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種痘心法要旨

幼科種痘心法要旨

《幼科種痘心法要旨》是清代吳謙著的一部綜合性醫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幼科種痘心法要旨
  • 作者吳謙
  • 類別:中醫古籍
  • 年代:公元1644-1911年
書籍信息,正文,種痘要旨,作者,

書籍信息

書籍名稱:《幼科種痘心法要旨》
朝代:清
作者:吳謙
年代:公元1644-1911年
類別:中醫古籍

正文

夫痘,胎毒也。伏於有形之始,因感而發,為生人所不能免。然其發也,或染時氣,或感風寒,或因飲食,或由驚恐,以病引病,為患多端,更改莫測。且其間順吉者少,險逆者多,有千方百計而不能冀其愈於萬一者,此其所以為難也。古有種痘一法,起自江右,達於京畿。究其所源,雲自宋真宗時,峨眉山有神人出,為丞相王旦之子種痘而愈,遂傳於世。其說雖似渺茫,然以理揆之,實有參贊化言之功,因時制宜之妙。蓋正痘感於得病之後,而種痘則施於未病之先;正痘治於成病之時,而種痘則調於無病之日。自表傳里,由里達表,既無諸證夾雜於其中,復有善方引導於其外,熏蒸漸染,胎毒盡出,又何慮乎為患多端,更改莫測,以致良工束手於無可如何之地耶!此誠去險履平,避危就安之良法也。然種痘一科,多口傳心授,方書未載,恐後人視為虛誕之辭,相沿日久,無所考稽,使至理良法,竟置無用之地,神功湮沒,豈不大可惜哉!今將種痘一法,細加研究,審度精詳,纂輯成書,永垂千古,庶為種痘之津梁,鹹登赤子於壽域也。

種痘要旨

嘗考種痘之法,有謂取痘粒之漿而種之者;有謂服痘兒之衣而種之者;有謂以痘痂 屑乾吹入鼻中種之,謂之旱苗者;有謂以痘痂屑,濕納入鼻孔種之,謂之水苗者。然即四者而較之,水苗為上,旱苗次之,痘衣多不應驗,痘漿太涉殘忍。故古法獨用水苗,蓋取其和平穩當也。近世始用旱苗,法雖捷徑,微覺迅烈。若痘衣、痘漿之說,則斷不可從。夫水苗之所以善者,以其勢甚和平,不疾不徐,漸次而入,既種之後,小兒無受傷之處, 胎毒有漸發之機,百發百中,捷於影響,盡善盡美,可法可傳,為種痘之最優者。其次則旱苗雖烈,猶與水苗之法相近,兒體壯盛,猶或可施。至若痘痂之何以為順?選苗之何以善藏?天時之何以得正?種期之何以為吉?調攝之何以合宜?禁忌之何以如法?形氣之何以可種?與痘衣痘漿之弊,一一條分縷晰,細列於後。學人必細心體閱,則中有灼見,不致有他岐之惑,庶種法既善,而成功可必矣!

作者

吳謙,《醫宗金鑒》總修官。字文吉,清朝安徽歙縣人。乾隆時為太醫院院判。《醫宗金鑒》是清代御製欽定的一部綜合性醫書,全書90卷,是我國綜合性中醫醫書最完善簡要的一種。
吳謙是清雍正、乾隆年間的名醫,曾任太醫院右院判。作為御醫,吳謙經常隨侍於皇帝身邊。乾隆五年(1740年)早春二月,乾隆帝患了感冒,吳謙、陳止敬等御醫“敬謹調理,甚屬勤勞,……且奏效甚速”,使乾隆帝很快就痊癒了。吳謙等因而受到了嘉獎。在為宮廷服務期間,吳謙多次受到這樣的恩賞。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乾隆帝詔令編纂醫書,命吳謙、劉裕鐸為總修官。作為總修官,吳謙為《醫宗金鑒》的成書做出了重要貢獻。吳謙認為,醫經典籍以及歷代各家醫書,存在著“詞奧難明、傳寫錯誤、或博而不精、或雜而不一”等問題,應予以“改正注釋,分別諸家是非”。
謙崇尚仲景學說。在撰著《醫宗金鑒》時,他參考引用清乾隆以前研究《傷寒論》、《金匱要略》的20餘位醫家的著述,對這二部經典著作的原文逐條加以注釋,匯集諸注家之闡發,撰成《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17卷、《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8 卷,列為《醫宗金鑒》全書之首。
《醫宗金鑒》是清乾隆帝敕命編纂的大型綜合性醫學叢書。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發展,國力鼎盛,宮廷醫學也達到頂峰階段。乾隆皇帝務求標榜文治,於乾隆四年(1739)下諭太醫院編纂醫書:“爾等衙門該修醫書,以正醫學”。由大學士鄂爾泰和親王弘晝督辦,任命御醫吳謙、劉裕鐸擔任總修官(相當於主編),陳止敬擔任該書的經理提調官。為保證醫書的質量,選派有真知灼見、精通醫學、兼通文理的學者共同編纂,設纂修官14人,副纂修官12人,武維藩等作為纂修官參加了編寫。此外,還有審效官、謄錄官等人員,共70餘人參加了編寫工作。編撰中,不僅選用了宮內所藏醫書,還廣泛徵集天下新舊醫籍、家藏秘籍和世傳良方。
1742年,《醫宗金鑒》纂修完成,乾隆帝賜名為《醫宗金鑒》,並御賜編纂者每人一部書、一具小型針灸銅人作為獎品。自1749年起,清太醫院將《醫宗金鑒》定為醫學生教科書;這部書還廣泛流傳於民間,深受讀者的歡迎。
《醫宗金鑒》是作者們對18世紀以前的歷代醫學著作加以校訂、刪補,並節錄編輯而成書的,是宮廷醫家集體智慧的結晶。《醫宗金鑒》一書,從醫學文獻校訂整理的角度體現了宮廷醫學的學術水準和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