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批判

平仄,就是把四聲分成兩類。平仄批判,就是對平仄理論的片面性作出批判。陳寅恪考證,周顒沈約等正是根據南北朝之梁代高僧慧皎在《高僧傳~經書論》中說:“若用梵音以詠漢語,則聲繁而偈迫,若用漢曲以詠梵文,則韻短而辭長 。 ”的理論啟發,用完全歸納法歸納出四聲,之後再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平仄。

因為平仄理論的片面性,平仄批判從平仄誕生之日起。四喜先生劉偉,曾經說把四聲四大美女分成平仄兩類,是個原則性錯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仄批判
  • 含義:就是把四聲分成兩類
名片,批判,

名片

平仄,就是把四聲分成兩類。平仄批判,就是對平仄理論的片面性作出批判。陳寅恪考證,周顒沈約等正是根據南北朝之梁代高僧慧皎在《高僧傳~經書論》中說:“若用梵音以詠漢語,則聲繁而偈迫,若用漢曲以詠梵文,則韻短而辭長 。 ”的理論啟發,用完全歸納法歸納出四聲,之後再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平仄。
因為平仄理論的片面性,平仄批判從平仄誕生之日起。四喜先生劉偉,曾經說把四聲四大美女分成平仄兩類,是個原則性錯誤。

批判

清末民初,陳獨秀胡適李大釗等人批判了平仄聲的片面性。隨後孫大雨,聞一多等開始新詩格律研究。人們冷落了平仄聲問題。浙江詩人王無童先生在《我對詩平仄的管見》一文中談到:“音樂的低、沉、緩慢和高低的變化就產生悲哀。高、強、有力,節奏明顯有連續,就產生昂奮進。輕、柔、平、和、有跳躍感,就產生輕鬆活潑。因此,詩歌只要進行音樂的朗誦,又大大超過漢語四聲抑、揚、頓、挫,對詩歌產生音樂美的作用。”
平仄就是簡單把四聲分成兩類。劉偉劉四喜先生從統計學模型分析,四聲二元化,是統計學原理的套用。根據是四除以二等於二的公式,我們知道,平均數只能平均,不能離散,四可以等於2X2,,也能等於1+3,把四聲分為兩類,即有2:2,以及1:3等多種可能。因此,既有合律的音韻美,也有出律的音韻美。
我們知道,古代總共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等5種聲調,如果是寫七言詩,每個字都可能是五種聲調的一種,5的7次方,累計有
5x5x5x5x5x5x5=78125種聲調組合,假設一種聲調組合對應1句7言詩,那么78125種聲調組合對應78125句詩,也就是說如果研究出古代7字句的聲調層面的規律,樣本至少是78125句七言詩。
7字句,XaXbXcX, a字可能是平聲或仄聲,b可能是平或仄,c可能是平或仄,這樣,我們隨意寫7字句,abc三字的8種聲調(2x2x2),
可能是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中的某種, 只有平仄平和仄平仄,被部分人認可,也就是25%的聲調結構被部分人士認可。
網路作家塵世祥人調查證實:讀詩平仄感覺純屬虛擬。如果說格律詩有平仄規則,那么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有多少人精通“規則”,讀格律詩的有幾人可以感知?恐怕萬不有一吧!他在校讀書時,全班37人,讀格律詩只對押韻、對仗有明顯感覺,至於問起平仄,都做搖狀。他在教高中二年級語文時,也曾向學生詢問過類似話題,居然也無一人有平仄感。既然連大中學生都普遍感覺不到的東西,為什麼還要說它存在呢?!
央視網專家張惠欽證實,《 今人崇尚平仄格律嚴重影響詩詞創作水平》,舉例:
儒腐無用
七絕
加一片天
百萬曹兵列大江
一乾儒小怯言降
幸虧尚有周郎在
未把江東送異邦
這首作品,題材很好,反映了歷史的真實。不足之處,是在詩詞的語言之美方面,詞不甚爽,韻不甚足,
這是作者為了刻意寫平仄格律所致。
倘若不理會(即破除)平仄格律,這類重大歷史題材的作品,是可以寫得很好的,張惠欽改此詩為
百萬曹兵震長江,
群儒無計怯言降。
幸有大將周郎在,
不把江東送曹郎。
我們不難發現,張詩清水出芙蓉,有種天然美。平仄論規定: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為合律句子,這種做法,往好處看,是音樂美,實則,若聲母,韻母配合不好,讀起來有斷裂感,反而不美。再考察李白的《靜夜思》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平平平仄平
疑是地上霜
仄仄仄仄平
舉頭望明月
仄平仄平仄
低頭思故鄉
平平平仄平
不合平仄。
五言C型起句式 為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依五言C型改李白詩
床前看月光
錯作滿坤霜
舉首招明月
低頭想故鄉
這樣就合律了,但語法生硬得多,節奏也呆板
以上僅從新韻考察。所以說,平仄是一座有限的金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從中開採到金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