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商品供應量

這些商品通過不同的流通渠道,從生產領域轉移到消費領域。市場商品供應量標誌著能夠滿足消費者購買力所需求的商品供應能力,是擴大商品流通、繁榮市場、穩定物價、促進工農業生產不斷發展和逐步提高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的物質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市場商品供應量
  • 別名:市場商品可供量
  • 解釋:指計畫時期(一年或某一特定計畫
  • 接解釋:時期)內提供市場銷售的商品總量
市場商品供應量的形成,市場商品供應量的制約條件,

市場商品供應量的形成

市場商品供應量,是在一定的社會商品資源的基礎上形成的。市場商品供應量的大小,取決於社會商品資源總量的大小及其分配情況。
我國社會商品資源的來源主要有:
1.國內工農業生產部門生產的商品
這是社會商品資源最基本的來源,也是市場商品供應量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構成了國內市場銷售商品的主體。在工農業生產部門提供的商品中,工業品商品資源主要來自機械工業、紡織工業、輕工業、食品工業、化學工業、電子工業、手工業等工業生產部門生產的日用消費品。農產品商品資源主要來自農村家庭與國營農場。生產的發展是市場商品供應量增加的物質基礎。市場商品供應量的多少主要取決於工農業生產發展的水平。只有工農業生產不斷發展,市場商品供應量才能不斷增加。工農業生產發展水平越高,市場商品供應量也就越多。
2.進口物資
進口物資也是社會商品資源的一大來源。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絕不是閉關自守,一切產品都要做到自給自足,決不排斥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同外國進行互通有無的貿易。實行對外開放,使進口在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增加社會商品資源,活躍國內市場,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3.國家儲備撥出物資
這也是社會商品資源的一個來源。為了彌補國民經濟發展中可能產生的、局部的、暫時的比例失調,應付重大自然災害和戰爭等偶然事件的發生,保證社會主義再生產的正常進行和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國家對一些關係國計民生和具有戰略意義的物資,如糧食、棉花、鋼鐵、燃料等,必須保持足夠的儲備。國家在一定時期,為了更新或市場供應的特別需要而撥出一部分儲備物資,投入市場,就形成了社會商品資源的又一來源。
4.國家財政撥出物資
這是國家財政部門撥出的用來滿足各方面需要的物資。這些物資主要是以稅收形式徵收的糧食等實物產品和財政處理物資。
5.社會潛在物資
主要是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個人手中暫時不用或不適用的物資以及廢舊物資。把這些物資動員出來,可以供其他生產企業加工再制;可供其他單位使用;也可以在市場銷售,供個人消費者使用。把潛在物資挖掘出來,可以為市場增加商品供應量,為社會增加財富,為國家增加收入。廢舊物資回收部門在挖掘社會潛在物資工作中擔負著重要任務。動員這部分潛在物資參加社會商品流轉,可以使社會潛在物資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或加工改制,或廢物利用,變無用為有用,變小用為大用,變一用為多用,是促進社會節約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增加社會商品資源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這條途徑挖掘出來的商品資源,其意義不亞於通過增產途徑所取得的商品資源。
6.計畫期初儲存物資
這是由計畫前期結轉而來的在本期計畫期內可以使用的物資。這部分物資也是本計畫期社會商品資源的來源。
由以上幾個來源提供的商品,形成社會商品資源總量。在社會商品資源來源中,國內工農業生產是最主要的來源,它提供的商品在社會商品資源總量中占的比重最大。其他如進口物資、國家儲備撥出物資等,都是調節性質的,是輔助性的來源。
國家在一定時期內所獲得的社會商品資源總量,必須根據各項用途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分配。這些用途包括:國內市場銷售需要;供應出口;撥給國家財政和供軍需;撥給國家儲備等;此外,還必須留下一部分作為計畫期末儲存。

市場商品供應量的制約條件

市場商品供應量的大小主要受到下列條件的制約:
1.生產條件制約
工農業生產的發展規模和結構,決定著市場商品供應量的大小。工農業生產是商品供給形成的基礎。社會生產兩大部類的比例、工農業生產的比例、工農業生產內部各類產品生產的比例等,都影響著市場商品供給量的構成。
2.分配比例制約
積累與消費的比例狀況如何,也直接影響著市場商品供給量的形成。國民收入分配分為積累資金和消費基金兩大部分,前者主要用於擴大再生產,直接關係到生產資料的供給;後者主要用於個人消費和社會消費,直接關係到生活資料的供給。因此,國民收入分配對這兩類物資的影響,決定著積累和消費的比例是否合理,這一比例的變動狀況如何必然會對市場商品供給量產生重大影響。
同時,在社會商品資源分配中,各種商品分配給各項用途的數量的增減,也會對市場供應量的構成產生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