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牧生活

遊牧生活

遊牧,遊牧民族,遊牧生活。特指遊牧民族的一種生活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遊牧生活
  • 外文名:The nomadic life
  • 類型:狩獵採集者,畜牧者,工匠或小販
  • 來源:蒙古遊牧民族
定義,歷史上的遊牧民族,習性,分布,蒙古族遊牧,

定義

不是總在同一地區生活而是周期性地或定期地遷移的生活方式。遊牧生活不是不受限制和無方向的漫遊,而是以一個環境適合地區作暫時的中心。這箇中心的穩定程度以食物供給和獲取食物技術的有效程度而定。遊牧包括3種類型︰狩獵採集者,畜牧者,工匠或小販。

歷史上的遊牧民族

歷史記錄遊牧民族的畜牧生活,很生動。他們主要是畜馬、牛、羊、駱駝、驢,還有多種野馬等。平時以射獵禽獸為生,遠程用弓矢,近程用刀鋌(類似矛)。小孩子也能夠“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他們每居一處,眾多的馬牛羊等要吃大量的水、草,吃得差不多的時候,就必須“逐水草遷移”,甚至去掠奪他人,“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交戰時,“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禮義”。

習性

儘管狩獵和採集通常給一個民族帶來一定程度的遊牧生活,但住地的轉移可按日(如喀拉哈里桑人)、按月、按季或半年而變化。在資源豐富和貯藏方便的地方,人口比較穩定。遊牧的狩獵者和採集者通常組織成獨立的小群體,在畫定的地區內活動,他們熟悉該地區水源、植物方位和獵物棲息處。依靠馴養家畜生活的遊牧民族,遷徙到固定的地域為牲畜尋找牧場。大多數群體都占有使用季節相當長的中心基地。放牧者可完全依靠他們的牧群,也可進行狩獵或採集,從事某些農業,與農業民族交換穀物和其他物品。

分布

西南亞和北非的一些半遊牧群體,在季節性遷移期間,種植穀物。畜牧民族遷移的類型是很多的,往往依牲畜種類、地勢和氣候的不同而分。有的遊牧群體雖然成了大社會,卻保持其遷移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小手工業者和小商販,他們也可以製作和出賣簡單的產品,打獵或出賣勞動力。吉普賽人是這種遊牧生活的最著名的典型。一些遊牧民族從事種類有限的農業,為了尋找種植穀物的新地域,從一個地方遷移到另一個地方。他們經常將農業和狩獵、採集結合起來。人類學家把他們畫歸園藝民族,以與定居的農業民族相區別。20世紀由於經濟和政治的原因,如系統農業的發展、工業的發達、政府反對與現代生活不相適應的遊牧生活的政策,遊牧生活已趨沒落。

蒙古族遊牧

蒙古族文化是遊牧文化的歷史集大成者,一方面是蒙古族文化濃縮了自匈奴以來所形成的、以遊牧為基礎的草原文化的所有基本要素;另一方面蒙古族文化的形成是草原文化發展到特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結果,是草原文化邏輯進程的延續。特定的歷史造就了蒙古族特有的文化,特有的文化又成就了蒙古族腰帶豐富和獨特的功能,使其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