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院校課本·試用本:音樂1

師範院校課本·試用本:音樂1

《師範院校課本·試用本:音樂1》的編寫特點是:1、教材按分課時的形式,採取單元綜合教學進行編寫。既有各項內容縱向順序,又有各項內容間的橫向聯繫,將知識點、技能訓練和各種能力培養有機地結合,相互滲透,爭取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獲得最高的效益。 2、立足於學生的發展。教材中設有《思考與練習》,啟發學生學會探索,通過聽覺、演唱、演奏、指揮、創造、分析、評論等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有益於學生的未來。 3、力求精簡。教材注重思想性、藝術性和趣味性,並具有一定的可教性和可唱性。便於教師挖掘教材的內涵,充分發揮藝術的感染力,提高學生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4、重視職業培訓。教材編寫中有計畫地滲透國小音樂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隨著自身音樂素質的提高,也能掌握音樂教育觀念和國小音樂教學方法。

基本介紹

  • 書名:師範院校課本•試用本:音樂1
  • 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
  • 頁數:196頁
  • 開本:16
  • 定價:14.00
  • 作者:胡曉耕 師範院校音樂教材編委會
  • 出版日期:1999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5534602 
  • 品牌:上海音樂出版社
內容簡介,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師範院校課本·試用本:音樂1》:國家教育部規劃教材

文摘

插圖:
少數民族民歌
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著五十六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和漢族一樣,民歌也是各少數民族音樂中最基本的音樂形式。它們流傳最廣,數量最多,始終伴隨著各民族民眾的生活,表達他們喜怒哀樂的情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理想。少數民族民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1.蒙古族民歌《牧歌》
牧歌是蒙古族牧民在草原上放牧時歌唱的一種民歌類別。它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遊牧生活和勞動中產生的。牧歌的音調高亢悠長、寬廣舒展,節奏較自由,具有濃厚的草原氣息。這首《牧歌》源於東蒙昭烏達盟。歌詞共四句,內容純樸優美,富有詩意,表達了牧民對草原生活的熱愛。全曲由上下兩個樂句構成,上句的旋律悠揚飄逸;下句的旋律低回委婉。歌曲曲調優美動聽,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牧歌。

後記

本套師範院校音樂教材是“師範院校音樂教材編委會”在對師範音樂教學多次交流、反覆研討的基礎上,組織了全國十八省、市有經驗的師範音樂教師編寫的,參加教材編寫工作的成員有(按姓氏筆畫為序):
王仲慶、王家祥、王秦雁、倉道源、田明俊、平士方、葉維修、齊明遠、齊從容、朱漢民、張紅旗、張穎麗、肖濟眾、辛國鎏、汪笑屏、汪玲、陳學婭、周建培、楊文揆、楊建偉、費維耀、秦懿、翁衛平、陶維嘉、桑葉青、崔啟珊、錢苑、黃光榮、黃文娟、梁乾材、曾堃華、魯旭、熊承敏、薛光煥。
本套教材出版以後,編委會又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作了調整和修改,參加修訂具體工作的有:
崔啟珊、黃光榮、魯旭、王仲慶、王家祥、田明俊、曾堃華、楊文揆、翁衛平、秦懿、陳蓓蕾、何芝才、周景江、熊承敏、李麗雅、楊建偉、張穎麗、劉韌、張紅旗、周建培、夏宗貴、王友斌、陶維嘉、顏崇德、倉道源。
本套教材名譽顧問:賀綠汀 顧問:張民生
本套教材主編:陳學婭副主編:崔啟珊、黃光榮
參加教材審定工作的有:馮宇慰、馬革順、錢仁康、周小燕、潭冰若、羅傳開。
教材編寫是隨著時代發展和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而更新的,本套教材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誠懇希望廣大教師提出寶貴意見,使之不斷完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