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降逆法

平肝降逆法適用於肝胃不和,痰濁內阻,胃氣上逆者。症見胃脘脹痛,噯氣頻作,或噁心嘔吐,大便乾結,舌苔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肝降逆法
  • 適用:肝胃不和
  • 材料:梔子、牡丹皮
  • 表現噁心嘔吐
簡介,驗案,按語,

簡介

胃氣上逆,有寒熱之分,虛實之異,但總以本虛標實為多見。胃虛宜補,痰濁,宜滌,氣逆宜降,補瀉並用,兩相兼顧。藥用旋覆花、赭石、半夏、生薑、黨參、大黃、甘草、紫蘇梗、香附。脘痞舌苔黃者,加黃連、黃芩;腑熱便秘者,加酒大黃、檳榔;心煩易怒者,加梔子、牡丹皮;脅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失眠多夢者,加生龍骨、生牡蠣、合歡皮。

驗案

張某,女,46歲。胸悶脘痞,脹痛不舒,噁心嘔吐,噯氣頗多,飲食不下,大便乾結。平素易於抑鬱惱怒,其發病常與情志因素有關。舌苔濁膩,脈弦滑。證屬肝胃不和,痰濁中阻。治擬平肝降逆,化痰和胃。藥用:旋覆花、制大黃各6g,姜半夏、制香附、炒黨參、姜竹茹各10g,赭石、茯苓各15g,甘草4g。藥後大便通暢,脹痛、暖氣亦減,繼以原法出入,調治1個月,膩苔漸化,余症亦隨之消失。

按語

此乃虛實夾雜、本虛標實之證。胃失和降,痰濁內阻,肝氣沖逆,胃氣壅滯,故上見噯氣,嘔惡;濁陰盤踞,故中見脘痛痞悶;腑氣不行,則下見便結。治宜旋覆代赭湯加減,肝逆降,痰濁化,胃氣和,則諸症狀逐一緩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