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慶瑞

常慶瑞

常慶瑞,男,1959年7月出生於陝西子洲,碩士,現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慶瑞 
  • 出生地:陝西子洲
  • 出生日期:1959年7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西北農業大學         
  • 學位/學歷:碩士
  • 專業方向:資源與環境科學
  • 任職院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人物經歷,學術兼職,研究領域,學術論著,

人物經歷

1999.09– 教 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資源環境學院
1997.11–1999.09 教 授,西北農業大學 資源與環境科學系
1993.12–1997.11 副教授,西北農業大學 資源與環境科學系
1993.03–1996.07 碩 士,西北農業大學 資源與環境科學系
1987.05–1993.12 講 師,西北農業大學 資源與環境科學系
1982.01–1987.05 助 教,西北農業大學 資源與環境科學系
1978.02–1982.01 學 士, 西北大學 地理學系

學術兼職

兼任中國土壤學會土壤遙感與信息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土壤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業遙感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土地利用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水土保持學會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專業委員會理事,陝西省地理學會副理事長,陝西省土壤學會理事,中國民主同盟陝西省委員會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土地資源調查、評價及其合理開發利用,土地生產潛力和人口承載量分析;地物波譜特性測試與遙感模型反演,遙感圖像處理與信息提取、自動分類識別;資源環境遙感動態監測與管理,區域地理信息系統研製與三維景觀建模;土壤發生特性、系統分類和山地土壤垂直帶譜構建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主講遙感原理與方法(省級精品課程)、地理信息系統(校級精品課程)、土地資源學、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自然地理學、土壤發生與分類、遙感數字圖像處理、空間信息的獲取與處理、數字地球的理論與技術、遙感影像地學分析等課程,創建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學科。編著出版《遙感技術導論》、《土地資源學》、《地理信息系統》、《農業資源信息系統》、《水土保持規劃》、《水土保持學概論》、《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監測與評價》和《地質地貌學》等教材8部。
承擔各種科研項目30多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973計畫專題1項、教育部重點科技項目1項、其它項目20餘項。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土地資源調查、評價與合理利用 “七·五”~“十·五”期間,系統開展了黃土高原土地資源的調查、評價與合理利用研究,從土壤及土地資源的調查、評價入手,分析估算區域土地生產潛力和人口承載能力,根據利用特點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套用持續發展理論進行土地利用規劃,探討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提出不同區域土地開發利用的模式,形成了一整套開展區域土地資源研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2)土地荒漠化形成與監測 套用現代空間技術和土壤發生學理論,對農牧交錯帶進行土地荒漠化形成演變、監測評價和預警管理研究:①分析探明了農牧交錯帶土地荒漠化的本質和過程機制,提出荒漠化形成的4個階段(風沙侵蝕、蝕積平衡、沙塵堆積和土壤發育)和荒漠化土地的5種類型(肥力衰退粗化型、表層剝蝕型、片沙覆蓋型、流動沙丘型和固定沙丘型);②套用“3S”技術,查明了近年來區域土地利用/覆蓋與荒漠化動態變化規律,建立了基於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的監測評價技術體系。
3)植被恢復的土壤環境效應研究 從土壤形成發育和系統進化的角度,對黃土高原
退化生態系統植被恢復的土壤環境效應進行系統深入研究,得出不同植被類型、樹木種類、造林模式、生長年限等恢復措施作用下的土壤質量特點和本質差異,提出評價植被恢復效應的指標體系和方法,為區域水土保持效益評價和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提供了決策依據。
4)土壤發生與分類 針對傳統地理髮生分類存在的主要問題、地區土壤特點和有爭議的內容,採用國際上先進的系統診斷分類體系和數值分類方法,開展土壤發生分類研究:①提出了陝西土壤系統分類體系,確定了主要診斷層、診斷指標與檢索命名方法,及其兩種分類系統參比;②建立了秦嶺山地土壤垂直帶譜,探討了山地土壤的發生特性、成土過程和類型劃分方法;③鑑定了黃棕壤、黃褐土在形成環境、發生特性的主要差異,明確了兩者的分類歸屬和空間分布;④確定了人類活動對土壤形成發育的影響與作用,提出土墊旱耕人為土診斷層、診斷指標和分類體系的修正方案。
5)資源環境監測管理技術 套用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與全球定位系統等高新技術,進行了土壤侵蝕遙感定量分析、監測評價和預警管理,遙感模型識別與自動分類,區域資源與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研製,從調查方法、數據採集、信息處理、影像解譯、模式識別、系統設計和程式編寫方面總結出了一套先進、實用的技術與方法。

學術論著

近年來,發表論文150篇,其中SCI收錄和一級期刊50多篇,參編專著5部。代表性論著有:
黃土高原植被構建效應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12
新中國的土地管理研究 中國大地出版社 2004.06
黃土高原土地資源研究的理論與實踐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1996.12
秦嶺北坡土壤發生特性與系統分類 土壤學報2002.39(2):227-235
黃土丘陵溝壑區土壤資源及其改良利用 水土保持學報2002.16(5):97-100
農牧交錯帶土地沙化的本質及其形成研究 生態學報2003.23(1):106-111
陝北農牧交錯帶土地荒漠化本質特性研究 土壤學報2003.40(4):518-523
高寒地區荒漠化現狀與防治途徑探討 水土保持學報2003.17(5):39-42
基於RS與GIS的黃土丘陵溝壑區土地覆蓋動態研究 套用生態學報2003.14(12):2187-2190
黃土高原植被恢復對土壤肥力質量的影響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2003,17(4):38-41
Soil fertility benefits through recovering in semi-arid area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October 2003, Vol(Supplement 1):25
陝西關中土墊旱耕人為土樣區的基層分類研究 土壤學報2005.42(04):537-544
青海湖流域草地類型變化及其生態服務價值研究 草業科學2005.22(09):14-17
高寒地區植被恢復對風沙土區土壤效應影響 水土保持學報2005.19(06):40-43
陝北坡耕地土壤侵蝕對土壤性質的影響研究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6.14(01):96-99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團粒及微團粒的分形特徵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6.04(04):47-51
農牧交錯帶不同人工植被下荒漠化土壤肥力的變化 中國沙漠2006.26(06):915-919
陝北農牧交錯帶土地荒漠化景觀格局動態監測研究 水土保持學報2007.21(02):188-191
人工植被恢復荒漠化逆轉過程中土壤顆粒分形特徵 土壤學報2007.44(03):566-570
黃土丘陵區人工林地土壤肥力質量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8.06(02):71-74
陝北農牧交錯帶沙漠化土地時空變化特徵分析 中國沙漠2009.29(02):223-228
基於花期果樹冠層光譜反射率的果樹樹種辨識研究 紅外與毫米波學報2009.28(03):207-211
基於光譜分析的果樹樹種辨識研究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9.29(07):1937-1940
面向對象土地覆被圖像組合分類方法研究 農業工程學報2009.25(07):108-113
土壤侵蝕信息圖譜的內涵與表達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9.07(04):55-59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und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agro-pastoral transition zone of northern China
New Zealand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09.volume 52(04):471-476
Object-oriented land cover image classification system
Recent Patents on Engineering 2010.volume 4(01):56-62
黃土台塬不同土地利用土壤有機碳與顆粒有機碳 自然資源學報2010.25(02):218-226
土地資源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2.10
水土保持規劃 西安地圖出版社 2002.03
遙感技術導論 科學出版社 2004.03
地理信息系統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4.11
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監測與評價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5.10
農業資源信息系統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9.0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