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計量地球繞日公轉一周時間的單位)

年(計量地球繞日公轉一周時間的單位)

年,又稱為地球年、太陽年,是計時單位。正確的符號為"a,"但某些不嚴謹的場合使用符號“y”或“yr”,通常使用“yr”。

1年通常是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或者說是太陽在天球上沿黃道從某一定標點再回到同一定標點所經歷的時間間隔。

在現代公曆中,平年有365天,閏年有366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年
  • 外文名:year
  • 分類:時間計量單位
  • 解釋: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
  • 符號:yr
1年的準確時間,簡介,

1年的準確時間

1年通常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或者說是太陽在天球上沿黃道從某一定標點再回到同一定標點所經歷的時間間隔。由於所選標點不同,年的定義也不同,通常有:
  • 1 回歸年(太陽年) = 365.242199174日
  • 1 恆星年 = 365.25636日
  • 1 交點年 = 346.62003日
  • 1 近點年 = 365.25964日
現在天文學上採用儒略年,其準確數值為365.25日,每天為86400秒,總數為31,557,600秒。

簡介

年,又稱為地球年,是計時單位。
1年通常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或者說是太陽在天球上沿黃道從某一定標點再回到同一定標點所經歷的時間間隔。
在現代公曆中,平年有365天,閏年有366天。
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復始,謂之一年;
分為閏年(366天,即四年一閏,一百年不閏,四百年一閏)和平年(365天)
年,既然是計時單位,自然與曆法有關,而曆法的形成又是天體運行和萬物生長規律的產物。這一過程是隨著社會的前進和人們知識的提高而發展的。
中國的原始農業社會時期,在耕作的長期實踐中,發現了四季交替的周期,同時觀測出天體運行與地上農作物生長之間的規律,即所謂觀象授時。在二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時期,就已出現了以北鬥鬥柄所指星象位置的變化,用乾支紀年、月、日的辦法。這就是曆法的雛形。每年的第一月稱正月,為歲首。由於各個朝代使用的曆法不一,故歲首也不相同。夏曆的正月是現在我們所用的陰(農)歷一月,即所謂建寅孟春之月;商代以現在的陰曆十二月為歲首,即所謂建醜季冬之月;周曆以現在的陰曆十一月為歲首,即所謂建子仲冬之月;秦代用顓頊曆,以現在的陰曆十月為歲首,即所謂建亥孟冬之月;漢代初期仍以秦歷為準。直到漢武帝時,才組織專門班子,改顓頊曆太初曆,並把二十四節氣納入曆法,仍以夏曆正月為歲首。這就是我們現在仍把陰(農)歷稱為夏曆的原因。郭守敬編寫的《授時曆》,以一年為365.2425日,與現行公曆的平均一年時間長度完全一致。《授時曆》是1281年頒行的;現行公曆卻是到1576年才由義大利人利里奧提出來。《授時曆》確是我國古代一部很進步的曆法郭守敬把這部曆法最後寫成定稿,流傳到後世,把許多先進的科學成就傳授給後人。
年,字的出現始於周代。在此以前,堯舜時稱載,有天體星辰運載一周之意,夏代稱歲,含人長一歲,新春將臨之意;商代稱祀,表示四時已過,該編史造冊,奉祀神靈祖先了。雖然在唐肅宗時曾一度將年改為載,但為期很短,又復稱為年。年為計時單位,一直沿用到現在。春夏秋冬一個周期稱為一年,在書面語言中,亦不時出現載字,顯然那是受古時稱謂的影響。
年的名稱
年:年 歲 載 星霜 寒暑 春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