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績

布績

布績拼音是bù jì,基本解釋

布績:用棉絮片搓成的指頭粗、尺余長的圓形棉條,用於家庭紡線。

清 蒲松齡《日用俗字?裁縫章》:“布績紡成線一綹,**(上次下糸)勻停又不喬。”清 馬益著《莊農日用雜字》:“布績紡成線,速叫機匠牽。把拮織成布,不要疼染錢。染青做外套,藍的做袍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績
  • 拼音:bù jì
  • 解釋:紡線
  • 性質:名詞
詳細解釋
用布績紡線的詳細情形:
布績
布績
1、搓布績。有的地方叫搓“姑綴”,即在紡線之前,先用莛桿在木板上把棉絮片搓成指頭粗的圓形棉條。根據單個“布績”用棉多少,輕輕地從“棉瓜子”上一層層的剝下一塊,再伸展成一個長方形的棉片,放到面板上,再將棉片纏在一根光滑的莛桿上,兩手輕輕向前撮幾下,便成了一個“棉布績”,然後抽出莛桿即可。當搓到三四十個,便用線繩從中間綑紮起來,放到一個專用的家什里,以備紡線時用。
2、紡線。舊時,女人們坐在炕上或炕沿上,把紡車安放調試好,再從布績頭部用手捻出一段線,並纏在棉花軸子尖上;隨後,將右手食指伸入紡車搖柄的圓孔內,使車翅子轉動起來,並通過“車弦”帶動著棉花軸子快速轉動;與此同時,左手捏著布績斜著向上方移動,於是在棉花軸子上便紡出長長的一條線。在操作中,右手搖動的快慢,左手抻線的速度和捏布績的力度,三者要協調、配合恰當。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斷線、不出線或出線不均勻的現象。通常是搖柄轉動兩圈,就能紡出二尺多長的一條線。然後,右手輕輕倒一下搖柄,左手隨即曲臂回送,把紡出的線繞在棉花軸子上。當一條布績快完時,就續接上另一條,再紡。如此周而復始,車翅子和棉花軸子轉動不息,能幹的女子半天可紡三四個線穗子,約一兩多重。若線紡得差不多了,便將線穗子上的線,再一圈一圈地絡(纏)到“籰(yuè 音 月)子”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