重要的部門。開元以前﹐由本司郎中﹑員外郎專管﹐“郎中判入(處理收入之案)﹐員外判出(處理支出之案)﹐(戶部)侍郎總統押案(總閱後簽名)”﹐不以他官介入。

開元以後

開元以後﹐逐漸以他官兼判(判指判案﹐即批閱文書﹐處理決斷)﹐或由戶部尚書﹑侍郎專判﹐使郎中﹑員外郎失去主管之權。但當時還未有使名﹐或稱判度支﹐或稱知(勾當)度支事。至德以後﹐軍費激增﹐財政收支成為緊迫問題﹐於是肅宗在乾元元年(758)以第五琦為山南等五道度支使﹐這是度支使名的始見﹐後逐成為專掌財政的使職﹐權任甚重﹐常以宰相兼領。其下有副使﹑判官。判官常自尚書省其它曹司中調取郎官來充任﹐稱為判案郎中﹐人數多達四至六人。由於度支使掌握財政大權﹐廣置吏員﹐在全國重要地區設分支機構﹐遂逐漸侵奪其它官司之職。度支使後來與鹽鐵使戶部使合稱三司﹐後唐明宗長興元年(930)並為三司使一職。

分開解釋

度支
1、規劃計算(開支)。 2、指經費開支。 3、官署名。魏晉始置。掌管全國的財政收支。長官為度支尚書。南北朝以度支尚書領度支﹑金部﹑倉部﹑起部四曹。隋開皇初改度支尚書為民部尚書。唐因避太宗李世民諱,改民部為戶部,旋復舊稱。參閱《通典.職官五》﹑《文獻通考.職官六》﹑《唐會要.尚書省諸司下》。 4、指經商。
使
使 shǐ 用:使用。使勁。使役。使力。使錢。派,差譴:使喚。使命。使女。讓,令,叫:迫使。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