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英才

希望英才

“希望英才”青年學者培養計畫是環球時報公益基金會於2012年12月啟動的公益項目,項目給予國內從事人文社科類研究和教學的優秀青年學者經濟上的支持,保護和培養青年學者的專注精神和恬淡之氣。以品格塑成學風,以學風推動學術,以學術凝聚共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希望英才
  • 成立時間:2012年12月
  • 類型:公益項目
  • 對象:優秀青年學者
緣起和宗旨,目標,培養對象,資助標準,附則,申請方式,評審委員會名單,

緣起和宗旨

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中國文化的復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離開了精神的凝聚力,物質的積累即使再繁盛,也將是迷亂和空洞的。作為文化復興的擔綱者,“士”或者讀書人的精神品質,將決定一個民族的精神取向和高度。這個階層品格的養成,當然有賴於其“安貧樂道”精神的傳續,但整體社會氛圍的深刻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在社會財富高速積累的今天,我們這個國家還能否容下幾張安靜的書桌,至少是檢驗社會發展是否健康的重要標尺之一。
有關調查顯示,國內大學及科研機構的教師和研究人員的收入差距日益懸殊。相較而言,人文社科類的青年學者處在最底層。一方面,他們正處在學術積累和成長的重要階段,必須潛心於學術,方能在未來的思想和文化建設上有所建樹;另一方面,他們又處在人生的負重階段,必須承擔來自家庭的各種壓力和責任。在這種情況下,過於沉重的經濟壓力將不可避免地摧折這些有才華的青年人的銳氣和朝氣。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他們固守學術理想的意志和決心。
在此背景下,環球時報公益基金會推出了“希望英才”青年學者培養計畫。以“為國家養士”為目的,支持部分優秀的青年學者。

目標

給予國內從事人文社科類研究和教學的優秀青年學者經濟上的支持,保護和培養青年學者的專注精神和恬淡之氣。以品格塑成學風,以學風推動學術,以學術凝聚共識。

培養對象

1、已取得博士學位
2、從事人文社科領域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學者(包括博士後研究人員)
3、獲得博士學位至申請時間不超過五年
4、尚未取得正高職稱

資助標準

環球時報公益基金會為“希望英才”青年學者培養計畫年度出資30萬,對10名青年學者進行資助,金額為稅前每人3萬元,資助周期為1年。

附則

環球時報公益基金會要求受資助者能夠在接受資助期間,參加基金會組織的學術或公益活動(至少一次)。資助期滿後的三個月內,向學術委員會提交兩篇本人研究領域內的學術論文或調研報告。

申請方式

青年學者自薦。申請人統一在環球時報公益基金會網站下載申請表,填寫完畢後連同以下材料共同傳送至官方信箱,並在郵件名中註明“環球時報公益基金會+“希望英才”青年學者培養計畫+姓名”。
1、 “希望英才”青年學者培養計畫報名表;
2、 申請人博士論文電子版;
3、 自選能代表申請人學術水平作品2-3篇。
4、博士學位證書掃描件。
基金會在收到申請信息後統一安排符合條件的申請人接受評審會專家面試。

評審委員會名單

男,1971年生。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中國哲學。
男,1971年生。
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西方哲學、倫理學。
男,1967年生。
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男,1968年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學。
橋本秀美
男,1966年生於日本福島縣。
1985年考取東京大學,就讀於中國哲學專業,獲得學士學位、碩士學位。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師從王文錦先生,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並為北京大學第一位全職外籍教師。2010年3月起,成為東京大學兼職教授。研究領域為文獻學、三禮、經學。
女,1969年生。
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韓愈研究會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古典詩學與文章學研究。
男,1962年生。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世界經濟學、國際投資與國際金融、國際政治經濟學。兼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系教授、教育部新世紀人才、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曾任校圖書館館長、文化科技園管委會副主任、國家清史纂修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主要從事新聞業務和廣告傳播研究。
教授,管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二級教授,曾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兼新媒體與網路傳播系主任,現任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中國競爭情報和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新媒體與網路傳播系主任,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競爭情報與創新評估重點實驗室主任,首席科學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