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曠撞晉平公

師曠撞晉平公

選自《韓非子·難一》.韓非生於周赧王三十五年,卒於秦王政十四年(約前281年-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師曠撞晉平公
  • 作品出處:《韓非子·難一》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韓非
  • 別稱:“韓子”或“韓非子”
  • 派別:法家
  • 時期:戰國
原文及注釋,注釋,譯文,倒裝句,相關習題,《韓非子》,作者簡介,

原文及注釋

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⒅,乃喟然⒆嘆曰:“莫樂為人君⑵!惟其言而莫之違⑶。”師曠⑷侍坐於前⑸,援⑹琴撞之。公被⒀衽⑺而避,琴坏於壁。公曰:“太師⑻誰撞⒃?”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於側⑼者,故⑿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⑽!是非君人者⒂之言也。”左右請除⑾之。公曰:“釋⒄之,以為寡人戒。”

注釋

⑴選自《韓非子》。
⑵莫樂為人君——沒有什麼比做國君更快樂的了。
⑶莫之違——沒有誰敢違背他。
師曠——名曠,字子野,是春秋後期晉國宮廷中的盲人樂師。
師曠撞晉平公師曠撞晉平公
⑸師曠侍坐於前——師曠陪坐在前面。
⑹援——執持,拿。
⑺衽——衣襟、長袍。
太師——師曠
⑼言於側——於側言。
⑽啞——表示不以為然的驚嘆聲(含鄙視之意)。
⑾除——清除,去掉。除之:除掉他。
⑿故——所以。
⒀被——通“披”,披著。
⒁師曠——盲人樂師。
⒂是非君人者——這不是國君。
⒃誰撞——撞誰。
⒄釋——放。
⒅酣——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
⒆喟然————嘆息的樣子。

譯文

晉平公臣子們在一起喝酒。酒喝的正高興時,他就得意地說:“沒有什麼比做國君更快樂的了!只有我的話沒有誰敢違背!”師曠正在旁邊陪坐,聽了這話,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晉平公連忙收起衣襟躲讓。琴在牆壁上撞壞了。晉平公說:“樂師, 您撞誰呀?”師曠故意答道:“剛才有個小人在胡說八道,因此我氣得要撞他。”晉平公說:“說話的是我呀。”師曠說:“哎!這不是為人君主的人應說的話啊!”左右臣子認為師曠犯上,都要求懲辦他。晉平公說:“放了他吧,我要把這件事(或“師曠講的話”)當作一個警告。”

倒裝句

太師誰撞:應為“太師撞誰”
惟其言而莫之違:應為“惟其言而莫違之”

相關習題

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①惟其言而莫之違②。”師曠侍坐於前,援④琴撞之。公披衽⑤而避,琴坏於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於側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師曠曰:“啞⑥!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請除之。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 (選自《韓非子》)
註:①莫樂為人君:沒有什麼比做國君更快樂的了! ②莫之違:沒有誰敢違背他。③師曠:春秋時晉國宮廷一個叫曠的盲樂師。④援:執持,拿。⑤衽:衣襟。⑥啞:表示不以為然的驚嘆聲。
⒈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公披衽而避,琴坏於壁。
釋之,以為寡人戒。
⒉師曠撞晉平公的原因是什麼?(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⒊簡要分析師曠的性格特徵。(2分)
⒋閱讀全文,選擇其中一個你欣賞的人物,加以點評。(2分)
答案
⒈晉平公連忙收起衣襟躲讓,琴在壁上撞壞了。(2分)
放了他,我要把這件事(或“師曠講的話”)當作一個警告。(2分)
⒉師曠曰:“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分)
⒊他敢於“犯君”,說明他正直忠誠剛烈敢作敢為、不畏權勢。因自己是盲人,用“小人言於側”的方式表明他還是講究辭令、有智慧、有謀略的人。(2分。一點1.5分,意對即可。有其他答案酌情給分)
⒋略。(題目出自《昆明市2010年高中(中專)招生統一考試》)

《韓非子》

韓非子韓非子
韓非子有兩個解釋,指人物戰國末期韓國著名的哲學家、法家代表韓非指一本書,是韓非死後,後人蒐集其遺著,並加入他人論述韓非學說的文章編成的。
韓非注意研究歷史,認為歷史是不斷發展進步的。認為現今,要根據今天的實際來制定政策。他的歷史觀,為當時地主階級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根據。韓非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
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非見韓之削弱,數以書諫韓王,韓王不能用。於是韓非疾治國不務修明其法制,執勢以御其臣下,富國強兵而以求人任賢,反舉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實之上。以為儒者用文亂法,而俠者以武犯禁。寬則寵名譽之人,急則用介冑之士。今者所養非所用,所用非所養。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十餘萬言。然韓非知說之難,為說難書甚具,終死於秦,不能自脫。
韓非子是韓國的貴族。當時韓國很弱,常受鄰國的欺凌,他多次向韓王提出富強的計策,但未被韓王採納。韓非寫了《孤憤》等一系列的文章,這些作品後來集為《韓非子》一書。秦王嬴政讀了韓非的文章,極為讚賞。公元前234年,秦國出兵逼迫韓非來秦,韓非在秦王問計時勸其先伐趙而緩伐韓。因不滿姚賈進為上卿,誹謗於嬴政,姚賈知道後懷恨在心,進讒加以陷害,後韓非被迫服毒自殺。
韓非子的文章構思精巧,描寫大膽,語言幽默,於平實中見奇妙,具有耐人尋味、警策世人的藝術風格。
韓非子著書之餘時常登臨的孤憤台尤存,位臨棠溪岸邊,原是一處高地,松柏銀杏蒼蒼。之後,孤憤台漸漸之低小,鄉民們平素叫“孤墳攤兒”,考古和被盜均未發現萌基,專家考證應為“孤憤”台,正好符合韓非“驅車勸諫韓王不用”而閉門著書的歷史事實。韓非的《孤憤》、《五蠹》《說難》、《說林》、《從內儲》五書,十萬餘言,字裡行間,嘆世事之難,人生之難,閱盡天下,萬千感懷。韓非死於秦國,終年47歲,有記載說,韓非屍體運回韓國,葬在故土,即孤墳攤處,另說葬九女山古墓群。
據史料可考,韓非子的故土在西平縣出山棠溪北岸的韓堂村。韓堂村建有韓家祠堂,而後遷至出山鎮西南,韓堂村留名至今。韓祠為韓家宗祠,何代修築無考,但每年春節韓姓子孫敬奉韓家宗祖一直延續,韓祠歷代修復,破損於解放初,1958年在此建出山禮堂,有“思辨”碑石一塊,村人說曾蓋在西街井口,後無下落。

作者簡介

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華夏族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新鄭市)人,戰國末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散文家。韓非被譽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兩個人之一 。
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將老子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韓非是韓王之子,荀子的學生,李斯的同學。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思想。
韓非深愛自己的祖國韓國,但他的政治主張並不被韓王所重視,而秦王嬴政卻為了得到韓非而出兵攻打韓國。李斯因嫉妒韓非的才能,將韓非害死在秦國。但是,韓非的法家思想卻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幫助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韓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對後世影響深遠,是毛澤東最佩服的中國古代思想家。毛澤東曾經說過:”中國古代有作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史記》載: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可知當時秦王的重視。《韓非子》也是間接補遺史書對中國先秦時期 史料不足的參考重要來源之一,著作中許多當代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也成為成語典故的出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