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村委會

底泥村委會,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21.00公里, 國土面積18.55平方公里,海拔1539.00米,年平均氣溫16.00℃,年降水量145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3087.00畝,其中人均耕地0.80畝;有林地2777.10畝。全村轄1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96戶,有鄉村人口3875人,其中農業人口3670人,勞動力221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971人。201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967.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74.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植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底泥村委會
  • 面積:18.55平方公里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6.00℃,年降水量1450.00毫米
  • 有農戶:896戶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087.00畝(其中:田1713.00畝,地1374.00畝),人均耕地0.8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2777.1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27.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9畝,主要種植柿子、沙梨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1444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2年底,全村有791戶通自來水,有105戶飲用井水, 有896戶通電,有71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06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38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1.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713.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1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5畝。
該村到2012年底,有13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4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967.1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86.40萬元,畜牧業收入800.2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20頭,肉牛26頭,肉羊124頭); 林業收入33.7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72.60萬元, 工資性收入7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74.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10人 ,在省內務工145人,到省外務工6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主要銷售往省內。2012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0.0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三七、辣椒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96戶,共鄉村人口3875人,其中男性1961人,女性1914人。其中農業人口3670人,勞動力2217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43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46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1.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底泥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平壩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21.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67人,中學生15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89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087.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590個(勞均27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195.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80人,黨員中男黨員68人,女黨員12人。 團員89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農民大多困難,缺乏發展經濟的資金.農田基礎設施薄弱,有效灌溉面積少.缺乏科學技術。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轉糧食種植為經濟作物種植,加大烤菸種植投入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明程度;
3.增加剩餘勞動力的輸出,增加非農產業收入;
4.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及時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問題。。
重視“三農”工作,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做到加強“三農”的決心不動搖,服務“三農”的力度不減弱,強化“三農”的工作不鬆懈,認真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1、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總抓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堅持“政府引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原則,按照實用、實惠、管用的原則,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之路。按照“道路硬化聯農戶、水利溝渠聯田地、綠化美化聯庭院、活動陣地聯村民”的目標,加強水、電、路、文化室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切實解決農村“髒、亂、差”問題,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2、繼續抓好糧食生產工作。正確處理糧食安全與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關係,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糧食種植計畫,加強對良種和科技措施推廣力度,積極引導農戶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在確保糧食總產量820.6萬公斤的前提下合理調整糧經作物種植比例。
3、認真貫徹執行烤菸 “雙控”政策,嚴格按照縣下達的任務組織生產和收購,以提質增效為目標,強化科技措施為突破口,確保完成菸葉收購總量30萬斤,力爭實現產值300萬元,稅收56.2萬元。
4、加快綠色產業發展。以雲南農鑫公司為龍頭,在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擴大種植品種和規模,積極推廣“中豌六號”“日本耐病兌泰”和“大白菜”規模化種植,力爭推廣各種商品蔬菜和高山反季蔬菜種植3500畝,實現產值萬385元。以康照、水城洋芋種植為中心,加大品種改良規範種植和科技投入力度,做強做大做活洋芋市場,鼓勵和支持人工食用菌種植等生物資源創新產業的發展,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結合鄉情,努力發展好意商品洋芋、高山反季無公害蔬菜、人工食用菌種植為主的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
5、大力發展畜禽養殖業。藉助畜禽養殖業的傳統優勢,依託全州第二大市場區位,把黑山羊、武定壯雞、生豬仔豬和大牲畜為重點,做好動物疾病防治和監測工作,推動畜禽養殖業發展。
6、加強領導,認真做好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工作,擴大輸出規模,做好宣傳、培訓和組織工作,切實壯大勞務經濟,力爭輸出勞務1300人以上。認真做好農民補貼“一折通”發放工作。認真做好小額信貸、教育扶貧、外資扶貧等工作,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步伐。
7、加強林政管理,全面推廣林權制度改革。做好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德援項目的管護工作;加大對盜伐林木案件工作的查處力度;繼續做好沼氣池和節能灶建設推廣工作;高度重視護林防火和植樹造林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